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兴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颅窝
  • 2篇后颅窝
  • 2篇减压术
  • 2篇后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减压
  • 1篇血管减压术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三叉神...
  • 1篇责任血管
  • 1篇治疗重型颅脑...
  • 1篇人脑
  • 1篇人脑胶质瘤
  • 1篇三叉神经
  • 1篇三叉神经痛
  • 1篇三维重建
  • 1篇神经瘤
  • 1篇神经痛
  • 1篇手术

机构

  • 9篇郑州市第一人...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9篇周兴
  • 8篇曹新亮
  • 8篇马旭东
  • 6篇孙郑春
  • 3篇李亚明
  • 3篇孙双华
  • 2篇孙正春
  • 1篇吴晓东
  • 1篇刘纪恩
  • 1篇李涛
  • 1篇齐林
  • 1篇海莉丽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5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6个月依据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判定效果。62例患者中,22例恢复良好,16例轻度残疾,9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生存状态,11例死亡。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清除血肿及坏死脑组织、充分减压、救治成功率高。
周兴孙郑春曹新亮马旭东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开颅术临床疗效
CT三维重建及头影测量在侧颅底肿瘤中的临床探索
2014年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及头影测量对于侧颅底肿瘤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60例侧颅底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T三维重建及头影测量进行病情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检测方法进行病情诊断,观察两组病情检测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检出率达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三维重建及头影测量可以有效反应患者侧颅底肿瘤情况,更加清晰的呈现肿瘤特征,为手术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亚明孙正春孙双华马旭东曹新亮周兴
关键词:CT三维重建侧颅底肿瘤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体会被引量:15
2015年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是指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短暂性、阵发性、反复发作性的剧烈疼痛,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神经疾患,发病率为1.8‰[1]。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临床通常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区别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通常不表现出神经系统体征。
周兴孙郑春曹新亮孙双华李亚明马旭东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
Ki67和突变型p5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检测Ki67和突变型p53在人非瘤脑组织以及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2-12—2018-12间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和术后病理学确诊的72例脑胶质瘤患者。将Ⅰ~Ⅱ级低度恶性的40例作为Ⅰ~Ⅱ级组,将Ⅲ~Ⅳ级高度恶性的32例作为Ⅲ~Ⅳ级组。另选取21例非瘤脑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Ki67和突变型p53的表达,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Ki67和突变型p5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升高而增高,两者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为正相关(r=0.713,P<0.05)。结论检测Ki67和突变型p53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人脑胶质瘤的级别、分化和预后,可为脑胶质瘤患者提供基因诊断和靶向治疗。
周兴孙郑春曹新亮马旭东陈龙
关键词:胶质瘤KI67突变型P53RT-PCR
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组织病理分型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 分析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MB)的组织病理分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01—2010-01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111例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患者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预后结局及其他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对各病理亚型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111例患者中男72例,女39例,年龄1~16岁;病理学分型中经典型髓母细胞瘤80例(72.0%),促纤维增生/结节型20例(18.0%),广泛结节型5例(4.5%),间变型4例(3.6%),大细胞型2例(1.8%);显微手术全切除90例,次全切除15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化疗53例,放疗12例,放疗联合化疗14例;随访时间6~150个月,至随访期结束时,存活59例,死亡52例。统计显示,手术肿瘤全切除5a生存率(61.1%)最高,部分切除5a生存率(0)最低;CMB所占比例(72%)最高,DNMB/MBEN5a存活率(72.0%)最高,LC/AMB生存时间(13.6±7.48)个月最短,5a存活率(0)最低。结论 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不同组织病理学分型及手术切除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大细胞/间变型预后差,手术全切肿瘤可以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5a生存率。
李涛周兴海莉丽吴晓东齐林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后颅窝组织病理学分型预后儿童
显微手术治疗Arnold-Chiari畸形的临床体会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后颅窝小骨窗骨性减压术+硬脑膜扩大修补枕大池重建术治疗Arnold-Chiari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07—2017-06治疗的43例Arnold-Chiari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后颅窝小骨窗骨性减压术+硬脑膜扩大修补枕大池重建术,采用Talor评估标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评估预后。结果 4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35例(81.40%)为优,6例(13.95%)为良,2例(4.65%)为差;合并脊髓空洞症36例,其中脊髓空洞明显缩小23例(63.89%),脊髓空洞无显著变化13例(36.11%),无脊髓空洞加重病例;术后彩超显示,蛛网膜下腔间隙均≥3 mm,且术后MRI显示枕大池重建满意。总有效率95.35%。结论后颅窝小骨窗骨性减压术+硬脑膜扩大修补枕大池重建术治疗Arnold-Chiari畸形创伤小,是目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明显。
周兴孙郑春马旭东曹新亮陈龙
关键词:ARNOLD-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症后颅窝减压术显微外科手术
听神经瘤切除术术中面神经的保护措施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切除手术中对面神经保护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听神经瘤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28例实施同样的手术,并在手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保护面神经,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听力障碍和面瘫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面神经保留率高于对照组(96.43%vs67.86%,P<0.01),面神经分级情况(House-Brackmann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听力障碍改善率(67.86%vs 21.43%)和面瘫症状改善率(50.00%vs 10.71%)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保护面神经可提前发现面神经的位置,有效保护患者面神经,降低术后面瘫发生率。
李亚明孙正春孙双华马旭东曹新亮周兴
关键词:听神经瘤切除术面神经听力障碍面瘫
双切线夹角对寰枢椎脱位评估的初步研究
2019年
目的初步探讨双切线夹角在寰枢椎脱位临床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3月至2015年4月郑州市第一人民神经外科及骨科行手术治疗的非外伤性寰枢椎脱位患者66例(患病组),以及同时期因脑血管疾病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者336例(对照组)。在CT图像上测量两组的双切线夹角,比较两组及手术前、后双切线夹角的差异。采用Nurick评分评估临床病变程度,并分析手术前、后双切线夹角与临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双切线夹角为121.1°~176.9°,平均(152.2±8.9)°。患病组术前双切线夹角为72.3°~134.9°,平均(102.4±20.1)°;术后3个月为69.6°~167.2°,平均(131.9±23.9)°。患病组术前、术后的双切线夹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前、术后的双切线夹角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病组术前、术后的Nurick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21,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双切线夹角与Nurick评分呈负相关(r=-0.79,P<0.01),术后3个月二者的相关性明显下降(r=-0.51,P<0.01)。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寰枢椎脱位患者双切线夹角变小,其与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马旭东孙郑春曹新亮周兴刘纪恩
关键词:寰枢关节脱位
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体化塑形钛网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个体化塑形钛网在颅骨修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2014年收治的颅骨缺损病人143例,分成2组,手工塑形组68例,计算机塑形组75例。以手术时间、钛钉使用数量、外观满意度及手术并发症率四个指标对两种塑形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均以平均数计算,手工塑形组手术时间、钛钉使用量、外观满意率、手术并发症率分别为198.3min、14.7枚、87.4%、10.3%;计算机塑形组分别为134.4min、8.8枚、98.6%、1.3%。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体化塑形技术使颅骨修补简单快捷,节约手术时间及费用,并发症少,外观满意。
马旭东孙郑春曹新亮周兴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颅骨修补个体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