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想
- 作品数:36 被引量:10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株防治植物根癌病的泛菌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防治植物根癌病的泛菌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泛菌(Pantoea deleyi)10DM4‑1,它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536。该菌株为桃树内生细菌...
- 李世访李昱佳李茜张志想
- 文献传递
- 一种同时检测多种番茄类病毒的核酸探针、试剂盒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检测多种番茄类病毒的核酸探针、试剂盒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和分子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深入分析马铃薯纺锤块茎形类病毒科中的各个类病毒的序列,以发现的一段约为60bp的、在6种类病毒基因组中均存在的共有...
- 张志想张煜泓李世访
- 拮抗根癌土壤杆菌的桃内生细菌的筛选鉴定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从对根癌病具有获得抗性(SAR)的桃单株"西北13-1"的枝条内分离鉴定内生细菌,分析其种群组成并从中筛选拮抗根癌土壤杆菌的高效生防菌,为桃根癌病的生物防治探索新方向并提供新的生防菌资源。【方法】首先,将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接种到"西北13-1"的桃树枝条上,并以无菌水接种作为对照;然后,分别于接种前、接种后10 d和接种后60 d采集接种处理和对照处理的"西北13-1"枝条。表面消毒桃树枝条样品后采用涂布平板法分离内生细菌;并结合16S r DNA序列鉴定,比对初步鉴定菌株,分析内生细菌的数量及组成差异。采用平板拮抗法、温室防病效果测定筛选拮抗根癌土壤杆菌的活性菌株,通过生理生化测定和分子鉴定,明确其分类地位。为揭示拮抗菌可能具有的其他拮抗作用机制,通过电击转化将含有GFP基因的p BBR1MCS-2质粒导入拮抗菌株中,然后进行GFP标记菌株对根癌土壤杆菌的抑菌试验、生长动力学分析、稳定性测试。采用灌根法提前接种标记菌株菌悬液,第2天接种根癌土壤杆菌菌悬液,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平板稀释法研究标记菌株在番茄根部的定殖情况。【结果】从"西北13-1"桃枝条中共分离到108株内生细菌,基于16S r DNA序列,这些菌株分别属于伽马变形菌类(Gammaproteobacteria)、阿尔法变形菌类(Alpharoteobacteria)、放线菌类(Actinobacteria)、厚壁菌类(Firmicutes)、拟杆菌(Bacteroidetes),共计5个细菌类群17个属,显示了桃树枝条中内生细菌丰富的种群多样性。其中,伽马变形菌类的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泛菌属(Pantoea)和根瘤菌属(Rhizobium)最多,其数量在接种根癌土壤杆菌后显著上升,包含了14株产抑菌圈的拮抗菌中的10株细菌。经鉴定,筛选出的两株抑菌活性较高、具有生防潜力的拮抗菌10DM4-1和10DI2-2分别为泛菌(Pantoea deleyi)和肠杆菌(Enterobacter cowa
- 李昱佳李茜张志想李世访
- 关键词:内生细菌拮抗菌定殖
- 苹果锈果类病毒山东栖霞分离物的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本研究以采自山东省栖霞市的两个苹果样品为试验材料,利用二维电泳、斑点杂交、RT-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样品中的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带毒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两个样品均携带ASSVd。对两个样品中的ASSVd进行克隆测序,并利用生物学软件DNAMAN对所得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世界上首次报道的ASSVd序列(X17696)相比,本研究所得到的ASSVd序列变异较小,相对比较保守。
- 马伟姜冬梅陈丽芳张志想李世访贺振史学功王红清
- 关键词:苹果锈果类病毒
- 一株防治植物根癌病的肠杆菌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防治植物根癌病的肠杆菌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肠杆菌具体为肠杆菌(Enterobacter cowanii)10DI2‑2,它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
- 李世访李昱佳李茜张志想
- 文献传递
- 苹果茎痘病毒苹果分离物的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是一种严重危害果树生产的潜隐性病毒,常与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等混合侵染苹果和梨,不仅削弱树势,降低产量,而且使得果实品质变差。该病毒分布广泛,德国、波兰和中国等都有报道[1-3]。ASPV属于凹陷病毒属Foveavirus,基因组为单链正义RNA,全长约9
- 陈姗姗张志想刘国杰卢美光李世访王红清
- 关键词:苹果茎痘病毒分离物潜隐性外壳蛋白中国梨
- 我国梅树上病毒及类病毒的检测和鉴定被引量:1
- 2024年
- 目前,我国梅树上的病毒种类及发生情况仍不完全清楚。本研究从北京、武汉、南京和无锡的梅园中采集了64份疑似感染病毒的叶片样品,通过RT-PCR和斑点杂交,对7种病毒和2种类病毒进行了检测。共检测到6种病毒和1种类病毒。其中,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PNRSV)和桃潜隐花叶类病毒(peach latent mosaic viroid, PLMVd)为我国梅树上的首次检出。PNRSV、亚洲李属病毒2号(Asian prunus virus 2, APV2)、桃叶痘伴随病毒(peach leaf pitting-associated virus, PLPaV)的检出率高于30%。综合考虑病毒的分布及检出率,PLPaV、APV2、PNRSV和李树皮坏死茎痘伴随病毒(plum bark necrosis stem pitting-associated virus, PBNSPaV)是武汉、南京和无锡梅树上的主要病毒。此外,通过克隆和测序,获得了PLMVd和梅树病毒A(mume virus A, MuVA)的基因组,PLPaV的RNA1组分和PNRSV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序列比较分析显示,我国PLMVd梅分离物和PNRSV梅分离物与我国桃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表明PLMVd和PNRSV可能在梅和桃树间交互侵染;我国MuVA梅分离物序列与日本梅分离物序列的相似性高达98.56%;PLPaV梅分离物与我国桃分离物之间序列变异较大。上述结果不仅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梅树上的病毒及类病毒种类和分布情况,而且有助于深入了解它们的流行与传播。
- 张煜泓徐惠媛战斌慧卢美光李世访张志想
- 关键词:梅树核果类果树病毒类病毒
- 类病毒及其分类进展
- 2024年
-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类病毒研究中的广泛应用,近年来从不同的物种中发现了多种新类病毒以及大量的疑似类病毒的环状RNA,给类病毒的分类和命名带来了新挑战。为此,国际类病毒分类小组更新了类病毒的分类及命名的一些规则。为了使大家更清楚地了解类病毒最新的分类及命名情况,本文在简要介绍类病毒的基础上,概述了当前类病毒的分类以及不同分类阶元划分的依据以及变动的原因。
- 田夏夏李世访张志想
- 关键词:类病毒非编码RNA
- 锦紫苏类病毒研究进展
- 2021年
- 锦紫苏又名彩叶草,是一种草本观赏植物,可以被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科锦紫苏类病毒属的类病毒侵染。目前为止,共发现了6种锦紫苏类病毒,分别为锦紫苏类病毒-1~锦紫苏类病毒-6(CbVd-1~CbVd-6),它们具有共同的中央保守区(CCR),存在广泛的分子间重组,其嵌合体的发现为研究类病毒RNA重组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试验材料。本文系统综述了锦紫苏类病毒的分类地位及分子特征、检测方法、与寄主互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锦紫苏类病毒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 姜冬梅张志想李世访
- 关键词:类病毒寄主
- 马铃薯Y病毒科分子进化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7年
- 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包括许多重要的植物病毒。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该科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甘薯病毒属Ipomovirus和禾草病毒属Poacevirus内20余种病毒的分子进化研究现状,从突变、重组、漂移、选择和迁移5个方面探讨了影响该科一些病毒分子进化的因素,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该科病毒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 贺振陈春峰张志想李世访
- 关键词:分子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