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红
-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孕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中血糖水平较低者的围产儿结局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孕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结果中血糖水平偏低孕妇的围产儿结局特点。方法统计OGTT结果了解空腹、服糖后1h、2h、3h的血糖百分位数分布。血糖水平小于第5百分位者为血糖水平较低组,小于第1百分位者为血糖水平极低组,比较血糖水平较低组、血糖水平极低组和血糖水平不低组孕妇的围产儿结局。结果空腹血糖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和身长分别呈正相关(r=0.16,P〈0.01;r=0.081,P〈0.05)。空腹血糖极低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明显低于其余孕妇[(2817±764)g和(3439±487)g,t=3.344,P〈0.01];其小于胎龄儿分娩率亦高于血糖水平不低组(3/7和3.4%,X^2=22.78,P〈0.01);其出生体重〈3000g的新生儿分娩率明显高于其余孕妇(5/7和14.73%,P〈0.01)。服糖后2h血糖水平较低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平均出生身长(49.03±1.68)cm,显著低于血糖值不低组(49.48±1.55cm,P〈0.05)。结论OGTT结果中血糖水平偏低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重低、身长短、小于胎龄儿分娩率高。
- 申南张春红黄醒华
- 关键词:妊娠并发症低血糖症葡糖耐量试验血糖
- 非靶向脂质组学在子痫前期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采用非靶向脂质组学寻找能早期预测子痫前期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子痫前期高危孕妇,根据后期是否发生子痫前期分为子痫前期组(33例)和无子痫前期组(对照组,33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飞行时间质谱(TOF)联用技术对所有对象的血清样本进行脂质组学检测。采用差异倍数、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PLS-DA)筛选生物标志物,并对定性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代谢通路和富集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筛选出的代谢物对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筛选出42种生物标志物,其中甘氨胆酸、二十二碳五烯酸和磷脂酰肌醇(PI)(16:1(9Z)/16:0)水平在子痫前期组中明显升高,胆固醇酯(CE)[22:4(7Z,10Z,13Z,16Z)]、二酰甘油(DG)[18:0/20:1(11Z)/0:0]水平明显降低。含2种以上生物标志物的代谢通路分别为鞘脂类代谢途径、甘油磷脂代谢途径和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途径,主要参与α-亚麻酸和亚麻酸代谢、缩醛磷脂合成、长链饱和脂肪酸的线粒体β氧化、鞘脂代谢及胆汁酸生物合成。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E[22:4(7Z,10Z,13Z,16Z)]、DG[18:0/20:1(11Z)/0:0]、二十二碳五烯酸、PI[16:1(9Z)/16:0]及甘氨胆酸诊断子痫前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3、0.715、0.678、0.669和0.660。结论非靶向脂质组学筛选出的生物标志物能有效区分子痫前期患者和无子痫前期孕妇。甘油磷脂代谢、初级胆汁酸代谢、α-亚麻酸和亚麻酸代谢、胆碱代谢与子痫前期发病有关。
- 曹正董莹赵晟隆王晶张春红陈陆刘京瑞沈敏翟燕红刘晓巍
- 关键词:子痫前期质谱
- 妊高征患者血浆中末端补体复合物的测定及其意义被引量:6
- 1999年
- 目的探讨末端补体复合物(SC5b9)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7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15例有妊高征高危因素者(高危组)和4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血浆中SC5b9含量,同时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纤维结合蛋白(Fn)含量。结果(1)妊高征组及高危组SC5b9含量增高、CIC含量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中、重度妊高征患者Fn含量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妊高征组及高危组SC5b9的异常(<450μg/L)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妊高征组Fn的异常(<308g/L)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循环免疫复合物是补体激活的起始物质,补体活化的末端产物参与了妊高征的发生和发展,并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着密切关系。
- 上官毕文黄醒华张春红张俊芝
-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CICFN
- 孕期OGTT检查结果中血糖值较低者的围产儿结局
- 妊娠期血糖具有空腹糖低、胰岛素分泌增加等特点。随着妊娠期的进展,胎儿对葡萄糖的需求日渐增多,母体葡萄糖的消耗也逐渐加大,处于一种“加速饥饿”的状态。当进食不多、血糖降低时,妊娠母体通过各种升糖调节机制使血糖升高,如果各种...
- 申南张春红黄醒华
- 文献传递
- 子痫前期标志物sFlt-1与PLGF的检验性能及临床预测能力评估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研究能够预测子痫前期(preeclampsia)发生的检验指标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的检验性能及临床预测能力。方法利用商品化试剂进行检验项目的性能评估;运用统计学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北京妇产医院孕期体检并伴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孕妇血清共336例,进行临床预测能力评估。结果 PLGF和sFlt-1的检验性能评估结果合格;在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孕妇中,有66例最终确诊为子痫前期,270例直至生产也未发生子痫。其中最终确诊子痫前期的66例孕妇中,有5例为入组后1周内发病,12例为入组后4周内发病。入组1周发病率为1.5%,入组4周发病率为3.6%。另外孕妇均是在出现高危因素的情况下进行检测,1周内发生子痫的检测结果,与1周内未发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PLGF的一组数据和sFlt-1/PLGF的一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内发生子痫的检测结果,与4周内未发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PLGF的一组数据、sFlt-1的一组数据和sFlt-1/PLGF的一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sFlt-1/PLGF、PLGF、sFlt-1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是有一定的现实作用。若以sFlt-1/PLGF比值38作为的cutoff值判断,可以比较好地排除子痫前期的指标,却不能用来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所以还需要找到适合本地区人群的cutoff值进行诊疗。
- 陈陆宋玉杰王晶张春红樊斐谢鑫董莹刘京瑞翟燕红曹正
- 关键词:子痫前期SFLT-1PL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