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瀚元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关节
  • 5篇磁共振
  • 4篇韧带
  • 4篇前交叉韧带
  • 4篇交叉韧带
  • 3篇核磁共振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韧带损伤
  • 2篇韧带重建
  • 2篇前交叉韧带损...
  • 2篇前交叉韧带重...
  • 2篇髌骨
  • 2篇髌骨不稳
  • 2篇膝关节
  • 2篇交叉韧带损伤
  • 2篇交叉韧带重建
  • 2篇核磁共振成像
  • 2篇半月板
  • 2篇TG

机构

  • 1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张瀚元
  • 12篇徐斌
  • 8篇徐洪港
  • 4篇王高远
  • 2篇王瑞
  • 2篇李博
  • 2篇郭瑞鹏
  • 2篇姜少伟
  • 1篇涂俊
  • 1篇吴磊
  • 1篇周剑
  • 1篇朱云
  • 1篇陈鹏

传媒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钻术联合可吸收带线铆钉修复半月板前角撕裂21例
2015年
目的探讨环钻术联合可吸收带线铆钉修复半月板前角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21例半月板前角撕裂患者临床资料。术前MRI及术中关节镜证实半月板前角撕裂,所有患者均于关节镜下行环钻术联合可吸收带线铆钉修复半月板前角撕裂,术后进一步行康复训练,术前术后利用Lysholm、HS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状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6-9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术前(45.43±6.764)、术后(94.71±3.101);HSS评分:术前(44.48±4.468)、术后(93.81±2.6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上述两种评分评定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0.47%、85.71%。结论环钻术联合可吸收带线铆钉是修复半月板前角撕裂的一种有效方法。
陈鹏徐斌徐洪港张瀚元郭瑞鹏
关键词:环钻术半月板损伤
髁间窝宽度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股骨髁间窝宽度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择非接触性ACL损伤患者30例(研究组)及相对正常个体30例(对照组),通过测量MRI T2加权像冠状面腘肌腱沟平面处股骨髁间窝宽度(NW)与同一水平股骨内外髁宽度(BCW)的数值,计算二者间的比值,即股骨髁间窝宽度指数(NWI)。结果研究组BCW为(77.17±2.29)mm,对照组为(76.89±2.41)mm,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6,P=0.643)。研究组NW为(18.01±0.74)mm,对照组为(20.53±1.99)mm,研究组NW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4,P<0.001)。研究组NWI值为0.233±0.006,对照组为0.266±0.019,研究组NWI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91,P<0.001)。结论髁间窝相对狭窄的个体遭受非接触性ACL损伤的可能性更大,NWI值在指导临床诊断髁间窝狭窄方面有重要意义。
张培润徐斌徐洪港王瑞张瀚元
关键词:核磁共振
TT-TG距离在诊断髌骨不稳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3年
选择髌骨不稳患者20例(研究组)及相对正常者20例(对照组),通过MRI获取胫骨结节最前点到股骨后髁切线的垂线以及股骨滑车最深处到股骨后髁切线的垂线,测量两垂线间的距离即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TT-TG)距离。研究组TT-TG距离为(15.470±2.556)mm,对照组TT-TG距离为(11.840±2.171)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TT-TG距离在髌骨不稳患者及正常个体间的差异有显著性,其距离增大在指导临床诊断髌骨关节不稳有重要意义。
张瀚元徐斌徐洪港
关键词:髌股关节病髌骨脱位影像学
引流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术后引流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3月于我科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73例患者分为2组,一组术后放置引流(37例),另一组术后不放置引流(36例),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术后处理按常规进行,观察两组患者的大腿周径、小腿周径、疼痛评分(VAS)、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术后第2天、第5天,引流组大腿周径与术前差值均小于未引流组(P<0.01),小腿周径与术前差值均小于未引流组(P<0.05),VAS评分均低于未引流组(P<0.01),CRP均低于未引流组(P<0.01)。两组均未出现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伤口感染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常规放置引流能有效改善术后腿部肿胀,缓解术后疼痛,减轻炎症反应。
陈粲一徐斌徐洪港姜少伟张瀚元
关键词:引流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康复
膝关节急性与慢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探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治疗时机。随机选取80例ACL损伤患者,分为急性组(≤6周,40例)和慢性组(>6周,40例),均施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随访9~14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膝关节被动活动感知阈值,分别评估患者的主观感受、功能恢复情况、本体感觉。同时从磁共振(MRI)直接和间接影像对比分析术前急性与慢性ACL损伤的区别。急性和慢性ACL损伤在直接和间接影像上都有特征性表现;急性组与慢性组术后Lysholm评分、IKDC评分、膝关节被动活动感知阈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有指征进行ACL重建的患者,均应尽早手术治疗。MRI提高对ACL损伤的精确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王高远徐斌徐洪港王瑞涂俊吴磊姜少伟张瀚元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急性期磁共振
结节间沟入口形态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相关性的MRI研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发生与结节间沟入口形态学之间的相关性,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病例80例,相对正常人群80例,采用PACS系统的AW4.6工作站的Functool软件,在肩关节MRI轴位图像上测量并采集两组的主要形态学指标,进行分析检验。结果开放角(OA)及结节间沟深度与宽度比值(R1)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间沟宽度(BGW)、结节间沟深度(BGD)、肱骨头最大直径(HHD)、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直径(BTD)、内侧开口角(MWA)以及结节间沟深度与肱骨头最大直径比值(R2)的值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节间沟入口形态分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相关因素分析中,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直径在1度和2度损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根据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合并症分类及损伤程度分类的结节间沟MRI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间沟越浅,越容易导致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发生,且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程度越重,其肌腱直径越小。
杨东强徐斌张瀚元
关键词:形态学核磁共振成像
广泛性关节松弛以及两种移植物对前交叉韧带重建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研究广泛性关节松弛(GJL)以及两种移植物(自体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疗效的影响。将接受ACL重建术的138例患者随访24~36个月,根据Beighton评分标准以及所用移植物类型将接受ACL重建术的138例患者分为4个研究组。术前、术后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评估内容包括KT-2000检查,IKDC主观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后2~3年随访结果显示,在GJL患者中,接受自体腘绳肌腱移植的疗效较接受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差,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无论选用何种移植物,GJL患者的疗效较非GJL患者差。建议合并GJL的ACL损伤患者使用同种异体肌腱作为移植物。
陈如康徐斌王高远张瀚元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同种异体肌腱
磁共振测量肩峰相关角度对SAIS的诊断价值
2022年
目的量化肩峰倾斜及下垂状改变的程度并探究其对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AIS)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接受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术前肩关节核磁共振成像(MRI)(实验组)和40例健康肩关节MRI(对照组)进行量化肩峰倾斜及下垂状改变的程度分析(包括角α、β、γ、Δ、ε、ζ)。并对比各个量化指标在各组及组中的相关性及差异性,讨论其对于SAIS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肩峰倾斜及下垂状改变的相关角α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与对照组肩峰下垂及倾斜相关角β、γ、Δ、ε、ζ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β、γ、Δ、ε、ζ单个指标ROC结果曲线下方的区域分别为0.677、0.864、0.707、0.848、0.886,角β和角ζ联合ROC曲线下方的区域为0.906,诊断性能优异。结论肩峰倾斜及下垂状改变的相关角度对SAIS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对于确定的量化指标角γ、ε、ζ对于SAIS具有显著性的诊断意义,而角β与ζ两者的联合诊断性能表现更加优异。
孙坡张瀚元郭瑞鹏李博徐斌
关键词: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磁共振
改良双后内侧入路关节镜治疗腘窝囊肿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评估改良双后内侧入路关节镜治疗腘窝囊肿的手术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1年6月间在门诊诊断为腘窝囊肿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行切开手术,另一组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同时纳入31例保守治疗患者为保守治疗组。对比三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差异。结果开放手术组术前VAS评分、Lysholm评分、KSS评分分别为(3.69±0.93)、(63.75±4.76)、(60.87±5.85)分,术后VAS评分、Lysholm评分、KSS评分分别为(2.04±1.04)、(76.81±6.35)、(70.42±4.87)分;关节镜组术前VAS评分、Lysholm评分、KSS评分分别为(3.81±0.84)、(62.84±4.85)、(58.95±4.79)分,术后VAS评分、Lysholm评分、KSS评分分别为(1.47±0.85)、(82.35±7.34)、(78.52±5.67)分;保守治疗组术前VAS评分、Lysholm评分、KSS评分分别为(3.92±1.02)、(61.39±3.92)、(62.42±6.78)分,术后VAS评分、Lysholm评分、KSS评分分别为(3.94±1.14)、(61.85±7.48)、(60.52±6.37)分。与术前比较,关节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膝关节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KS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01);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关节镜组改善的更好(P<0.05)。结论改良双后内侧入路关节镜治疗腘窝囊肿的手术效果满意。
周浩远童也王先锋张瀚元周剑徐斌
关键词:关节镜
成人完全型与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形态的MRI影像学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比较成人完全型与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患者在磁共振成像(MRI)冠状面上的影像学数值差异,以期建立此二种类型的盘状半月板影像学评判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运动创伤与关节镜病区收治的半月板病变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完全型盘状半月板40例,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30例,及非盘状半月板40例,均经关节镜手术确诊。患者均行MRI检查,采用Carestream Vue PACS工作站的Functool软件,在膝关节MRI冠状面图像上测量三组患者形态学数值变化,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 (1)胫骨外侧腓骨高度(FH)、外侧半月板体部宽度(LM)、外侧半月板体部高度(LH)、股骨外侧髁软骨厚度(LCCD)和外侧半月板体部宽度/胫骨平台的宽度(R1)诸指标,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胫骨平台的宽度、内侧半月板体部宽度(MM)、内侧半月板体部高度(MH)、股骨内侧髁软骨厚度(MCCD)和内侧半月板体部宽度/胫骨平台的宽度(R2)诸指标,三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采用LSD-t检验对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测量值分别进行两两比较显示:FH、LM和R1在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CCD在完全型与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间则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LH在不完全型与非盘状半月板组别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盘状半月板MRI冠状面上的FH、LM及R1测量值,可能是评价完全型盘状半月板和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的有效影像学指标。
张珂徐斌徐洪港张瀚元
关键词:盘状半月板完全型核磁共振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