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淋巴清扫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究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VATS)联合系统淋巴清扫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64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分层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VATS联合系统淋巴清扫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淋巴清扫治疗,随访3年,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及生存率,并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1、2、3年生存率为87.50%、68.75%、40.63%;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1、2、3年生存率为84.38%、62.50%、34.38%;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两组总体生存时间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病灶长度、组织分化、清扫淋巴结个数及术后化疗与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相关(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及清扫淋巴结个数是影响观察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VATS联合系统淋巴清扫治疗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淋巴清扫治疗的临床效果相当;临床分期及清扫淋巴结个数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张寅 杨敏 王家琪关键词:肺癌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37例报告 2010年 张寅 杨敏关键词:胸腔镜检查 电视 气胸 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不同药物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分析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使用不同药物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某院收治的肺癌患者64例,分为两组,每组32例,均接受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完成手术后,以PCIA为基础,A组使用帕瑞希布钠,B组使用地佐辛注射液完成镇痛,分析结果。结果: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B组小,其中腹胀、呕吐以及恶心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乏力、头晕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静息情况A组受试者12h、24h、48h以及72h镇痛效果明显比B组好,P<0.05;和B组相比A组各时间段咳嗽镇痛效用明显比B组好,P<0.05。结论:手术后对患者使用帕瑞昔布钠联合PCIA进行镇痛治疗,能取得满意效果。 张寅关键词:地佐辛 单向式全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外周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究单向式全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外周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38例外周型早期NSCLC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单向式全腔镜肺叶切除术)63例和对照组(全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率、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胸腔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3、5天,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向式全腔镜肺叶切除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缓解外周型早期NSCLC患者术后疼痛,加快术后康复。 顾剑峰 毛卫军 张健 张寅关键词:疗效 预后 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肺腺癌的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肺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三孔胸腔镜肺腺癌切除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50例作为胸腔镜组,另选取接受常规开放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50例作为开胸组。胸腔镜组采用三孔胸腔镜肺腺癌切除术,开胸组采用常规开放肺叶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免疫功能、血清因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胸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TNF-α、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胸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开放肺叶切除手术比较,采用三孔胸腔镜肺腺癌切除术能够有效减少肺腺癌患者手术创伤,有利于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促进其术后恢复,手术安全性较高。 杨敏 王家琪 张寅关键词: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术 肺腺癌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25例 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优点、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对2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结果 全组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诊2个月~2年半,均无复发.结论 本方法具有创伤小、复发率低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 顾剑峰 蒋治平 陈汉生 张寅关键词:电视胸腔镜 自发性气胸 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15例临床报告 2018年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应用效果。方法:对行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患者1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天数、术后出血、术后有无严重漏气、是否需要二次手术等。术后将患者手术切除的病灶制成标本,进行细胞学检查。对两组患者随访6~20月,观察并统计患者的生存情况及疾病进展情况。结果:1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8.67±10.51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1.67±3.27 m L;平均住院天数8.39±0.48 d;患者术后均无严重漏气,无术后出血,随访6~20个月,均能长期生存,未出现疾病进展。结论: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有效,术后对患者生存状况影响较小。 张寅关键词:胸腔镜 肺部肿瘤 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33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1 2006年 顾剑峰 蒋治平 陈汉生 张寅关键词:食管癌 切除术 颈胸腹三切口 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开胸手术前后血清内脏蛋白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本文患者胸部恶性肿瘤手术前后血清内脏蛋白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测定意义。方法: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RE)、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al-binding protein,RBP)三项内脏蛋白测定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IL-6、IL-8、TNF-α三项炎性细胞因子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另以32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血清内脏蛋白指标水平显示,术前24h组三项蛋白水平略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h组其水平则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术前24h组(P<0.05),术后24h组水平下降更甚(P<0.01),两手术组间比较后者更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则显示术前24h组IL-6和IL-8二项细胞因子水平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TNF-α水平则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h组和术后24h组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术前24h组(P<0.05,P<0.01),两手术组间比较术后24h组水平显著高于术后2h组(P均<0.05)。结论:本文患者血清六项血清指标的变化证实患者存在明显的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提醒临床应在整个手术期充分做好各种应对预案。 张寅 朱静关键词:恶性肿瘤 开胸手术 内脏蛋白 炎性细胞因子 肋骨爪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2010年 张寅关键词:肋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