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诗洋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聚寄生性蝶蛹金小蜂雌蜂体型大小对产卵策略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在寄生蜂行为生态学研究中,通常将寄主体型大小作为寄主品质的主要性状来探究寄生蜂的搜寻行为机理,而忽略寄生蜂体型大小的意义。为揭示聚寄生蜂雌蜂体型大小对其产卵决策的影响,在严格控制寄主菜粉蝶Pieris rapae蛹体型大小(体重)的情况下,于室内观察了不同体型大小的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雌蜂的产卵行为,并调查了子代蜂数量(窝卵数)、性比和体型大小的变化。结果表明:雌蜂在寄主上的驻留时间随其自身体型增大而缩短,但随寄主体重增大而延长。窝卵数和余卵量受到雌蜂体型大小的显著影响,均随雌蜂体型增大而显著增加(P<0.05);但子代蜂性比不受雌蜂体型大小的显著影响(P>0.05)。子代雌、雄性体型大小均与雌蜂体型大小无关,但子代雌蜂体型随寄主体重增大而增大。结果证实,雌性蝶蛹金小蜂体型大小影响其部分产卵决策。因此,在建立聚寄生蜂产卵决策模型中应考虑雌蜂体型大小这一重要变量因素。
- 夏诗洋孟玲李保平
- 关键词:蝶蛹金小蜂窝卵数体型大小适合度
- 低温对蝶蛹金小蜂卵成熟及其数量动态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寄生蜂卵成熟动态影响其产卵决策行为,因而对于认识寄生蜂搜寻行为生态学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菜粉蝶(Pieris rapae)为模式生物,首先连续3周每隔24 h详细观察子代蜂幼期不同发育阶段的体型、卵巢管以及寄主蛹的外部形态,以此为基础观察了低温处理(模拟越冬温度)被寄生蛹对子代蜂成熟卵数量动态的影响。蝶蛹金小蜂胚后发育历时约2周,其中卵期1 d;幼虫历期约7 d。初孵幼虫体透明;胚后第3—6天体积快速增大,然后减缓,体色由绿变黄;胚后第8天进入预蛹,第9—12天蛹淡色,复眼由淡黄变为深红,第13—14天蛹暗黑色,并逐渐带有金属光泽。卵巢管在羽化当天即开始沉积卵黄,并在羽化后1—4 d连续增加直到出现卵吸收;羽化后5—6 d成熟卵数量增速不明显甚至略有减小。寄主蛹随子代蜂从卵发育至幼虫再到蛹体色从绿色变为灰褐色再到土黄色。低温处理被寄生的寄主蛹(寄生蜂处于老熟幼虫或蛹期)后,羽化成虫的卵巢管略细,成熟卵数量较少。成熟卵数量的变化不仅受低温处理的影响,而且受雌蜂体型大小和日龄的影响;低温处理明显减缓卵成熟速率,各日龄期成熟卵数量均明显减少;适温下成熟卵数量于羽化后第4天达到峰值,而低温处理下成熟卵数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延迟至第7天。研究表明,越冬低温对来年羽化的蝶蛹金小蜂卵成熟动态具有不良影响。
- 夏诗洋孟玲李保平
- 关键词:胚后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