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雄奇

作品数:737 被引量:5,700H指数:4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9篇期刊文章
  • 164篇会议论文
  • 99篇专利
  • 1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2篇天文地球
  • 29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2篇经济管理
  • 12篇文化科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冶金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军事
  • 1篇理学

主题

  • 344篇油气
  • 268篇盆地
  • 198篇成藏
  • 164篇气藏
  • 137篇凹陷
  • 109篇油气藏
  • 103篇勘探
  • 95篇源岩
  • 92篇烃源
  • 82篇烃源岩
  • 77篇地质
  • 65篇砂岩
  • 64篇油气成藏
  • 57篇含油
  • 55篇储层
  • 53篇塔里木盆地
  • 49篇致密砂岩
  • 48篇主控因素
  • 46篇含油气
  • 42篇运移

机构

  • 51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08篇中国石油大学...
  • 133篇中国石油天然...
  • 76篇中国石油大学...
  • 58篇中国石油化工...
  • 41篇东北石油大学
  • 28篇中国石油
  • 2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0篇中国地质大学...
  • 13篇国土资源部
  • 13篇中国地质科学...
  • 13篇中国石油冀东...
  • 12篇中国石化
  • 10篇教育部
  • 9篇石油大学
  • 8篇西安石油大学
  • 8篇中海石油(中...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中海石油(中...
  • 6篇新疆大学

作者

  • 736篇庞雄奇
  • 145篇姜振学
  • 110篇姜福杰
  • 86篇陈冬霞
  • 55篇李素梅
  • 48篇庞宏
  • 43篇金之钧
  • 40篇胡涛
  • 34篇陈君青
  • 32篇张俊
  • 28篇郭继刚
  • 28篇沈卫兵
  • 27篇霍志鹏
  • 19篇向才富
  • 18篇王阳洋
  • 17篇郭迎春
  • 17篇罗群
  • 16篇李倩文
  • 14篇杨海军
  • 13篇陈践发

传媒

  • 42篇石油学报
  • 36篇石油勘探与开...
  • 28篇石油与天然气...
  • 25篇地球科学(中...
  • 18篇天然气工业
  • 17篇石油实验地质
  • 14篇现代地质
  • 13篇地质论评
  • 13篇油气地质与采...
  • 13篇天然气地球科...
  • 13篇西南石油大学...
  • 12篇新疆石油地质
  • 11篇地质学报
  • 10篇沉积学报
  • 9篇中国科学(D...
  • 9篇石油天然气学...
  • 8篇特种油气藏
  • 8篇地质科技情报
  • 8篇石油大学学报...
  • 7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2篇2024
  • 18篇2023
  • 17篇2022
  • 9篇2021
  • 9篇2020
  • 13篇2019
  • 20篇2018
  • 48篇2017
  • 40篇2016
  • 41篇2015
  • 40篇2014
  • 38篇2013
  • 34篇2012
  • 29篇2011
  • 37篇2010
  • 23篇2009
  • 47篇2008
  • 32篇2007
  • 37篇2006
  • 38篇2005
7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质过程中的跷跷板运动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跷跷板运动是一种地质过程中由于应力场的变化而导致同一地区在不同地质时期发生交替差异升降的运动形式。跷跷板运动对烃源岩的生排烃、储层的发育和改造、油气的运移和保存等油气成藏条件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而构造平衡带是跷跷板运动过程中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区,也是最有利于油气保存的部位。为了定量研究构造平衡带分布范围的确定方法,本文以塔里木盆地为例,用地层平均剥蚀厚度表征构造平衡带,通过统计不同目的层地层平均剥蚀厚度与探井日产量的关系发现:平均剥蚀厚度在50—250m的地区,最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而平均剥蚀厚度太大或太小时都对油气成藏不利。在恢复不同成藏期地层平均剥蚀厚度的基础上,识别出了不同成藏期构造平衡带的分布范围,对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孟庆洋庞雄奇马行陟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剥蚀厚度油气成藏
排油气门限的基本概念、研究意义与应用被引量:46
1997年
排油气门限是源岩在埋深演化过程中,生油气量饱和了自身吸附、水溶、油溶和毛细管封堵等多种形式的存留需要并开始以游离相大量排出的临界地质条件。研究表明,源岩的排油气门限主要随源岩的有机母质丰度(C/%)、干酪根类型指数(KTI)和转化程度(Ro/%)三者的不同而改变。应用排烃临界地质条件可以建立源岩概念和差别标准;计算源岩排油气量并确定源岩等级评价标准;研究源岩排油、气相态并分析油气运聚成藏机理;划分源岩排油气阶段并建立源岩排油气地质模式。实际应用表明,用排油气门限、排油气量、排油气阶段、排油气地质模式和排油、气窗等替代生烃研究中的相应概念和术语指导油气田勘探更合理,效果更好。
庞雄奇陈章明
关键词:排烃门限油气运移油气地质油气藏
塔里木盆地塔中II区奥陶系油气差异性分布及其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为探求塔里木盆地塔中II区奥陶系油气水分布规律,对现有勘探成果及断裂、不整合面、构造背景进行分析,应用常规测井、地震及地化等多种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塔中II区奥陶系油气分布在平面上呈现出"马鞍状"三分特征,东部塔中I号坡折带、西部塔中10号断裂带多分布气油比、干燥系数、硫化氢含量、含蜡量相对较高、密度相对较低的凝析气藏,两构造带之间的过渡带以挥发性油藏或油藏分布为主;油气在纵向上主要分布于层间不整合面以下300 m范围内。综合分析认为,不整合面纵向上控制了储层、油气藏的主体发育层位,平面上通过差异溶蚀作用造成的储层非均质性控制了油气的主要分布范围;断裂对储层物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形成有效的输导通道,控制了油气的充注强度及油气藏类型;斜坡背景上的局部构造高点控制了油气的差异分布,越靠近高点,油气越易富集。
沈卫兵庞雄奇陈践发王阳洋张科贾颖超罗广平
关键词:碳酸盐岩主控因素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构造活动枢纽部位碳酸盐岩油气聚集被引量:17
2004年
为了更好地指导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的勘探实践 ,进一步认识叠合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从塔里木盆地构造活动枢纽部位的形成、分布以及对油气聚集的控制入手 ,剖析了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宏观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圈闭类型主要为潜山及背斜 ;碳酸盐岩含油气层的储集层有不整合面以下的风化壳及碳酸盐岩内部的孔缝发育带 .相对凹陷而言 ,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处在比较高的部位 ,正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 ;而相对于翘起的高部位来说 ,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又处在相对较低的部位 ,极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塔北隆起牙哈潜山油气藏、巴楚隆起和田河气藏以及塔中隆起西北倾没部位的塔中 45油藏都是很好的例证 .由此可见 ,塔里木盆地构造活动枢纽部位是碳酸盐岩聚集油气的有利地区 .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采用各种方法识别出更多隐伏的构造活动枢纽部位 。
周新源吕修祥金之钧庞雄奇王毅杨海军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储集层不整合面圈闭
东营凹陷岩性油藏成藏期次与成藏过程被引量:20
2007年
东营凹陷岩性油藏分布规律复杂,成藏时期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了对岩性油藏形成和分布规律的深入认识。综合运用东营凹陷的构造演化史及岩性圈闭形成史、烃源岩主要生排烃史和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岩性油藏的成藏期次、成藏过程、成藏阶段和不同期次岩性油藏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岩性油藏的成藏期次主要有两期,即古近纪东营组沉积末期和新近纪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时期,且以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时期为主要成藏期;不同成藏期次的岩性油藏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第一期分布于生油洼陷,为岩性油藏,其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较宽,油气充注持续时间长,具有两期充注的特点;第二期分布于断裂带和斜坡带,为构造-岩性油藏和岩性油藏,其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较窄,油气成藏时间较晚,主要为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充注;东营凹陷岩性油藏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可以划分为成藏准备、成藏和保存3个阶段。
祝厚勤庞雄奇姜振学张如才张俊
关键词:东营凹陷岩性油藏成藏期次
'相-势'耦合控藏在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中的应用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前景广阔.但油气分布特征和圈闭合油气性变化复杂,预测难度大.本文通过对该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相'和'势'控油气的特征分析,建立了'相-势'耦合控油气指数(FPI),并应用预测了...
陈君青庞雄奇陈冬霞姜振学
关键词: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成藏条件
文献传递
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后多期构造变动与有利区预测——以塔里木台盆区奥陶系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中国西部叠合盆地经历了多旋回的油气成藏作用和多期构造变动破坏作用,目前发现此类盆地存在着很多复杂油气藏。多期的构造变动是叠合盆地形成复杂油气藏的主要原因。通过塔里木盆地研究表明:可以用成藏期内剥蚀量和剥蚀前地层厚度比来定量表征构造变动强度,并利用地质统计的方法建立构造变动强度与油气藏保存概率之间的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预测各期次油藏保存概率,通过地质过程叠加成藏模式理论最终预测塔里木台盆区奥陶系目的层有利勘探区带。该方法为有利勘探区带预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余秋华庞雄奇王怀杰
关键词:叠合盆地
论非常规油气成藏机理:油气自封闭作用与分子间作用力被引量:60
2021年
非常规油气的成功开发大幅增加了全球油气资源、推动了全球油气产量增长,同时对经典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理论形成了重大突破。常规油气成藏机理是以圈闭富集保存油气及浮力成藏为核心的,非常规油气则是以连续性聚集和非浮力成藏为特征。研究揭示,非常规油气成藏机理的核心是油气自封闭作用,其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依据分子间作用力表现和相应自封闭作用,可将非常规油气成藏机制分为3类:①以大分子黏滞力和缩合力为主的稠油和沥青;②以毛管压力和分子吸附力为主的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和煤层气;③以分子间笼合作用为主的天然气水合物。论文详细论述了5种类型非常规油气成藏自封闭作用特征、边界条件及地质实例,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基本原理与数学表征。该项研究将深化对非常规油气成藏机理的理解,提升中国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预测评价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对非常规油气开发生产机理和潜在生产能力的认识。
贾承造贾承造庞雄奇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油气成藏机理分子间作用力油气勘探开发
烃源岩排烃期与储层致密期匹配关系的确定及意义--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烃源岩排烃期与储层致密期匹配关系是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机理及富集规律研究中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大量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排烃门限理论、孔隙度演化规律和构造演化背景,以有机质成熟度Ro为纽带,探讨了烃源岩排烃期与储层致密期之间的匹配关系。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等特征的分析,认为芦草沟组烃源岩为一套较好-好的烃源岩,以Ⅱ型干酪根为主,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应用生烃潜力法对芦草沟组烃源岩的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Ro达到约0.73%(埋深约3 200 m)后,烃源岩进入排烃期,开始大量排烃。鉴于芦草沟组砂泥岩互层特征以及Ro与埋深的正相关性,用烃源岩Ro的演化来反映紧邻(互层的)地层的埋深变化。通过对实测岩心孔隙度随埋深演化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埋深超过约2 700 m(对应Ro约0.6%)后,芦草沟组孔隙度普遍小于10%,整体进入致密期。考虑到Ro的不可逆性,认为芦草沟组致密油具有"先致密,后排烃(成藏)"的特征,该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为芦草沟组致密油的近源成藏(充注)过程提供了有利地质条件,烃源岩排烃条件决定了宏观上致密油富集区域。
白桦庞雄奇王绪龙张建国刘树根卢立泽王贺华
关键词:芦草沟组吉木萨尔凹陷
柴达木盆地断裂特征与油气区带成藏规律被引量:40
2003年
由于基底断裂、基底岩性及局部应力环境的差异 ,柴达木盆地在地史演化中形成了北缘、中部和昆北三大各具特征的断裂构造系统 ,它们控制了北缘、一里坪—甘森湖、中部区、中南隆起区、英雄岭—茫崖、阿尔金南和昆北共七个成藏特征各不相同的油气区带 ,各断裂构造系统中的断裂还控制了各区带具体油气藏的形成。中南隆起区是七个油气区带中乞今唯一没有油气藏发现的构造单元 ,它具有较好的油气运聚成藏条件 。
罗群庞雄奇
关键词:油气藏形成柴达木盆地成藏规律
共7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