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莉
- 作品数:22 被引量:16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种苗质量对怀地黄生长及低聚糖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研究种苗质量对怀地黄生长发育以及收获期经济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怀地黄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怀地黄主产区种苗质量调查,了解当前地黄种苗质量现状;进行不同等级种苗的田间小区栽培试验,检测怀地黄栽培不同阶段干物质积累及低聚糖含量,并统计收获期经济产量。结果:怀地黄主产区农民选种随意性很强,对种苗质量关注不够。优质怀地黄种苗能明显提高田间出苗率,促进地黄前期快速生长,最终增加收获期经济产量。在收获期,85-5品种一级和二级种苗经济产量分别比三级苗高63%,50%,而北京1号一级和二级种苗经济产量分别比三级苗高50%,47%。结论:选种时以直径>1.5 cm的一二级种苗为最佳。
- 周丽莉伊伟贞祁建军孙鹏牛世杰焦连魁李先恩
- 关键词:怀地黄种苗质量药材质量
- 川麦冬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以川麦冬根的嫩基部为外植体,研究了消毒时间、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对川麦冬无菌苗的诱导、增殖及不定根的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用75%酒精20s+0.1%HgCl210min消毒效果最好。在以MS+6-BA2.0mg/L+NAA0.2mg/L的培养基中进行的不定芽诱导生长和继代培养,诱导和增殖效果较好,丛生芽的一代诱导率为80%,二代以后丛生芽诱导率为100%。在继代至第四代时丛生芽的平均数目达到6.24个,完全可以满足快速繁殖的需要。麦冬组培苗不定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0.5mg/L,生根率达100%,田间移栽2周后成活率可达到100%,且幼苗生长良好。
- 张俊孙鹏周丽莉祁建军李先恩
- 关键词:川麦冬不定根诱导快速繁殖
- 地黄栽培种与野生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被引量:8
- 2013年
- 块根的发育和形成与植物内源激素密切相关。本研究测定地黄2个栽培种和2个野生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表明,地黄叶片中IAA、ZR和ABA含量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即在拉线期及快速增长期逐渐升高,之后逐渐降低,但各生育期栽培种叶片中IAA、ZR和ABA含量均高于野生种;栽培种与野生种块根中IAA和ZR含量变化规律明显不同,在拉线期与快速增长期,栽培种迅速上升,而后逐渐降低,而在整个生长期野生种变化不明显;整个生育期参试品种叶片中GA含量变化不大,栽培种在快速增长期根中GA、ABA的含量迅速上升,而野生种变化不明显。从上述变化规律来看,地黄块根的形成与发育是多种内源激素协同作用的结果。IAA和ZR是块根起始分化关键激素,决定了块根的形成,GA、ABA在地黄块根的发育与膨大中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 李先恩孙鹏祁建军周丽莉王绍华
- 关键词:地黄栽培种野生种植物激素
- 丹参种子质量检验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1
- 2008年
- 目的:建立丹参种子的检验方法。方法:参考国际植物种子检验规程和中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的方法。结果与结论:采用风选法筛选丹参种子,种子的净度为50%-60%;种子质量的测定方法宜选用百粒法,种子水分的测定用高温风干法,烘干时间为3h;种子的生活力用四唑染色法。
- 淡红梅祁建军周丽莉李先恩
- 关键词:丹参种子
- 间套作与中药材的生态栽培被引量:10
- 2006年
- 针对目前药用植物栽培中出现的药材品质下降,病虫害发生频繁的现象,本文从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典型种植模式-间套作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机理分析入手,对间套作在提高药用植物产量、改善品质和控制病虫害发生频率等方面进行综述。
- 周丽莉祁建军李先恩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间套作中药材病虫害
- 不同品种和生长年限对丹参产量及有效成分积累动态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2年
- 同时提高丹参经济产量(根系干重)及有效成分积累是当前丹参栽培的热点及难点。通过不同品种和生长年限丹参的田间小区栽培试验,测定不同采收期丹参根系干重,脂溶性成分含量(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IA)和水溶性成分含量(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研究品种、生长年限、采收期对丹参经济产量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以期为丹参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无论从经济产量,还是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产量(根系产量×含量),两年生丹参均优于第一年生。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在9月份达到最高,而水溶性成分含量除迷迭香酸外在11月份达到最高值。由于收获前丹参根系的快速生长,无论是水溶性还是脂溶性成分,其有效成分产量均在收获期(11月4日)达到最高。不同品种丹参品种的经济产量及有效成分存在较大差异,生产中应有针对性的选择丹参品种。
- 周丽莉伊伟贞祁建军孙鹏李先恩
- 关键词:丹参适宜采收期
- 地黄耐连作种质资源的筛选及其可遗传性初探被引量:6
- 2015年
- 地黄栽培生产中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选择耐连作的种质资源是降低地黄连作障碍最经济的方法。通过比较正茬与重茬栽培条件下27份地黄种质的块根鲜重、干重和块根数的差异筛选地黄耐连作种质资源。同时以12个种质资源为父本与栽培品种温85-5(母本)进行杂交,考察不同组合的杂种F_1实生苗胚根在连作胁迫下的生长情况,初步分析通过杂交育种改良地黄耐连作能力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两类地黄块根产量在连作下都显著降低,但野生地黄降低幅度相对较低,比栽培地黄耐连作。对12个种质资源的F_1实生苗分析结果表明地上部鲜重、整株鲜重和胚根鲜重受连作影响都显著降低,胚根鲜重受连作影响的程度和父本的耐连作能力大小间不呈正相关关系;6个调查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F_1群体间受连作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分为两类,其中一类包括5份材料,连作下具有较高的胚根鲜重、根长和株高。
- 廖登群庞小存孙鹏祁建军周丽莉李先恩
- 关键词:地黄种质资源连作障碍
- 氮肥用量及基追比例对地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为了探讨优化氮肥管理对地黄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通过2年的不同氮管理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不同管理条件下地黄干物质积累与氮素需求特征,通过不同氮肥用量试验确定氮肥调控总量,通过不同基追比例试验确定氮肥适宜施用时期,最终明确当前生产条件下地黄的氮肥优化用量及基追比例。无论是地黄总生物量还是氮素吸收量,积累高峰均出现在地黄拉线期至块根膨大期,干物质积累量高达0.86g/(d·株),氮素日积累量高达0.014gN/(d·株)。增加氮肥施用量可明显增加地黄产量,最高可增产23%~29%。较氮肥基施相比,分次施氮可以明显增加地黄产量,基追比例3:7处理增产可达25%。当前生产条件,地黄优化氮肥用量为121~132kgN/hm2,基追(拉线期)比例应为3:7。
- 周丽莉祁建军孙鹏牛世杰焦连魁李先恩
- 关键词:氮肥管理地黄氮肥后移氮素吸收
- 西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分析不同年限西洋参根际及对照土壤样品中土壤微生物功能和组成的变化,揭示西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微生物对不同碳源利用的差异,在Biolog生态培养盘上培养西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检测土壤微生物在群落水平的生理剖面(community level physiological profiles,CLPP);应用土壤微生物PLFA(磷脂脂肪酸)法分析西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变化。同时分析了不同年限西洋参根际土壤酸碱度、有机质等土壤肥力属性。结论:本研究所选的2种西洋参种植地的土壤基本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吉林地块的pH偏酸性(5.82),北京地块土壤偏碱性(8.27),而且吉林地块土壤的有机质、速效N、速效P和全氮显著高于北京地块土壤。土壤微生物生态分析的结果在2种地块显示相似的结果,AWCD具有相似的曲线,而主成分分析可以很明显的将二至四年生西洋参根际土与对照和一年生区别开,这也就说明西洋参种植后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降低,并且微生物结构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可能是造成西洋参田间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 祁建军赵晓萌周丽莉孙鹏张雪松李先恩
-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群落CLPPPLFA西洋参
- 牛膝种子质量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分析不同来源牛膝种子质量,初步制定牛膝种子质量分级标准。方法:种子重测定应用百粒重法,双层滤纸法测定了种子发芽率,高温烘干法测定了种子水分含量,种子净度分析采用GB/T3543.3——"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执行。对8份通过初步分级的牛膝种子设计了田间试验小区种植。结果:33份牛膝种子的千粒重在0.69~3.54 g,变异系数24.83%;发芽率在19.02%~99%,变异系数38.24%;种子水分含量和净度变异较小。聚类分析表明,对牛膝种子分级影响最主要的是种子发芽率,并将33份种子分为三级,一级23份,二级和三级各5份。8份不同级别种子田间植株生长及产量性状表现明显差异。结论:牛膝种子质量差异较大,对药材市场的种子进行分级管理很有必要,种植前进行简单的发芽率测定是进行生产管理的有效方法。
- 祁建军李先恩周丽莉孙鹏
- 关键词:牛膝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