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志德

作品数:156 被引量:1,107H指数:19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8篇经济管理
  • 22篇农业科学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38篇农业
  • 35篇生态
  • 24篇退耕
  • 22篇退耕还林
  • 22篇农户
  • 15篇
  • 13篇低碳
  • 10篇低碳农业
  • 10篇意愿
  • 10篇影响因素
  • 9篇生态经济
  • 9篇农村
  • 8篇产权
  • 7篇生态补偿
  • 7篇土地资源
  • 6篇农地
  • 6篇农民
  • 6篇农业生态
  • 6篇产权制度
  • 5篇可持续利用

机构

  • 139篇西北农林科技...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西北农业大学
  • 8篇山西师范大学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咸阳师范学院
  • 2篇国家林业局
  • 2篇中国科学院文...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九三学社

作者

  • 153篇姜志德
  • 19篇陈儒
  • 13篇王继军
  • 8篇谢永生
  • 8篇刘丽
  • 7篇唐学玉
  • 6篇邓悦
  • 5篇张海鹏
  • 4篇柴浩放
  • 4篇杜建宾
  • 4篇马建霞
  • 4篇申强
  • 4篇徐婵娟
  • 3篇苏鑫
  • 3篇汪阳洁
  • 3篇韩申山
  • 3篇宁宝英
  • 3篇郭满才
  • 3篇张兴
  • 3篇李慧

传媒

  • 6篇林业经济问题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陕西农业科学
  • 5篇生态经济
  • 4篇生态学报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乡镇经济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北方园艺
  • 3篇当代经济
  • 3篇中国沙漠
  • 3篇农业经济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农机化研究
  • 3篇中国农业资源...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农业技术经济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8篇2020
  • 7篇2019
  • 12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10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14篇2010
  • 7篇2009
  • 10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11篇2005
  • 8篇2004
1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土地资产评估
1998年
唐光兴姜志德
关键词:土地资产评估房地产价格市场比较法标定地价土地使用权价格
社会资本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基于技术认知的中介效应分析被引量:19
2020年
利用黄土高原123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以少免耕技术为例,分析了社会资本5个维度对黄土高原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的影响,并检验了技术便利性认知、技术效果认知和技术风险认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和技术认知对农户少免耕技术采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山西省农户的社会信任、社会参与、社会声望和社会规范对农户少免耕技术采用有直接的正向影响;技术便利性认知在社会参与、社会声望和社会规范对技术采用的影响发挥了中介效应;技术效果认知在社会声望对技术采用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技术风险认知在社会信任、社会声望和社会规范对技术采用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陕西省农户的社会信任和社会规范对少免耕技术采用有直接的正向影响;技术便利性认知在社会信任和社会规范对技术采用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技术效果认知在社会信任对技术采用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技术风险认知在社会信任和社会规范对技术采用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甘肃省农户的社会网络、社会声望和社会规范对少免耕技术采用有直接的正向影响;技术便利性认知在社会规范对技术采用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技术风险认知在社会网络和社会规范对技术采用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技术效果认知为完全中介。
刘丽刘丽姜志德
关键词:社会资本保护性耕作
农林和土地利用的碳效应及应对路径
2022年
农林是生物量相对密集的产业,土地作为最关键的活动载体和生态资源,既是大气温室气体的源,又是重要的汇,二者的结合对气候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探讨农林和其他土地利用的碳效应的主要特征、变动趋势及应对气候变化的路径,可为农林相关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参考思路。
姜志德
关键词:土地利用气候系统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
论产业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被引量:1
1997年
在确定产业化生态经济内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环境问题的产业成因,指出产业体系不完善是造成现实环境问题的内在原因,全面推行产业化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姜志德
关键词:生态经济系统环境保护
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比较被引量:12
2009年
面对农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突出的资源与环境矛盾,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界先后提出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概念。在比较分析两者提出的历史背景、概念、特征和模式的基础上,得出两者都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模式上有交叉重叠,但两者的侧重点和地位不同;提出循环农业为生态农业的高级阶段,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循环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
张秀明姜志德
关键词:生态农业循环农业
中国土地利用的地域化配置及布局策略被引量:9
2004年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必须体现区域发展战略要求 ,建立和发挥土地资源优势 ,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为人地关系的协调创造条件。未来农业用地优化布局的方向是在南方区实行集约性利用 ,在北方区实行整治性利用 ,在西北区实行开发性利用 ,在青藏区实行保护性利用。建设用地优化布局的重点是要改变东部地区城乡用地二元同构现状 ,通过土地利用地域大分工 ,在西部地区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和非农产业 ,推动人口及可流动资源与西部广袤土地的结合。
姜志德
关键词:土地利用农业用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建设用地
基于专利的中国沙漠化治理技术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以3 824组简单专利族为数据基础,揭示国内沙漠化治理技术类别分布和主要领域。通过阅读专利摘要或全文内容,采用自下而上的聚类方法将当前专利划分为沙漠化判断、治沙、沙产业3个大类,监测与评价、科研仪器、生物治沙、机械治沙、化学治沙、综合治沙、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和综合性利用10个中类,更细分至机械沙障等31个小类。根据专利数量认定的4大主要技术领域为沙区药用食用植物资源的种植(45%)、植物资源精深加工(9. 68%)、各种农林机具加工机械及配件(10. 3%)和机械沙障(13. 91%),占总量的78. 89%,专利领域分布集中。对主要技术领域采用内容分析法,提取植物、加工制品、机械、沙障等的信息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目前专利技术中的尚待发展之处,可为全面认识中国沙漠化治理技术提供专利视角的参照。
宁宝英马建霞姜志德陈春张欣利鲁景亮
关键词:沙漠化治理
试论土地资源保护被引量:2
2001年
土地保护最能反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精神实质 ,它看似柔弱 ,实则强硬 ,看似消极 ,实则积极 ,应该成为可持续利用的首选方式。土地保护在实际操作中应有所侧重 ,我国目前要将耕地资源、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作为土地保护的重点领域 ,并且注意把土地质量保护与数量保护结合起来。
姜志德
关键词:土地资源耕地资源林地资源湿地资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层次结构及其演变被引量:19
2011年
面对黄土高原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众多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如何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是长期困扰我国水土流失治理与区域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该文根据黄土高原不同时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构成内涵和任务目标,提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具有层次性、阶段性和区域适宜性的特点,并将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划分为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小流域治理与发展模式、特定下垫面治理模式和特定问题治理模式4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个层次模式的适宜性。同时根据60多年来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演变,提出了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阶段性,明确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主要治理模式及其阶段性规律。
谢永生李占斌王继军姜志德
关键词: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中国省域低碳农业横向空间生态补偿研究被引量:43
2018年
本研究基于农业碳足迹、碳固定两个方面构造农业全生产过程碳账户,运用农业碳计量模型对2007—2015年中国各省域农业净碳汇量进行了测算,同时在考虑区域间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基础之上,对农业净碳汇量进行修正,并以此确定农业碳补偿模型,进而开展了低碳农业横向空间生态补偿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2007—2015年期间,除江西、西藏、青海出现农业碳赤字现象外,中国其余地区均实现了农业碳盈余,经过碳汇修正系数处理后,生态本底较差的北方地区农业净碳汇量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2)2007—2015年中国低碳农业生态补偿价值呈波动上升趋势,低碳农业实现了长足有效的发展。其中,华北、东北、西北为主要碳受偿区域;华东、华中地区碳补偿价值在-0.5亿元~0.5亿元区间内围绕0值上下波动,九年内碳支付额度大于碳受偿额度;华南、西南地区为主要碳支付区域;(3)低碳农业横向空间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有效减轻了中央财政的压力,结合农业碳补偿优先级得出:重点碳受偿地区优先顺序依次为新疆、黑龙江、甘肃、宁夏、河北、内蒙古、吉林、河南、山西、陕西;重点碳支付地区优先顺序依次为上海、天津、重庆、浙江、广东、贵州、福建、江苏、四川、青海、安徽,其余则为非重点碳受偿或支付地区。
陈儒姜志德
关键词:低碳农业省域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