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新
- 作品数:65 被引量:635H指数:15
-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牙鲆正常个体与白化个体脂肪酸组成的比较被引量:10
- 2004年
- 采用毛细管色谱法对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正常个体和白化个体肌肉、皮肤和肝脏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两者相对应组织的脂肪酸种类没有区别,但脂肪酸的含量存在若干差异。1)两者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基本相似,特征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PUFA以n-3系列为主,但两者肌肉中有13种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显著(P<0 05),正常个体PUFA含量显著高于白化个体(P<0 05),而MUFA含量显著低于白化个体(P<0 01);2)两者皮肤中有7种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显著(P<0 05),正常个体SFA含量显著高于白化个体(P<0 01),而PUFA和MUFA的含量,两者差异均不显著(P>0 05);3)两者肝脏中只有3种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显著(P<0 05);4)正常个体的n-3/n-6比值高于白化个体,尤其在肌肉和肝脏中。
- 陈炜姜志强吴立新张忠亮赵鸿涛
- 关键词:牙鲆脂肪酸白化病肌肉肝脏
- 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能量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5年
- 研究了饥饿(20 d)和再投喂(5 d)条件下泥鳅M 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耗氧率、CO2排出率及排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泥鳅的耗氧率呈下降趋势,即从饥饿开始时的200μg/(g.h)降至饥饿结束时的138μg/(g.h),下降了31%;CO2排出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饥饿开始时的200μg/(g.h)降至饥饿结束时的120μg/(g.h),下降了40%;排氨率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饥饿开始时的6.049μg/(g.h)升至饥饿结束时的7.808μg/(g.h),增加了29.1%;氧氮比(O/N)表现出下降趋势,表明泥鳅在饥饿状态下,首先动用脂肪和蛋白质作为主要能源,而后主要利用蛋白质;呼吸熵(RQ)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恢复投喂后5 d,耗氧率和CO2排出率明显上升,均达到饥饿初始值(180μg/(g.h))的90%;排氨率继续上升,达到9.208μg/(g.h),比饥饿初始值提高了52.2%;O/N和呼吸熵均呈上升趋势。
- 邢殿楼张士凤吴立新刘靖蔡勋
- 关键词:泥鳅饥饿再投喂能量代谢
- 虹鳟鱼营养与摄食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1年
- 虹鳟鱼(Oncorhynchus mykiss)是世界上广泛养殖的冷水性鱼。在集约化养殖中,科学的饲喂对虹鳟鱼生长、发育和繁殖非常重要。此外,饲料的配制和生产,是虹鳟鱼养殖过程中的主要成本,为了提高饲料以及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须更好地了解鱼类摄食、消化和新陈代谢之间的生理机制。
- 窦玉龙吴立新Biju Sam Kamalam J
- 关键词:虹鳟鱼集约化养殖营养物质养殖过程新陈代谢
- 11-酮基睾酮在鲟鱼性腺发育中的功能及研究进展
- 2020年
- 鲟鱼是现存最古老的鱼类之一,也是大型的经济鱼类,无论是其肉制品还是鱼子酱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研究发现,雄激素11-酮基睾酮(11-KT)在雌性鲟鱼性腺发育早期(卵黄生成前期)血清中含量较低,但到卵黄开始沉积时期浓度升高直至雌鱼血清中11-KT浓度不低于雄鱼.
- 胡红霞常贝贝王巍吴立新
- 关键词:性腺发育卵黄蛋白原精巢发育雄激素
- 蛋白质限制后恢复投喂对牙鲆幼鱼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 2006年
- 2004年4月4日-5月22日,在(23.0±0.5)℃条件下研究了牙鲆(平均体重,(8.80±0.18)g)继蛋白质限制后恢复投喂对其生长的影响。整个实验期间对照组(C组)连续48d饱食投喂含能17.29kJ/g,含粗蛋白50.00%的饵料。蛋白质限制阶段(1~18d)处理组T30和T40的饵料蛋白含量分别为27.95%和40.47%,但饵料含能与对照组相同,在恢复投喂阶段(19~48d)各处理组均投喂与对照组相同的饵料。实验结果表明,在蛋白质限制阶段,饵料蛋白质水平下降显著降低了处理组鱼的体重、特定生长率、饵料湿重、干重以及能量转化率(p〈0.05),而摄食率、蛋白质效率和饵料蛋白质转化率随饵料蛋白水平降低而显著升高(p〈0.05)。恢复投喂结束后,处理组上述各指标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此外,除实验结束时T30组鱼体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整个实验期间各处理组的表观消化率及鱼体成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牙鲆幼鱼继蛋白质限制后的恢复投喂阶段出现了完全补偿生长效应。
- 吴立新邓宏相耿志孚王国栋
- 关键词:牙鲆
- 不同脂肪水平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大菱鲆生长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在粗脂肪水平分别为10%、14%和18%的3种试验饲料中添加0.09%的胆汁酸,投喂初始体重为(23.12±0.10)g的大菱鲆49 d,研究不同脂肪水平下胆汁酸对大菱鲆生长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升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饲料脂肪水平对大菱鲆肌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组试验鱼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均显示多为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n-3/n-6比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上所述,胆汁酸水平为0.09%、饲料脂肪水平为18%时,更能促进大菱鲆生长发育,但不会改变其肌肉脂肪酸组成。
- 毕铮铮吴立新李晓美梁启航杨冠男王昇华
- 关键词:大菱鲆胆汁酸脂肪酸
- 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其在贝类转录组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7年
- 高通量测序是传统DNA测序的一次重大技术创新,它为贝类养殖物种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着重对454、Solexa和SOLi D高通量测序平台的技术原理、数据分析及其在贝类转录组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同时对高通量测序未来发展方向做了总结和展望。
- 刘敏叶晟杨凤吴立新
-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转录组贝类
- 牙鲆与缢蛏池塘混养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牙鲆与缢蛏池塘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海水水温升至15℃时,向海水池塘内投放牙鲆及缢蛏苗种;牙鲆苗种规格是10~300g/个,密度2~5尾/平方米;缢蛏苗种规格是0.1~0.3g/个,密度60~90个/平方米...
- 姜志强吴立新张辉高杉王伟
- 文献传递
- 饥饿及再投喂对日本囊对虾蛋白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5
- 2006年
- 研究了体重为(13.08±2.40)g、体长为(10.37±0.73)cm的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在饥饿和再投喂状态下蛋白质代谢的变化。对照组C连续饱食投喂10d,试验组S10、S15、S25分别饥饿10、15、25d后再恢复饱食投喂10d。结果表明:在饥饿状态下,日本囊对虾肌肉中蛋白质的含量在饥饿前15d迅速上升,饥饿第15~25d趋于平稳,肝胰脏中蛋白质的含量则一直较稳定;恢复投喂后,肌肉中蛋白质的含量下降,而肝胰脏中蛋白质的含量上升。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在饥饿前期(0—5d)保持平稳,但在之后的第5—15d则迅速下降,最后又恢复至最初水平;恢复投喂后,除S25组外其余各组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都呈上升趋势,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中RNA/DNA的值在饥饿初期(0—5d)略有下降,之后保持稳定,肝胰脏中RNA/DNA的值则在短期下降后有所上升;恢复投喂后,肌肉中RNA/DNA的值除S25组外其余各组均呈上升趋势,而肝胰脏中RNA/DNA的值除C组外其余各组均显著上升(P〈0.05)。
- 吴立新刘璐张晓雪刘瑜邓宏相
- 关键词:日本囊对虾饥饿再投喂蛋白质代谢RNA/DNA
- 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大菱鲆幼鱼生长、生化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被引量:7
- 2013年
- 在水温为17~19℃条件下,分别以鲜杂鱼(x)和配合饲料(p)为饵料,采用一直投喂(对照组)和周期性饥饿1 d再投喂6 d(S1F6)、饥饿2 d再投喂5 d(S2F5)3种投喂方式,研究投喂不同饵料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体质量为7.80 g±0.01 g)生长、生化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试验共进行42 d。结果表明:投喂配合饲料时,S1F6p和S2F5p组均具有完全补偿生长现象;投喂鲜杂鱼时,S1F6x组具完全补偿生长现象,S2F5x具部分补偿生长现象;投喂配合饲料和鲜杂鱼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处理的大菱鲆幼鱼均通过饲料转化效率和摄食率共同提高来实现其补偿生长,且各试验组的鱼体成分和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处理组幼鱼的生长能比例均有所增加,而代谢能比例均有所减少;无论是处理组还是对照组,鲜杂鱼的投喂效果均优于配合饲料。
- 阿荣吴立新姜志强李滑滑陈炜李洪宇倪晨华金康
- 关键词:大菱鲆幼鱼生化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