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悦超

作品数:31 被引量:189H指数:9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风蚀
  • 13篇土壤
  • 9篇农田
  • 8篇土壤风蚀
  • 7篇保护性耕作
  • 6篇耕作
  • 6篇沉水
  • 6篇沉水植物
  • 5篇地表
  • 5篇廓线
  • 5篇耕作农田
  • 5篇风速
  • 5篇风速廓线
  • 5篇残茬
  • 5篇残茬覆盖
  • 4篇阴山北麓
  • 4篇风洞
  • 4篇风沙
  • 4篇北麓
  • 3篇输沙

机构

  • 31篇内蒙古农业大...
  • 7篇学研究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机电职...

作者

  • 31篇孙悦超
  • 23篇陈智
  • 21篇赵永来
  • 12篇麻硕士
  • 6篇冬梅
  • 5篇李旭英
  • 4篇尚士友
  • 4篇苏洁
  • 3篇倪志华
  • 3篇张永
  • 2篇侯占峰
  • 2篇崔红梅
  • 2篇宣传忠
  • 1篇孙宇瑞
  • 1篇李跃进
  • 1篇王新
  • 1篇赵满全
  • 1篇陈建强
  • 1篇左合君
  • 1篇韩亚雄

传媒

  • 6篇农业工程学报
  • 6篇农机化研究
  • 5篇农业机械学报
  • 3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沉水植物干燥工艺参数的试验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对沉水植物进行了干燥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试验指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对回归模型的降维处理得出了介质温度、介质风速、载料量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趋势;用内点惩罚函数法对回归方程进行多目标综合优化,找出了沉水植物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试验研究和分析结果为水草干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实际生产和干燥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推动水草饲料资源的开发、使湖泊富营养化综合治理滚动向前发展走生态经济之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孙悦超李旭英尚士友
关键词:畜牧学沉水植物均匀设计参数优化
保护性耕作农田抗风蚀效应的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为定量评价中心风速、留茬高度、植被盖度对保护性耕作农田抗风蚀效应的影响,采用野外风洞测试方法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计算灰色关联度对试验结果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中心风速、留茬高度、植被盖度对保护性耕作农田的抗风蚀效应均有重要影响。其中,3个因素对输沙率影响差异不大,关联度排序为R风速>R植被盖度>R留茬高度;3个因素对截留率影响有一定的差异,影响最大的是留茬高度,其次是植被盖度,关联度排序为R留茬高度>R植被盖度>R风速。
孙悦超麻硕士陈智赵永来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输沙率
保护性耕作农田风沙流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为了解保护性耕作农田风沙流的空间分布规律,对保护性耕作农田进行了野外风洞原位风蚀测试。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农田在不同风速下各高度的风沙流水平分布符合三次多项式规律,经过27行残茬、5.5 m的水平距离风沙流基本达到了平衡稳定状态;在垂直方向上风沙流分布符合高阶多项式规律,具有与砾石戈壁地表输沙量垂直分布极为相似的"象鼻"效应。试验还发现保护性耕作农田风沙流主要活动在近地表40 cm高度以下范围,占到风蚀物总质量的90%左右。
孙悦超麻硕士陈智赵永来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风蚀风沙流
风洞风速廓线仪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洞风速廓线仪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数据采集部、无线数据传输部和控制处理装置,所述数据采集部包括多个热膜探头和数据采集卡;所述无线数据传输部包括无线发送设备和无线接收设备,所述热膜探头与所述数据采集卡连接,所述...
陈智宣传忠张永赵永来孙悦超
乌梁素海沉水植物干燥特性与干燥工艺的试验研究
本研究以内蒙古乌梁素海生长的沉水植物(龙须眼子菜)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干燥特性和干燥工艺的试验研究。在自然干燥情况下,采用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干燥对比试验,获得了挤水、喷洒碳酸钾、切段等处理方法对水草干燥速度的影响关系;采用干...
孙悦超
关键词:沉水植物水草乌梁素海
保护性耕作农田抗风蚀效应多因素回归分析被引量:17
2010年
为定量评价风洞中心风速、留茬高度、植被盖度及交互作用对保护性耕作农田风蚀的影响,按均匀试验设计方案,采用野外风洞原位测试方法,完成了保护性耕作农田抗风蚀效应多因素试验。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理论,建立了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风蚀模型。分析表明:各因素对输沙率作用的主次顺序依次为:中心风速、植被盖度、留茬高度;对截留率作用的主次顺序依次为:留茬高度、植被盖度、中心风速;各因素对输沙率、截留率交互作用规律相同,由主到次为:留茬高度×植被盖度、中心风速×植被盖度、中心风速×留茬高度。结果证明,保护性耕作农田的抗风蚀机理,不仅受单因素的影响,还与中心风速、留茬高度、植被盖度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密切。
孙悦超麻硕士陈智赵永来苏洁
关键词:原位测试保护性耕作偏最小二乘法
保护性耕作农田对近地表风速阻挡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为了评价保护性耕作农田对近地表风速的阻挡效果,利用移动式风蚀风洞对保护性耕作农田相对于传统耕作农田的近地表风速阻挡效果进行了测试,对比分析了残茬覆盖对近地表的风速廓线挡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残茬覆盖的保护性耕作农田近地表风速廓线明显区别于传统耕作农田,在距地表高度50cm以下时,保护性耕作农田的风速低于传统耕作农田地表2.5~10倍;茬高30cm的保护性耕作农田地表挡风效果的最好高度为距地表0.1m,植被盖度90%时风速相对减小率可达76.32%;随着风洞中心风速的增大挡风效果逐渐增强,在12m/s时达到最佳。
赵永来麻硕士陈智孙悦超王荣莲
关键词:风蚀风洞耕作残茬覆盖
旱作农田近地表风沙运动与防风蚀效果被引量:7
2011年
针对农田沙害,用移动式风蚀风洞及相关配套设备对莜麦留茬、砾石覆盖和传统旱作农田地表进行原位测试,研究它们的近地表风沙运动规律,探索莜麦留茬和砾石覆盖对旱作农田土壤风蚀的作用机理和防护效果,从而为农田风蚀防治提供技术依据。研究表明,莜麦留茬、砾石覆盖近地表风沙运动与对照秋翻地明显不同;受莜麦残茬和砾石覆盖的阻挡、疏散作用,风沙活动层提升,近地表风速不同程度削弱;输沙量小于对照秋翻地并且在近地表一定高度处出现极大值。抗风蚀效率分析证明,莜麦留茬和砾石覆盖对旱作农田防治风蚀都有重要的作用,但砾石覆盖不如莜麦留茬的防风蚀效果好。
孙悦超麻硕士陈智赵永来崔红梅
关键词:农田风蚀风沙流风速廓线
残茬覆盖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变化规律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移动式风蚀风洞对燕麦留茬覆盖农田空气动力学粗糙度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在给定风速下随残茬覆盖宽度增大而增大,下风向地表风速较上风向风速有所降低;当残茬覆盖宽度达到5 m后,地表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出现一个极值,此后随覆盖宽度的继续增加,其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增幅微弱;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着摩阻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其增幅大于摩阻风速的增幅,说明宽度适宜的残茬覆盖地表能消弱侵蚀力,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风速两因素中,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变化对侵蚀力的影响更显著。
赵永来麻硕士陈智孙悦超王荣莲
关键词:残茬覆盖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植被覆盖地表抗风蚀性能的测试与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为了定量评价净风吹蚀下植被覆盖地表的抗风蚀性能,利用移动式风蚀风洞对试验区地表进行原位测试。结果表明:不同风速下土壤风蚀量随植被盖度的增加呈指数规律减少,土壤防风蚀的植被盖度在30%以上较为显著;当风速为10m/s以上时,试验区的有效防风蚀植被盖度须达到40%以上,当风速为14~18m/s时,其有效植被盖度须达到60%~80%的水平。
赵永来陈智孙悦超王荣莲
关键词:植被盖度风蚀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