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毅
- 作品数:122 被引量:54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厦门眼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潇莱威滴眼液在泪道再通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2年
- 袁洁吴仁毅余乔义
- 关键词:泪道阻塞
- 合并近视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血流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研究合并近视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with Myopia,MPOAG)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38 例63 只合并近视(平均-6.92 ±3 .79D)高眼压性( 平均眼压32 .00±9.36mmHg)POAG、32 例51 只单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Simple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SPOAG) 、15 例30 只正常眼分别测量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 、阻力指数(RI) 。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MPOAG组及SPOAG组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动脉的RI升高( P<0.05,P<0 .01) ;MPOAG 组眼动脉的EDV值减低(P<0.05) 。②与SPOAG 组比较:MPOAG组眼动脉EDV值明显减低(P< 0.01)。结论:MPOAG 患者眼部血流速度减低,血管阻力升高,有血流灌注不足的表现。提示眼压及血管因素在高眼压性MPOAG 的视功能损害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 尹金福吴玲玲吴仁毅苏兆安裘文娅潘青杨建琴刘学明许俊
- 关键词:近视青光眼开角型
- 虹膜氪激光及小梁切除联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观察
- 目的评价氪激光虹膜新生血管光凝及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12例(男8例、女4例)药物难于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首先应用氪-绿激光器对虹膜新生血管进行直接复盖光凝,观察虹膜新生血管闭塞、萎缩后...
- 尹金福吴仁毅苏兆安
- 关键词:激光虹膜小梁切除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文献传递
- 不同材料人工晶体表面细菌和真菌粘附的比较研究
- 吴仁毅
- 青光眼阀门植入在儿童青光眼治疗中的进展
- 杨芳吴仁毅
- 一种角膜散光轴向标记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角膜散光轴向标记器,所述轴向标记器包括一操作手柄;一标记支架,所述标记支架呈半圆环状,所述标记支架的两端在直径方向上设有两悬臂;一旋转关节,所述旋转关节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操作手柄的一端和标记支架的中部;...
- 吴仁毅欧阳朝祜高茹心王玉宏周晓洁张宁静
- 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性青光眼被引量:30
- 1999年
- 目的了解前房型人工晶体(anteriorchamberintraocularlens,ACIOL)植入术后对眼压、房角的影响及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调查62只眼ACIOL植入术后,随访期为3个月至7年,平均31个月,眼部检查着重房角的检查。白内障类型以外伤性及老年性为主。手术方式包括眼前段切除术或白内障囊外摘除(extracapsularcataractextraction,ECCE)结合ACIOL植入等。结果术后虹膜周边前粘连发生率为87.1%。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率为11.3%,主要为闭角型;其发生与手术方式有关,ECCE后Ⅰ期或Ⅱ期ACIOL植入术后青光眼发生率为17.4%,结合眼前段切除术后,发生率降为0%。结论ECCE时晶体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引起严重葡萄膜反应及瞳孔阻滞可能是青光眼发生的主要病因,应结合眼前段切除术,以预防其发生。
- 吴玲玲尹金福姚克吴仁毅
- 关键词:青光眼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
-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暴露脱出6例患者临床分析及应对措施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术后引流阀暴露脱出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4月11日—2011年9月5日间126例行Ahmed(S-3)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并连续随访2年以上的患者,其中6例术后出现引流阀暴露或脱出。分析其临床表现并总结应对措施。结果该次调查中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发生暴露脱出的发生率为4.76%,发生时间集中在术后4个月至术后2年。临床表现主要为球结膜侵蚀及裂孔(3例)、引流盘移位(1例)、引流盘脱出(2例)。主要处理方法:球结膜修补联合异体巩膜移植术(2例)、引流阀取出联合睫状体光凝术(2例)、引流阀取出联合新引流阀植入术(1例)、原引流阀移位在植入术(1例)。结论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暴露脱出相对少见,根据不同表现采取相应的措施仍可达到良好的降眼压效果,采取全巩膜隧道或异体巩膜覆盖可降低引流管暴露的风险。
- 黄维艺李东侃许亚章吴仁毅王玉宏
- 低强度微波辐射致兔晶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早期改变被引量:15
- 2001年
- 目的 探讨低强度微波辐射致兔晶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及其发生机制。方法采用 10mW/cm2 低强度微波照射 8只兔眼 30h后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兔晶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并与自身对照眼比较。结果 受照射眼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胞体缩小 ,核膜内陷 ,线粒体数量减少、呈空泡状 ,内质网扩张等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改变 ,自身对照眼细胞结构无明显改变。结论低强度 (10mW/cm2 )微波辐射可导致兔晶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发生变化 ,其可能是晶状体上皮细胞不可逆损伤的早期表现 ,发生机制尚需深入研究。
- 叶娟姚克吴仁毅姚耿东
- 关键词:晶体上皮细胞低强度微波辐射白内障超微结构
- Corned Arcus and Systemic Risk Factors in Singaporean Malays
- 吴仁毅黄天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