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启刚
- 作品数:92 被引量:806H指数:16
- 供职机构:重庆工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基准房价与标定房价的若干问题探讨
- 2015年
- 当前,政府部门、业界人士和学者都试图通过建立一种科学化的房价披露体系,以期能更准确地反映地区房地产价格的波动态势,以此作为投资抉择、消费抉择和调控地区的房地产价格的依据。然而,目前许多城市房地产中介机构、房地产科研机构等所公布的房价指数和政府公布的房屋指导价格都是以房屋成交价作为依据的,因而都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房价的波动。笔者建议,应该在综合考虑房屋开发成本、房屋地段、房屋基础配套设施、房屋服务人群和房屋建筑档次等因素的基础之上,构建类似于城市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的基准房价和标定房价两种房地产价格信息体系。
- 杨继瑞周启刚杨一南
- 关键词:城市基准地价房价指数标定地价房地产价格房地产中介机构信息体系
- 支持向量机在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7
- 2007年
- 为改善传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并建立了支持向量机评价模型。研究选取泥石流一次(可能)最大冲出量(L1)、泥石流发生频率(L2)、流域面积(S1)、主沟长度(S2)、流域最大相对高差(S3)、流域切割密度(S6)和泥沙补给段长度比(S9)7个因子作为泥石流沟谷危险度评价因子,运用支持向量机理论,选用径向基(RBF)核函数,采取"试错法"进行参数优选;确定参数C=8,γ=2。以云南省37条泥石流沟的259个基础数据为样本进行学习训练和测试,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黄河积石峡水电站库区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进行验证。将模型评判结果和模糊数学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的一致性达到73.33%。研究认为支持向量机方法能够成功地应用到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及很强的泛化能力,应用前景广阔。
- 原立峰周启刚马泽忠
- 关键词: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支持向量机
- 猪粪源DOM对三峡消落带土壤吸附Cd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由于周期性的淹水-排干交替作用导致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和孔隙性质产生较大空间差异进而影响重金属的吸附和迁移行为。本研究以库区非消落带(177 m)和消落带(160、151 m)不同淹水时长土壤为对象,通过吸附动力学试验和等温吸附平衡试验研究猪粪源溶解性有机质(DOM)添加对库区土壤吸附Cd的影响。结果表明,Elovich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库区土壤对Cd的动态吸附(R2>0.886),而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Cd的吸附等温线。库区土壤对Cd的吸附为化学吸附且表现出强烈的非线性(1/n≤0.45)。在梯度上,库区土壤对Cd的吸附强度(Qe、Qm及Kf):消落带160 m>非消落带177 m>消落带151m,土壤pH是最关键的内在影响因素。猪粪DOM的添加能有效抑制库区土壤对Cd的吸附,尤其对消落带下部(151 m)土壤Cd吸附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库区土壤对Cd的吸附量对猪粪DOM初始添加浓度梯度的响应呈现先快速降低(DOM添加浓度<30 mg C·L^-1)再平稳缓慢增加的特点。在"后三峡"时代消落带管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消落带下部土壤中外源DOM输入对Cd动态的影响。
- 方宇潇张维崔俊芳张建强唐翔宇周启刚
- 关键词:CD溶解性有机物消落带
- 基于SDA的西南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空间特征分析——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被引量:2
- 2014年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产生巨大的影响,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及其时间变化,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文章选取2011年长寿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长寿区1:50000 DEM以及该年的社会经济数据作为数据源,用景观生态学、聚落地理学以及图形学的方法,从空间形态、空间分布模式、垂直分布特征方向对长寿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形态、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寿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形态的边界效应不明显性和形状的不规则性突出且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和层次性;长寿区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模式主要呈现集聚一随机模式,其最近邻距指数主要集中于0.85~0.95,在空间上的差异性不明显;在空间垂直分布上,长寿区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呈突出的规律性,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高度为300500m,坡度在6°到15°的区域内。研究成果拟为快速城市化的西南低山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的规划、管理和发展提供依据。
- 陈德凡焦欢周启刚王福海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低山丘陵区景观生态学
- 三江并流区域云南省迪庆州景观格局研究被引量:6
- 2004年
- 三江并流区域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自北向南平行而流的区域,云南省迪庆州为三江并流区域的核心地区。选择Landsat,TM影像和区域1:25万的地形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运用RS和GIS手段,分析出迪庆州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是以有林地、灌木林地和草地为主,这三种景观类型主导了整个区域的景观格局的空间特征及其未来变化趋势。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这三种景观类型之间互动的可能性较大。为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制定区域景观生态规划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 江晓波周启刚李爱农
- 关键词:景观生态遥感GIS
- 重庆山地都市区1985-2010年土地利用重心迁移研究被引量:13
- 2013年
- 土地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研究土地利用重心,能揭示人类利用或改造土地在空间上的轨迹,有助于全面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机理。以重庆山地都市区为例,对25a来各类土地利用垂直重心、坡度重心、平面空间重心及其迁移速率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全面阐述了土地利用重心的迁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重庆都市区25a间各地类重心分布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各地类垂直重心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不同地类的坡度重心范围有明显的差异,各地类平面重心分布和迁移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各地类重心空间迁移方向和速度差异明显,水域总体相对较稳定,其重心迁移方向与速度都不大;建设用地与耕地各重心迁移趋势较为明显;草地、林地、未利用地重心迁移波动性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土地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 周启刚陈丹陈倩
- 关键词:土地利用都市区
- 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被引量:16
- 2021年
- 科学探讨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对高效配置环境资源和指导生态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气象观测、土壤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别计算并识别了三峡库区2000、2010和2018年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碳固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4种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时空变化,并从全域和基于热点区的综合分区2种尺度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8年,三峡库区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服务数值先降低后上升,空间格局变化明显;碳固持服务数值逐年上升,过去19 a共提高11.45%;生物多样性服务空间格局基本保持不变,但2018年出现轻微下降,需警惕生态退化风险。(2)三峡库区非热点区、2类热点区和4类热点区面积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类热点区和3类热点区面积占比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3)三峡库区全域尺度下,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均表现为协同关系;受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和自然资源的影响,综合分区尺度下不同热点区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关系数与全域尺度下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 孟浩斌周启刚周启刚周浪刘栩位彭春花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三峡库区
- 基于RS和GIS的三峡库区景观格局分析——以万州区为例被引量:13
- 2012年
- 以三峡库区(万州地区)为例,研究了三峡库区万州区景观总体格局以及各景观类型格局的演变规律;利用万州区1995、2000、2006、2009年的TM影像,在3S技术支持下,结合重庆市生态环境特征,利用计算机自动分类和目视判读的方法,将影像数据矢量化,并对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分维数指数5类景观格局指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14年间景观类型主体没有显著变化,仍然以耕地和林地为主,但耕地优势度总体趋于减少,林地得以回升;景观受到人为干扰因素增强,斑块形状趋于规整;景观整体稳定系数增强,景观向着多样化、均匀化发展。
- 陈丹周启刚黄永安郭凯睿吴艳梅魏玲
- 关键词:三峡库区景观格局指数
- 基于RS和GIS的建设用地变化研究——以重庆市主城九区为例被引量:16
- 2012年
- 以重庆主城九区为例,利用1978、1985、1988、1993、1996、2000、2007年和2009年8个时期的遥感数据,在3S技术的支持下对研究区内1978-2009年建设用地的景观格局、重心转移、动态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建设用地先后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快速发展期,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的缓慢发展期,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中后期的较快发展期和近年来的稳定减速发展期;在空间上,2009年建设用地的重心较1978年向西北移动2 259.57 m;研究成果对城市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李建辉周启刚陈倩王红营胡弟维田兴旺
- 关键词:建设用地动态度
- 基于电路理论的特大山地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重庆市都市区为例被引量:21
- 2021年
- 为保障山地城市区域生态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以重庆市都市区为研究区,采用2018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遥感数据,构建了生态服务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通过粒度反推法测算最优条件的栅格粒度,从而综合确定生态源地;以坡度、起伏度、土地利用类型确定阻力值,采用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廊道,最终形成了重庆市都市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200粒度下连通性最优,此粒度下的生态源地面积为1616.9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9.76%,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六纵分布态势。(2)生态源地之间存在生态廊道共计29条,关键廊道22条,总长度约为50.83 km,潜在廊道7条,总长度约为108.21 km。(3)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构成了“一圈两带两中心”的生态安全格局。可见,必要的设置生态提升带,切实保护了区域内的生态空间。
- 周浪李明慧周启刚周启刚彭春花刘栩位
- 关键词:电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