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云康

作品数:56 被引量:493H指数:15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4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3篇棉花
  • 23篇高产
  • 19篇栽培
  • 14篇抗虫
  • 12篇抗虫棉
  • 11篇基因
  • 9篇栽培技术
  • 9篇生育
  • 9篇基因抗虫棉
  • 8篇杂交
  • 7篇杂交种
  • 7篇棉铃
  • 6篇移栽
  • 6篇转基因
  • 6篇铃重
  • 6篇BT棉
  • 5篇转基因抗虫
  • 5篇转基因抗虫棉
  • 5篇高品质棉
  • 4篇氮代谢

机构

  • 46篇扬州大学
  • 7篇江苏农学院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江苏省农业科...
  • 5篇江苏沿海地区...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江苏省农林厅
  • 2篇江苏省农业技...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省农业厅
  • 1篇无锡轻工业学...
  • 1篇江苏省宝应县...

作者

  • 56篇吴云康
  • 50篇陈德华
  • 20篇陈源
  • 10篇周桂生
  • 7篇杨长琴
  • 7篇张祥
  • 6篇顾万荣
  • 6篇纪从亮
  • 5篇吉荣龙
  • 4篇刘友良
  • 4篇崔必波
  • 3篇封国林
  • 3篇成广明
  • 3篇刘稳生
  • 3篇王进友
  • 3篇何钟佩
  • 3篇陶灵虎
  • 3篇黄志勇
  • 3篇李春宏
  • 3篇段海

传媒

  • 20篇棉花学报
  • 8篇中国棉花
  • 4篇江西棉花
  • 4篇作物学报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江苏农学院学...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5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4篇1995
  • 4篇1992
  • 1篇1989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施肥和化控对高产棉田叶源活性和棉铃发育的调节被引量:10
2001年
对高产条件下棉株各部位棉铃对位叶生理活性的研究表明 ,氮钾肥和 DPC化控的协调运用有效地增加了棉铃对位叶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缩小了中上部、内外围棉铃对位叶 1 ,5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 Ru BPase)的含量间的差距 ,促进了棉铃对位叶光合速率的提高 ,增强了棉株叶源特别是“弱势部位”(棉株外围和上部 )叶源的生理活性 ,达到了促进棉株弱势部位铃重提高的目的 。
周桂生陈德华吴云康
关键词:棉花施肥化控高产棉田棉铃发育
棉花高产品种的源库流特点研究被引量:36
2000年
以泗棉 3号作为近期育成的棉花高产品种的典型代表 ,与苏棉 5号进行比较 ,研究高产品种的源库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其主要结果为 :高产品种具有较早的库形成能力 ,生殖生长势强 ,即在中期有较多的干物质进入生殖器官 ,同时幼铃 (1 0日龄 )应有较强的获得光合产物的能力。高温富照期有较高的成铃强度和库活性 ,叶源既要有较强的物质生产能力 ,还应将形成的产物尽快地输出。在生化方面 ,叶源具有较强的光系统 PSI和较高的 Ru BPcase活性。
纪从亮俞敬忠刘友良吴云康
关键词:棉花源库
高产条件下泗棉3号棉铃增重与株型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对高产条件下泗棉3号棉铃增重的理想株型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茎和果枝节间保持适宜的长度、较多的果枝数及适宜的节枝比,可增加果枝粗度,尤其是上部和中部外围的果枝粗度,增加中上部果枝向值,是高产棉铃增重的结构基础;果枝向值这一指标可衡量果枝和叶片的着生状况。
陈德华陈秀良顾万荣陈源何钟佩吴云康
关键词:理想株型果枝数
宁杂棉3号的生育特性研究及配套栽培技术
2009年
通过扬州和大丰市三农镇枯黄萎重病田对抗病虫杂交棉品种宁杂棉3号试验研究和示范表明,该品种产量潜力大,在2008年严重灾害年子棉产量最高达4 847.1 kg/hm2。营养生长方面表现为盛蕾(6月20日)后株高日增量、LAI增长量都较大,株高较高,最大LAI也较大,并且在盛铃期达到最大LAI;生殖生长方面表现为果枝始节位低,花芽分化早,现蕾和成铃强度大,成铃率高,产量潜力大。说明该品种在枯黄萎病严重田块仍能保持稳产高产。
陈建忠张祥高媛媛陈源陈德华吴云康倪万潮陈良忠
关键词:生育特性栽培技术
泗棉3号的超高产栽培调控技术研究
1999年
本文围绕泗棉3 号研究了因种高产栽培的调控技术。所获主要结果如下: 泗棉3 号在超高产水平下以较低的群体起点 ( 密度375 ~45 万株·h m - 2 ) , 配以科学的肥料运筹 ( 氮素300 ~375kg·hm - 2 ; 安家肥: 花铃肥: 盖顶肥= 20 ~25 % ∶65 % ∶10 ~15 % ; N∶ P2 O5∶ K2 O= 1∶04∶08) , 能够调节棉株生理机能, 改善叶层与叶角分布, 增加光合能力, 积累更多的干物质并以较大的比例分配到生殖器官中去, 增加成铃数量。此外, 缩节胺化调有助于塑造思想的株型, 促进养分向棉铃分配, 是进行丰产栽培的重要手段, 高产棉花一生用缩节胺化调3 ~4 次, 每公顷用量110 ~150 克为宜。密肥调配合为高产品种丰产性的充分表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纪从亮俞敬忠刘友良吴云康
关键词:超高产棉花栽培
高品质棉花新品种科棉1号的生育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03年
陈德华夏金华戴敬吴云康
关键词:棉花生育特性栽培技术
移栽地膜棉高产形成机理的研究被引量:7
1999年
对移栽地膜棉的土壤物理性状及棉株生长生理特点研究表明,移栽地膜棉由于提高了土壤温度和降低了土壤容重等,因而扩大了根系吸收范围,提高了根系吸收功能.根系总吸附面积(ABS)比常规移栽棉高0.5~1.0 m^2/株,有效吸附面积(ACS)高 0.2~0.4 m^2/株,根系伤流量增加.促进了光合面积的扩大和光合功能的提高,LAI后期下降较少,光合强度高8%~16.7%.伏前桃增加 2~4个,促进了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分配,优势果枝数增多2~3台,优势圆锥体扩大1.0个,从而促进了成铃率增加而提高了产量.
陈德华纪从亮陈荣来徐冰吴云康
关键词:移栽地膜棉根系活力
棉纤维X射线衍射谱计算分峰法研究
1997年
应用SpinlabHVI900测试仪和X射线衍射谱的计算分峰法测量了棉纤维品质性状和取向参数。初始弹性模量(M,N/tex)、3.2mm隔距比强(T,gf/tex)、2.5%跨距长度(L,mm)与微原纤螺旋角(φ)、纤维素微晶取向离散角(α)存在如下关系:M=3.73-0.04φ-0.06α,r=0.762;T=58.08-0.30φ-1.33α,r=0.876;L=63.23+0.57φ-1.88α,r=0.905。陆地棉原棉纤维的50%X射线角ψ对φ的比ψ/φ约为2.04,ψ/φ值对于不同棉种具有高度的单一性。
陶灵虎刘稳生阮锡根封国林陈德华吴云康
关键词:棉纤维
棉花育苗技术研究新进展被引量:8
2005年
概述了我国棉花育苗移栽的历史及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我国新型育苗技术的发展前景,提出了我国棉花育苗轻简化方向及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为我国棉花生产走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提供依据。
顾万荣陈源刘燕张祥王书红王进友陈德华吴云康
关键词:棉花育苗技术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
中国作物化控栽培工程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29
2005年
新世纪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挖掘作物产量潜力,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将是中国农业科技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作物化控与传统栽培技术革新相互融合,产生了新型模式的栽培技术体系,即为作物化控栽培工程,它是当前农业研究中十分活跃的新领域之一,已经融入作物栽培生产各个方面。概述了作物化控栽培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历史及进展,并强调了新世纪下发展作物化控栽培工程技术的必要性。
顾万荣葛自强陈源陈德华吴云康
关键词:化控栽培传统栽培技术栽培技术体系作物化控农业研究栽培生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