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平
- 作品数:18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建筑科学更多>>
- 论麦卡锡小说《穿越》中分形的空间构型
- 2015年
- 当代美国作家科麦克·麦卡锡的小说《穿越》最突出的叙事形式在于运用了混沌理论重要空间模型之一的分形。"分形"通常指的就是"自相似",表明不同度量标准下重复的对称性以及多维的映射性。作为空间形式,分形构建了小说《穿越》的动态空间性,具体表现在叙事内容和叙事结构双重层面上。《穿越》把主要叙事部分和叙事结构下的镶嵌故事以及其他主要故事下的小故事复杂地结合起来,使得其叙事文本有了多个分形的空间构型,呈现出多层面和多维度的自相似性。
- 张小平
- 关键词:麦卡锡混沌分形
- 论《宠儿》的跨世代记忆
- 2022年
-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是一部融合魔幻、现实和历史的伟大作品。通过研究创伤记忆在母女三代中的领受和传递,借助心理分析方法挖掘幽灵“宠儿”出现的原因,发现她不仅是罪恶的黑人奴隶制造成的创伤记忆的变形,也是母亲塞斯极力忘记却摆脱不了的再记忆,更是妹妹丹弗需要传承的后记忆。莫里森希冀通过《宠儿》去追寻个体创伤记忆,还原历史,传达真相,重塑后世非裔美国人的情感和文化。
- 成颖张小平
- 关键词:创伤《宠儿》托尼·莫里森
- 数文化与麦卡锡小说的混沌学思维
- 作为世界的一种呈现方式,数有语言、文化、符号等多重属性。数文化中倍受重视的数三,更是以其神秘性、神圣性及其与当代混沌学的多方联系,得到了当代美国小说家科麦克·麦卡锡的青睐。在麦卡锡的西南部小说中,数三经常出现,...
- 张小平
- 关键词:麦卡锡混沌
- “混沌”思维:美国文学研究的新思路被引量:1
- 2021年
- 作为中西方文化的重要原型,"混沌"在中西方神话传说和文学经典中都有记载和描述,但就"混沌"概念与混沌理论的联系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对"混沌"的认识却走在了西方文化的前面,更接近混沌理论对世界本原的认识。混沌理论对世界呈非线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整体性和互联性等的认识,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思维范式,更对当今"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研究美国文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张小平
- 关键词:美国文学研究
- 社会存在与人的欲望追求——论德莱塞笔下嘉莉欲望追求的价值取向
- 2015年
- 欲望是人本质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进剂。然而,如果过分强调人的本能,而无视人的理性,又会使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受到阻碍。美国作家德莱塞在《嘉莉妹妹》的创作中,通过对嘉莉"欲望"所做的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探讨,揭示出人的欲望膨胀除受人性弱点的影响外,同时还来自社会环境以及生存困境对人的制约。因而,嘉莉欲望成败的描写在探讨当代的社会问题、思索人在物质和精神欲望层面表现出正负两个方面的价值取向。百余年之后重新阐释德莱塞笔下嘉莉这个人物形象,对于人们在新形势下建构起欲望与理想的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教诲"或"启示"意义。
- 胡铁生张小平
- 关键词:德莱塞《嘉莉妹妹》社会存在
- 在混沌的边缘——论麦卡锡小说《路》中的不确定性被引量:4
- 2015年
- 作为混沌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不确定性造成了系统在有序与无序中的徘徊变动。系统中的所有变量,由于对系统初始条件敏感性的依赖,在混沌的边缘会相互作用,不仅使得"自组织系统"自无序中涌现,而且也使得系统更具复杂性。当代美国作家麦卡锡的小说《路》,其独特之处在于运用了混沌理论重要范畴的不确定性作为叙事策略。《路》中的不确定性表现在叙事和文本两个层面。
- 张小平
- 关键词:麦卡锡《路》不确定性
- 论《回声制造者》中的生命共同体
- 2018年
- 《回声制造者》是当代美国"X一代"后现代小说家理查德·鲍尔斯的第九部小说,出版当年即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借用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围绕生命共同体的合理建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小说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地方三者之间的互生共荣关系,为理解和把握鲍尔斯小说独特的生态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
- 张小平杨燕平
- 关键词:生命共同体
- “自他无间”:科学与人文的互镜与融通——以分形为例
- 2023年
- 分形作为大自然中最常见的图形之一,是混沌理论抵达宇宙真相描述事物运动中混沌现象的重要范畴,不仅表明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存在无限的可能性,同时也说明宇宙的本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一种“自相似性”。本文在混沌理论与文学发生学的观照下讨论了分形与物理学家玻姆提出的“非局部性”以及中国传统中医理论的呼应,中国古典文学叙事传统与传统艺术领域的重影技法对分形概念的运用,以及当代美国作家科麦克·麦卡锡小说中一以贯之的逃逸人物存在的自相似性而形成的分形的美学效应。科学与人文对于宇宙真相的探讨不仅有融通的可能,两者对宇宙真相的抵达实则“殊途同归”。
- 张小平
- 关键词:分形中医理论中国古典文学
- 追寻与救赎之旅——论麦卡锡小说《路》中的旅行叙事被引量:1
- 2016年
- 作为经典的文学叙事模式,旅行叙事经久不衰,从古老的《圣经》到《荷马史诗》,一直都在演绎着人类不懈追寻的内涵。当代美国作家科麦克·麦卡锡的小说《路》以旅行叙事模式为框架,将旅行故事置换成一个在后末日世界探寻生命意义、寻求心灵救赎的故事,并赋予经典的旅行叙事更加丰富的艺术主题和全新的现实意义。
- 孙昔君张小平
- 关键词:《路》
- “所有的故事都是一个故事”——论麦卡锡《穿越》中分形的空间构型被引量:5
- 2014年
- 当代美国作家科麦克·麦卡锡(1933—)的小说《穿越》最突出的叙事形式在于运用了混沌理论重要空间模型之一的分形。"分形"通常指的就是"自相似",表明不同度量标准下重复的对称性以及多维的映射性。作为空间形式,分形构建了小说《穿越》的动态空间性,具体表现在叙事内容和叙事结构双重层面上。《穿越》把主要叙事部分和叙事结构下的镶嵌故事以及其他主要故事下的小故事复杂地结合起来,使得其叙事文本有了多个分形的空间构型,呈现出多层面和多维度的自相似。
- 张小平
- 关键词:混沌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