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景平

作品数:137 被引量:45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7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4篇生物学
  • 25篇农业科学
  • 4篇建筑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9篇植物
  • 25篇解剖学
  • 20篇植物园
  • 14篇种子
  • 12篇维管束
  • 11篇维管束系统
  • 11篇系统学
  • 10篇组织化学
  • 10篇兰花
  • 10篇兰花蕉
  • 9篇组织化学研究
  • 9篇孢子
  • 9篇系统学意义
  • 9篇花部
  • 8篇蓝猪耳
  • 8篇花粉
  • 8篇华南植物园
  • 7篇配子体
  • 7篇孢子发生
  • 6篇配子体发育

机构

  • 105篇中国科学院华...
  • 41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广东食品药品...
  • 3篇厦门大学
  • 2篇华侨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杭州大学
  • 1篇湖南文理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凯里学院
  • 1篇乐山职业技术...
  • 1篇仲恺农业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国家花卉工程...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中国科学院文...

作者

  • 137篇廖景平
  • 32篇唐源江
  • 23篇邹璞
  • 23篇吴七根
  • 12篇刘焕芳
  • 10篇宁祖林
  • 9篇禹玉华
  • 9篇陈素红
  • 8篇任海
  • 8篇匡延凤
  • 7篇温颖群
  • 7篇叶育石
  • 7篇陈忠毅
  • 6篇李冬梅
  • 6篇黄珊珊
  • 6篇陈玲
  • 5篇宋娟娟
  • 5篇黄宏文
  • 5篇韦强
  • 4篇刘念

传媒

  • 41篇热带亚热带植...
  • 9篇广西植物
  • 6篇西北植物学报
  • 5篇生物多样性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植物分类学报
  • 4篇园艺学报
  • 4篇植物科学学报
  • 3篇云南植物研究
  • 3篇中国植物学会...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2篇2008年全...
  • 2篇第十届全国植...
  • 2篇2008《全...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木本植物研究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中国经贸导刊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年份

  • 7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1篇2010
  • 8篇2009
  • 11篇2008
  • 10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1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兰花蕉的胚胎学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兰花蕉(OrchidanthachinensisT.L.Wu)的胚珠倒生,具厚珠心和双珠被。内外珠被形成珠孔。假种皮从外珠被的顶端发生。造孢时期,胚珠具有一层周缘细胞。造孢细胞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大孢子的线形四分体,少数三分体。合点大孢子具功能。胚囊发育属蓼型。成熟胚囊的合点端狭长。胚珠具有珠心冠原和承珠盘。反足细胞寿命长。胚珠维管束属于合点后多维管束类型。胚乳发育属核型。种子脱落时,胚尚未分化出胚芽和胚根。
温颖群廖景平
关键词:兰花蕉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发育胚乳发育胚胎学
长萼兰花蕉(Orchidantha chinensis var.longisepala)的繁育系统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野外观察并采用杂交指数(OCI)测定、花粉/胚珠比(P/O)检测、人工控制授粉等方法,对长萼兰花蕉(Orchidantha chinensis var.longisepala(D.Fang)T.L.Wu)种群的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柱头与"V"形黏盘的结构与形态。结果表明,长萼兰花蕉单花花期一般为18 d,依其花部形态的变化可分为蕾期、花萼未反转期、花萼反转期、唇瓣枯萎期、花萼枯萎期5个时期;根据杂交指数值为4、P/O值为253.89±21.09、人工异花授粉结实率分别为45%(2014年)和75%(2015年),显示出长萼兰花蕉的繁育系统属于异交,且需要传粉者。石蜡切片观察到长萼兰花蕉黏盘区与柱头可授区之间是光滑的表皮细胞,结合人工授粉实验与分泌物含糖量测定结果表明,长萼兰花蕉的"V"形黏盘不具有可授性,其作用可能是分泌黏液附着在传粉者背部使其便于携带花粉。长萼兰花蕉整个花期环境湿冷、多雨且开花同步性较低,这些因素很可能造成其有效传粉媒介缺乏,影响了传粉成功;另一方面,长萼兰花蕉有性繁殖受到限制,其主要通过根状茎进行无性繁殖后代,所以分布范围比较狭窄。
徐凯崔长杰邹璞叶育石廖景平匡延凤刘焕芳
关键词:传粉人工授粉
茴香砂仁种子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茴香砂仁种子的假种皮膜质 ,由内、外表皮及其间的数层薄壁细胞构成。种皮黑褐色 ,由外种皮、中种皮和内种皮组成。外种皮为 1层表皮细胞 ;中种皮由 1层细胞的下皮层、1层细胞的半透明细胞层、3~ 4层薄壁细胞的中种皮薄壁细胞层和 1层细胞的色素细胞层组成 ;内种皮由 1层径向延长的细胞构成 ,内切向壁与部分径向壁非常增厚。种子珠孔区分化出珠孔领、孔盖和珠孔区薄壁细胞。合点区内种皮出现缺口 ,缺口间的合点区色素细胞群整体轮廓呈剌叭状。外胚乳细胞长条形、方形或多边形 ,细胞内充满淀粉 ;位于合点端的内胚乳为多层细胞结构 ,珠孔端的则为 1层细胞 ,细胞内含蛋白质、多糖、脂类物质。胚含大量脂类物质 。
唐源江廖景平
关键词:种子解剖学组织化学
麻疯树乳汁管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麻疯树(JatrophacurcasL.)的乳汁管能分泌含有多种药用成分的乳汁。采用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和半薄切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麻疯树乳汁管的类型、分布和大小。结果表明,麻疯树中存在有节连接和非连接乳汁管、无节分枝和不分枝乳汁管;乳汁管普遍分布在皮层和韧皮部,茎和叶脉的木质部存在少量的乳汁管,茎、叶柄、花梗和果柄的髓部有少量分布;靠近维管组织的皮层中的乳汁管直径较大,而靠近表皮的皮层中的乳汁管直径较小,如茎中靠近维管组织的乳汁管直径为40-60μm,而靠近表皮的乳汁管直径为5-18μm。
刘焕芳廖景平唐源江
关键词:麻疯树乳汁管解剖学药用植物
蓝猪耳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
2017年
[目的]研究蓝猪耳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技术研究蓝猪耳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蓝猪耳为中轴胎座,倒生胚珠,单珠被,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T-形和直线形四分体。T-形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胚囊为蓼型发育形式;直线形四分体中珠孔端大孢子具功能,最终形成八核七细胞的成熟胚囊。胚囊发育异常偶有发生,但大部分胚囊都能发育成正常的7-细胞胚囊。[结论]蓝猪耳雌性生殖细胞发育异常并不是其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陈素红邹璞廖景平
关键词:蓝猪耳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形成
蓝猪耳花器官的发生与发育被引量:1
2010年
玄参科植物蓝猪耳(Torenia fournieri)的萼片、花冠、雄蕊和雌蕊原基都具两侧对称性,且为合萼、合瓣花,雄蕊着生在花冠上,子房两心皮两室。花器官分化顺序为萼片、雄蕊原基、花瓣原基、雌蕊原基。5枚萼片原基发生顺序不一致,其式样为近轴面1原基-远轴面2原基-2侧生原基,萼片原基的发育是同步的;雄蕊原基先于花瓣原基发生,但其发育比花瓣原基缓慢,4枚雄蕊原基几乎同时发生;5枚花瓣原基同时发生,且远轴面的两枚花瓣原基后来有愈合迹象。与同科Agalinis densiflora花发育比较,两种植物花器官原基发生的时间和先后顺序有较大的差异。与同科地黄属(Rehmannia)、苦苣台科(Gesneriaceae)异叶苣苔属(Whytockia)、尖舌苣苔属(Rhynchoglossum)和台闽苣苔属(Titanotrichum)的花器官发生和发育比较,发现玄参科和苦苣苔科的花器官发生和发育关系比较复杂,5属并不能笼统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式样,认为以子房室数和胎座类型划分玄参科和苦苣苔科的可靠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陈素红邹璞廖景平
关键词:蓝猪耳花器官发育
毛钩藤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
2009年
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了毛钩藤(Uncaria hirsuta Havil.)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毛钩藤花两性,具5枚雄蕊,花药4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组成,花药开裂时,药室内壁高度纤维化带状加厚。花药壁的发育方式属于双子叶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在四分体时期开始沉积花粉外壁,小孢子大液泡化时期开始沉积花粉内壁。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毛钩藤的花粉发育特征和茜草科植物基本一致。毛钩藤绒毡层属于分泌型,双重起源,分别起源于次生周缘层和药隔细胞。小孢子发育早期绒毡层开始降解并分泌形成大量乌氏体,花药开裂时绒毡层完全消失,剩下少量乌氏体。小孢子早期内壁加厚突出形成,小孢子细胞核分裂以后内壁加厚开始脱落,花药开裂时,只剩下少量的内壁加厚突出。初步推测,内壁加厚突出与乌氏体共同作用为雄配子体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匡延凤廖景平
关键词:小孢子雄配子体花药壁花粉壁
羽叶薰衣草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羽叶薰衣草(Lavandula pinnata L.)雄性不育小孢子发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羽叶薰衣草花药4枚,每枚花药通常具4个小孢子囊。花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从外向内分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为四面体及十字交叉型。小孢子的发育过程可分为造孢细胞期、减数分裂时期、小孢子发育早期、小孢子发育晚期。未观察到二胞花粉期和成熟花粉期。羽叶薰衣草花粉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花粉时期,细胞内物质解体并逐渐消失变成空壳花粉或花粉皱缩变形成为各种畸形的败育花粉。在此之前小孢子的发育正常。羽叶薰衣草小孢子不育机制体现在绒毡层过早解体、四分体时期以后各细胞中线粒体结构不正常、胼胝质壁与小孢子母细胞脱离、花药壁细胞中淀粉出现时间异常等。
黄珊珊廖景平
关键词:小孢子发生雄性不育绒毡层超微结构
红蕉花部维管束系统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红蕉花单性、同株 ,雄花与雌花花梗部的维管束均可分为外环维管束、中环维管束及中央维管束区。雌花外环维管束逐渐外移 ,并分支、变小、数目增多 ,至子房室区中部时几乎贴近表皮 ;中环维管束与外环维管束形态基本相似、稍大 ,至延长部中上部时与外环维管束合成一轮 ,最后进入花被片 ,成为花被维管束系统 ;中央维管束区在花梗部时排列为六组 ,组间有一些小的维管束分布。在室下区 ,近轴面隔膜维管束组消失 ,至子房室区基部时 (室下区 )其它五组逐渐聚集成明显五束 ;而组间的小维管束向中央聚拢 ,于子房室区基部时排列成环形 ,接着进入子房室中轴成为胎座维管束 ,随后束形变小 ,且随子房室的变小而外移 ,经延长部最后进入花柱 ,与心皮背束内方的三枚分支一起成为花柱维管束系统。三束心皮背束延伸至延长部时均分裂为内、外两支 ,三枚外方的分支进入三枚外轮雄蕊。两束远轴面隔膜束进入两枚内轮雄蕊。雄花与雌花的维管束系统基本相似 ,差异主要在雄花无子房室区及中轴的胎座维管束消失。
廖景平唐源江温颖群吴七根
关键词:红蕉维管束系统解剖学
试论植物园功能变迁与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被引量:22
2022年
植物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来源,植物多样性是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的战略资源。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是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两种主要方法,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构建以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植物园体系是迁地保护的主要形式,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形成我国较为完整的植物多样性保护体系。通过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对我国植物多样性进行迁地保护,同时开展科学研究、园林展示、科普教育和资源开发利用,对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植物园的功能变迁、全球和中国植物园分布与数量以及植物迁地保护现状,讨论了植物园与植物迁地保护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国家植物园的定义及设立标准,进而讨论了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的意义、挑战、统筹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等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建设目标、管理体制、空间布局和认证等方面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任海文香英廖景平郑祥慈杨明周桔
关键词:迁地保护科普教育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