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丽丽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早期脑损伤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网膜
  • 2篇下腔出血
  • 2篇膜下
  • 2篇脑损伤
  • 2篇出血
  • 1篇蛋白激酶
  • 1篇凋亡
  • 1篇上调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凋亡
  • 1篇神经再生
  • 1篇突起
  • 1篇轴索
  • 1篇轴索损伤

机构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3篇周丽丽
  • 3篇庞宏刚
  • 3篇宋锦宁
  • 3篇罗显华
  • 3篇安吉洋
  • 3篇孙鹏
  • 1篇程毛峰
  • 1篇王军锋
  • 1篇程毛锋

传媒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AMPK介导上调Bim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皮层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MPK参与SAH早期脑损伤中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免疫组化检测AMPK与磷酸化AMPK(p-AMPK)的组织细胞定位,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造模后6、24、48、72h额底皮质AMPK mRNA及p-AMPK、Bim、caspase-3蛋白的动态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侧脑室给予AMPK激动剂AICAR及抑制剂Compound C,检测药物干预对大鼠神经行为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与SAH组及vehicle组进行比较。结果 SAH后AMPKα的mRNA表达升高,p-AMPK、Bim、caspase-3蛋白表达均持续升高;AICAR可以增高AMPK磷酸化和Bim、caspase-3表达水平,加重神经功能缺损,Compound C可以减低AMPK磷酸化和Bim、caspase-3表达水平,改善神经功能评分。结论 AMPK信号通路参与了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神经元细胞凋亡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im的转录活性有关,抑制AMPK信号通路可以减轻SAH后皮层神经元凋亡。
安吉洋周丽丽宋锦宁罗显华程毛锋孙鹏庞宏刚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AMPKBIM
AMPK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自噬激活中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中自噬激活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组、SAH+AICAR(AMPK激活剂1组、SAH+Compound C(AMPK抑制剂1组、SAH+生理盐水组,每组各12只。后4组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后3组于造模前30min分别经左侧侧脑室注射AICAR、Compound C或生理盐水。术后24h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皮层自噬相关蛋白LC3、AMPK、磷酸化AMPK(p—AMPK)表达,采用Loeffler的5分制评分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p-AMPK水平显著升高;p-mTOR组织学表达增高,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分布在出血周围的皮质、深部皮质与脑白质结合部;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显著增加;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AH组及SAH+生理盐水组相比,AICAR干预显著增高了SAH后p-AMPK水平,抑制了p—mTOR表达,显著增高了LC3Ⅱ/LC3Ⅰ比值,降低了神经行为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ompound C干预则有效降低了p-AMPK水平,抑制LC3Ⅱ/LC3Ⅰ比值的表达上调,有效改善了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p—mTOR表达没有显著影响。结论AMPK信号通路参与了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神经元自噬的激活,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TOR活性有关:调控AMPK可以发挥与自噬相关的神经保护作用。
安吉洋周丽丽庞宏刚罗显华孙鹏宋锦宁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自噬雷帕霉素靶蛋白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突起坍塌蛋白Sema3A及其受体neuropilin-1的表达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突起坍塌蛋白(semaphorin 3A,Sema3A)及其受体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DAI后脑损伤及神经修复中的可能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DAI后6h、24h、7d组,每组各12只。采用大鼠头颅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制作大鼠颅脑DAI模型,改良NSS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变。按预定时间点灌注取脑进行HE及镀银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ema3A和NRP-1的表达定位。RT-PCR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皮质、海马、脑干Sema3A和NRP-1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DAI造模后在脑干、皮髓交界区、胼胝体等部位观察到神经轴突有不同程度的肿胀、迂曲、断裂、轴索球形成等病理征象,并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细胞变性、核固缩等改变,伤后24h最明显。免疫荧光显示Sema3A主要表达于各脑区神经元,NRP-1表达于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微血管内皮细胞。对照组Sema3A和NRP-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低,DAI后6h其表达显著升高,24h达高峰,并持续到7d。结论 Sema3A及其受体NRP-1在DAI大鼠脑组织内表达升高,参与神经损伤及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安吉洋宋锦宁王军锋庞宏刚罗显华周丽丽孙鹏程毛峰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NEUROPILIN-1神经再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