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鲁华
- 作品数:19 被引量:137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黄芪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6年
- 黄芪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随着黄芪药理作用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发现黄芪可以通过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以及抑制细胞凋亡等途径,在各种眼病中对视神经起到保护作用,现将黄芪在眼科的应用予以综述。
- 谷新怡刘爱伟苏艳闫晓玲吴鲁华夏燕婷赵朋波周剑
- 关键词:眼科
- 基于聚类分析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用药规律探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方法:以1996年1月—2014年12月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的,经临床观察证实有效的治疗NAION的中药复方为对象,对其用药进行聚类分析,探索治疗NAION的中药用药规律。结果:NAION治疗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依次为当归、桔梗、川芎、桃仁、枳壳、红花、黄芪、丹参。聚类分析显示NAION常用药物可分为活血补血、健脾利湿、养血活血、活血通络、补气、疏肝解郁等6类药物。从以上聚类结果可以看出,到聚六类为止,各类药物基本上达到稳定。结合临床专业知识考虑聚六类的结果较为合理。结论:NAION的用药以益气活血通络、健脾利湿、疏肝解郁类中药为主,益气活血、疏肝解郁是NAION的基本治则。
- 吴鲁华李欣何萍周剑
- 关键词: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聚类分析中医药
- 黄芪注射液对视神经牵拉伤大鼠NGF、Trk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视神经牵拉伤大鼠视网膜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及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 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黄芪治疗组,每组16只大鼠。横向定量牵拉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视神经,不予牵拉;术后黄芪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14 d后取大鼠视网膜组织,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GF和Trk A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视神经牵拉伤模型大鼠视网膜组织NGF、Trk A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给药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NGF及Trk A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够上调大鼠视网膜组织NGF、Trk A的蛋白表达,具有视神经保护作用。
- 谷新怡刘爱伟苏艳闫晓玲吴鲁华夏燕婷赵朋波周剑
- 关键词:视神经损伤黄芪注射液神经生长因子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不同病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病程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1年1月—2015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东方医院门诊确诊AION,并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FD-OCT)检查视盘周围RNFL厚度的患者45例(54只眼),年龄(58.41±10.33)岁;双眼发病9例,单眼发病36例;不伴全身性疾病者10例,伴有全身性疾病者35例;屈光度-4.00 D^+4.00 D;随访资料最大病程>365 d。选取年龄匹配、无眼部疾病的健康志愿者31例(62只眼)的RNFL厚度结果作为正常对照。分析AION眼不同病程阶段的RNFL厚度变化;比较单眼AION患者患眼及对侧健眼的RNFL厚度差异;以不合并全身性疾病AION患者为参照,分析全身性疾病对AION患眼RNFL厚度的影响。结果 AION发病后1~10 d内平均RNFL厚度增厚,在11~20 d达最高峰;在21~30 d、31~40 d开始下降,水肿消退;41~90 d RNFL开始发生薄变;在91~365 d显著薄变;>365 d后,薄变程度趋于稳定。在各个象限中,下方象限水肿最严重;鼻侧、颞侧象限最先受损。单眼AION患眼相对对侧健眼的RNFL厚度变化情况大致相同。合并全身性疾病AION眼的早期盘周RNFL增厚及晚期RNFL薄变均较不伴全身性疾病者明显。结论 AION盘周RNFL厚度存在早期增厚,中晚期变薄的特点。利用OCT测量RNFL厚度,是监测AION疾病发展过程的有效手段。
- 赵朋波周剑苏艳李丽闫晓玲谷心怡吴鲁华韦企平
- 关键词: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 黄芪注射液通过调节JNK和NF-κB通路抑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视神经牵拉伤大鼠视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6只SPF级健康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视神经牵拉伤模型组及黄芪注射液治疗组3组各22只大鼠;横向定量牵拉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视神经不予牵拉;术后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14 d后取大鼠视网膜组织,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JNK和NF-κB表达变化,并采用real time-PCR方法检测p75NTR的mRN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视神经牵拉伤模型大鼠视网膜组织p75NTR mRNA水平及JNK蛋白表达明显上升,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给药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p75NTR mRNA水平及JNK蛋白表达显著减少,NF-κ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黄芪注射液具有视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75NTR mRNA的表达及JNK蛋白水平、促进NF-κB的蛋白表达有关。
- 谷新怡周剑闫晓玲苏艳吴鲁华赵朋波刘昕妍
- 关键词:视神经损伤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C-JUN氨基末端激酶核因子KB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被引量:3
- 2005年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累及视神经前部的特发性缺血过程。作者综述了该病近年的临床研究。
- 韦企平吴鲁华
- 关键词: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 韦企平教授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经验介绍被引量:16
- 2011年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为黄斑部视网膜的退行性病变,患者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是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对该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中医眼科韦氏眼科第4代传人北京中医药大学韦企平教授运用中医方法治疗该病经验丰富,验案颇多。现将其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 吴鲁华韦企平
-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辨证
-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于LASIK术后眼调节力的影响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LASIK术后眼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本院门诊行LASIK手术的患者200例(400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97例194只眼)和对照组(103例206只眼)。从术后第1天开始,治疗组给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疗程1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进行调节功能检查,比较2组单眼调节幅度、调节滞后及正/负相对性调节情况。结果 1.术后1周时,所有患者的单眼调节幅度、正相对性调节均较术前下降(P<0.05),随着时间延长,逐渐恢复,至术后1个月时均较术前提高(P<0.05)。2."单眼调节幅度"术后1周与术前差值、术后1个月与术前差值比较,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正相对性调节"术后1周与术前的差值、术后1个月与术后1周差值比较,治疗组也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能改善LASIK术后调节功能。
- 吴鲁华李耀宇翟国光陈杰
- 关键词:LASIK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
- 眼底出血方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探讨眼底出血方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均服用眼底出血方,其中治疗组在口服眼底出血方基础上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40例中显效13例(32.5%),有效20例(50.0%),无效7例(17.5%),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40例中显效7例(17.5%),有效18例(45.0%),无效15例(37.5%),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62.5%。2组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Z=-2.152,P=0.031,P<0.05,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眼底出血方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单纯口服中药效果更好。
- 吴鲁华王雁韦企平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药离子导入
- 横向定量牵拉法制作大鼠视神经精确损伤模型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采用横向定量牵拉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并利用荧光金逆行标记评价视神经牵拉伤后视网膜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存活率。方法:将2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和视神经牵拉伤后1、3、7、14d组。模型组用横向张力计牵拉左眼视神经,假手术组仅暴露左眼视神经但不予牵拉,各组以右眼为正常对照。用荧光金逆行标记,并观察假手术组及视神经牵拉伤后1、3、7、14d组RGCs的密度。结果:正常对照组RGCs形态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细胞外无明显荧光染料渗漏,部分可见明显细胞突起;而视神经牵拉伤后RGCs随时间延长而不断减少,细胞分布不均匀,并可见大量荧光渗漏及小胶质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RGCs形态和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视神经牵拉伤后第1、3、7、14d的RGCs数量进行性减少,且其密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视神经牵拉伤后第1、3、7、14d的RGCs存活率分别为78.94%±0.92%、60.07%±0.90%、38.92%±1.42%和17.31%±0.97%。结论:横向定量牵拉法可以建立易于量化的视神经损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视神经损伤后的治疗方法提供有力工具。
- 谷新怡周剑赵朋波刘爱伟尚姗姗闫晓玲吴鲁华夏燕婷
- 关键词:视神经损伤荧光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