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凯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星状神经节
  • 4篇神经节
  • 3篇星状神经节阻...
  • 3篇神经节阻滞
  • 2篇神经阻滞
  • 2篇手术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麻醉
  • 2篇颈椎
  • 2篇颈椎病
  • 1篇丁咯地尔
  • 1篇动脉
  • 1篇星状神经节阻...
  • 1篇修复术
  • 1篇腰麻
  • 1篇医护
  • 1篇瑞芬太尼
  • 1篇瑞芬太尼复合...
  • 1篇三叉神经

机构

  • 8篇唐山市第二医...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张建凯
  • 5篇史宇平
  • 4篇陈林
  • 3篇赵蕊
  • 3篇张智勇
  • 2篇陈琳
  • 2篇杨静蕊
  • 1篇才素分
  • 1篇王雨广
  • 1篇张立涛
  • 1篇李劲松
  • 1篇阚敏慧
  • 1篇杨东红
  • 1篇郭文艳
  • 1篇张倩
  • 1篇杨海昌
  • 1篇田园
  • 1篇裴晓霞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河北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超声定位与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的临床效果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与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抽签的模式将本院治疗单侧上肢的带状疱疹痛和臂丛神经损伤后出现机体疼痛的88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周围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1%,较对照组的22.70%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臂丛神经阻滞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采取超声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较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的上肢疼痛感,不良反应少,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张建凯陈琳史宇平
关键词:超声定位周围神经刺激器臂丛神经阻滞疼痛治疗
星状神经节阻滞在上肢皮瓣修复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在上肢皮瓣缺损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取2011-02/2012-09月在作者医院接受皮瓣修复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SGB,观察两组患者术毕12 h、24 h、48 h及72 h的皮瓣颜色、质地、皮温、皮瓣存活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植皮区感觉以及伤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2 h、24 h观察组皮瓣颜色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72 h内各个时段皮温均稍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24 h、48 h、72 h皮瓣血供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末,观察组皮瓣感觉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肢皮瓣修复手术中引入SGB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移植皮瓣的一般情况,提高成活率,并且有利于受区皮瓣神经感觉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陈林张建凯赵蕊张智勇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皮瓣修复术上肢
射频热凝技术联合阿霉素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采用射频热凝技术联合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以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1例。对照组仅采用阿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射频热凝技术联合阿霉素神经阻滞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T0)、治疗后7 d(T1)、治疗后半年(T2)、治疗后1年(T3)、治疗后2年(T4)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质量干扰度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0.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1、T2、T3、T4的VAS评分和生活质量干扰度评分均较T0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患者的T1、T2、T3、T4的VAS评分和生活质量干扰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应时间点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和生活质量干扰度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阿霉素外周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相比,采用射频热凝技术联合阿霉素外周神经阻滞治疗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更显著,能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疼痛症状,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张建凯陈琳史宇平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阿霉素外周神经阻滞
颈复康颗粒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颈复康颗粒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治疗组,接受颈复康颗粒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另设6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只接受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3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的评估情况,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第6个月进行随访,了解症状有无复发,评定远期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复康颗粒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是一种方法简单、疗效高、作用持久、复发率低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林张建凯张倩张智勇
关键词:颈复康颗粒星状神经节阻滞交感型颈椎病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儿童气管插管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儿童气管插管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20例拟行气管插管术患儿随机分为A组(40例)、B组(40例)和C组(40例)。所有患儿术前禁食禁水6 h,术前0.5 h肌内注射阿托品0.02 mg/kg,开通静脉补液通道,监护心电后,1 min内缓慢肌内注射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 mg/kg+地塞米松2 mg。之后,A组患儿微静脉泵持续注入瑞芬太尼0.1μg/(kg·min)+丙泊酚5 mg/(kg·h);B组患儿微静脉泵持续注入瑞芬太尼0.2μg/(kg·min)+丙泊酚5 mg/(kg·h);C组患儿微静脉泵持续注入瑞芬太尼0.3μg/(kg·min)+丙泊酚5 mg/(kg·h)。观察各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瑞芬太尼使用量、丙泊酚使用量、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使用量、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C组B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气管插管术患儿的心率、动脉压影响均较小,而0.3μg/(kg·min)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时的术后恢复情况和安全性均较好。
史宇平杨海昌李建张建凯田园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儿童气管插管术麻醉效果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15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SGB后行硬膜外麻醉,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硬膜外麻醉。术前以及术后6h、术后3d和7d分别测定并比较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进行认知功能评定,比较两组手术前后MMSE评分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MMSE评分为(29.36±2.54)分,术后6h、术后3d和术后7d的评分分别为(22.69±3.01)分、(25.33±2.69)分、(28.32±3.04)分,手术前后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26,P〈0.05)。对照组术前和术后3个时间点的MMSE评分分别为(29.69±2.17)分、(20.24±3.59)分、(21.87±2.02)分和(27.66±3.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7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MMSE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h和术后3d的MMSE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3.947、7.745,均P〈0.05);术后7d两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hPOCD的发生率:观察组为3.64%,对照组为11.67%;术后3d POCD发生率:观察组1.82%,对照组3.33%;两组在术后6h和3d的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观察组未检出POCD,对照组发生率为3.33%。POCD总发生率:观察组为5.45%,对照组为18.33%,观察组发生率更低(Х^2=4.452,P〈0.05)。结论SGB可改善老年骨科术后患者的早期认知功能水平,值得临床推荐。
陈林张建凯赵蕊张智勇杨静蕊
关键词:老年人手术后医护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CSA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给予神经节阻滞联合丁咯地尔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丁咯地尔静脉注射治疗。测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74,P<0.05)。两组治疗后的椎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椎动脉血流速度为(38.44±2.20)cm/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36±3.50)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5,P<0.05)。两组治疗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有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椎动脉血流速度(56.34±4.10)cm/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9±3.90)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41,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明显,较单纯采用药物有显著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陈林张建凯赵蕊郭文艳史宇平裴晓霞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丁咯地尔颈椎病
两种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比较轻比重与重比重布比卡因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6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腰麻分别注入轻比重(QB组)和重比重(ZB组)浓度为5%布比卡因。观察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同时观察两侧痛觉平面,患肢的有效镇痛时间及麻醉完全消失时间和健侧肢体可活动时间。结果两种方法麻醉后各时间段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QB组血压降低更明显(P<0.05),但2组血压降低幅度均小于麻醉前血压的20%(P<0.05);两种方法比较,健侧可活动时间、患侧肢体有效镇痛时间、麻醉完全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老年患者而言,当腰麻药液浓度、注药剂量和注药速度相同时,轻比重腰麻在获得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不比重比重腰麻有优越性,而且麻醉作用时间相近,它的优越性仅体现在可避免麻醉后体位改变引起的血压波动和为手术节省时间。
才素分张立涛杨东红阚敏慧史宇平王雨广张建凯李劲松杨静蕊
关键词:布比卡因腰麻麻醉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