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利萍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病理
  • 2篇生理分析
  • 2篇肿瘤
  • 2篇宫颈
  • 2篇病理生理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抵抗
  • 1篇异位症
  • 1篇孕激素
  • 1篇妊娠
  • 1篇妊娠期
  • 1篇妊娠期糖尿病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肿瘤转移
  • 1篇子宫
  • 1篇子宫内膜
  • 1篇子宫内膜异位

机构

  • 6篇解放军第25...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6篇张利萍
  • 3篇尚培中
  • 2篇李伟
  • 2篇张伟
  • 2篇翟佳琪
  • 1篇马跃燕
  • 1篇王金
  • 1篇蔡大伟
  • 1篇徐韶杰
  • 1篇谷化平
  • 1篇金瑞林
  • 1篇高桂卿
  • 1篇王琴
  • 1篇王铁山
  • 1篇潘虹霞
  • 1篇裴树俊

传媒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3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生理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威廉·奥斯勒的名言“懂得了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就懂得了妇科科学”,由此可见EMT的形成之复杂与危害之广泛,也为人们揭示其本质徒增了很多困难。就其病理生理而言,中国学者提出的“在位内膜决定论”在EMT发病中应是决定性因素。在位内膜的组织病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有着一定的特质(即异常),这在病因学中作用固然重要,但其在异位的种植亦不能忽视。这正如有人所喻之为“种子”与“种植土壤”的关系。也就是经血逆流种植学说。现就此学说的病理生理作一综述与分析。
张利萍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生理孕激素细胞因子
妊娠期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糖尿病(DM)之命名受当时科技条件所限存在非科学性。正如Diabetologia的主编Gale认为,糖尿病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名称,最愚蠢的名称就是年轻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GDM)亦然。其定义是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不同严重程度的糖耐量改变。那么GDM妇女过去即存在未意识到的显性糖尿病,潜在的糖调节受损(IGR)则被囊括其中,而妊娠期间所发生的适应性调节也有一定影响。
张利萍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病理生理
CD15s和nm23H1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CD15s和nm23H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TM plus两步法检测150例HCC组织中CD15s和nm23H1的表达,分析其与HCC转移率、分化程度及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CD15s和nm23H1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3%和61.3%。CD15s在低分化的HCC中阳性率为47.8%(43/90),在高分化的HCC中阳性率为26.7%(16/60);在有转移的HCC中阳性率为53.7%(36/67),在无转移的HCC中阳性率为27.7%(23/83);在术后5年内死亡的HCC患者中阳性率为59.1%(39/66),在术后生存满5年以上的HCC患者中阳性率为33.3%(8/24)。上述3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在低分化的HCC中阳性率为44.4%(40/90),在高分化的HCC中阳性率为86.7%(52/60);在有转移的HCC中阳性率为40.3%(27/67),在无转移的HCC中阳性率为66.3%(55/83);在术后5年内死亡的HCC患者中阳性率为22.7%(15/66),在术后生存满5年以上的HCC患者中阳性率为79.2%(19/24)。上述3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5s的表达与nm23H1的表达呈负相关(r=-0.54)。结论 CD15s和nm23H1的表达与HCC分化程度、浸润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D15s和nm23H1的表达可作为评估HCC预后的参考指标。
蒋童新尚培中王华潘虹霞尚丹丹张利萍裴树俊王金王铁山马跃燕李伟谷化平
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CD15SNM23H1肿瘤转移
宫颈癌诊断与治疗现状被引量:17
2018年
宫颈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2012年全球发病52.8万人,死亡26.6万人,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第4位[1];2013年我国发病10.07万人,死亡2.64万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年轻化和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安全,及早检查、及早发现对提高患者存活率至关重要[2-3]。现就近年来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吉玉洁尚丹丹王华张伟翟佳琪张利萍尚培中
关键词:宫颈癌
腹部切口改良缝合法研究与临床应用
高桂卿张利萍闫晓英徐韶杰王琴乔爱玲金瑞林郝万明
该项目选择了恰当的缝合方法,对合好且不留死腔,避免了切口渗液、渗血及脂肪液化,利于愈合;采用华利康可吸收线缝合,强度大,抗拉好,组织反应小,不留硬结,该课题便于掌握,技术成熟、可靠,适应于各级医疗单位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
关键词:
Ets-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Ets-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宫颈鳞状细胞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54例,应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两步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ts-1的表达状况,探讨与患者年龄、癌灶直径、癌细胞间质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术前淋巴结转移及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Ets-1在癌组织表达阳性率为64.8%(35/54),在癌旁组织表达阳性率为1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年龄及癌灶直径分组,组间Ets-1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癌细胞间质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术前有无淋巴结转移、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及Ki-67表达强度分组,组间Ets-1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ts-1参与了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其表达上调提示癌组织恶性程度高、进展快及预后差。
吉玉洁尚丹丹尚培中张伟翟佳琪李伟蔡大伟张利萍
关键词:肿瘤鳞状细胞宫颈肿瘤ETS-1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