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琦
- 作品数:15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舒肝宁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等综合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观察以舒肝宁注射液及促肝细胞生长素为主要药物的内科综合疗法对重型肝炎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包括慢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内科综合药物治疗,以舒肝宁、促肝细胞生长素为主要药物,配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葡萄糖、脂肪乳剂、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等基础治疗,观察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重型肝炎33例,治愈24例,好转4例,无效5例,其中病死1例。结论以舒肝宁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作为主要药物综合治疗重型肝炎疗效优于常规疗法。
- 何登明甘天福周秀梅丁明权于建国程红春张玉琦
- 关键词:舒肝宁促肝细胞生长素重型肝炎
- 简易腹水还纳输注探讨
- 2001年
- 目的 肝硬变腹水是一常见病 ,治疗处理需要探讨。方法 根据现在对其病因的新认识 ,提出“三原则两辅助处理”规则 ,而辅助之一是腹水还纳注射 ,试探一次抽出腹水分次静脉回输。结果 观察 1115例肝硬变并发腹水患者 ,12 2例 (10 .9% )在三原则治疗下辅助腹水还纳 ,腹水均获消退。结论 简易腹水还纳对特大量和顽固性腹水有甚好辅助治疗作用 ,简便易行 。
- 张光曙甘天福丁明权于建国杜庆岭周秀梅张玉琦商庆华何登明刘静
- 关键词:肝硬变腹水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3
- 2003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VDNA含量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确诊的 35 6例乙型肝炎病人检测血清HBVDNA、HBVM、肝功能 ,其中 5 8例病人作了肝活检 ,对其肝脏组织进行HE及Masson染色 ,观察肝组织病理特征 ,并对不同特征的HBVDN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血清HBVDNA含量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 ;ALT正常组与不正常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而ALT不同水平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肝脏病理炎症分级G0 ~G1组与G2 、G3 及G4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而G2 、G3 及G4三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纤维化分期S0 ~S1组与其他三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S2 与S3 组间无明显差异 ,S2 、S3 组与S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BVDNA仅代表血清HBV复制的水平 ,不能反映肝脏炎症的严重程度 。
- 张玉琦周秀梅丁明权甘天福秦成勇
- 关键词:乙型肝炎HBV-DNA肝炎病毒多聚酶链反应PCR
- 山东地区不同人群中SEN病毒感染状况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了解山东地区不同人群中SEN病毒 (SENV)感染的状况与其致病性。方法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法 (RT PCR)检测了 2 5 4份不同人群和肝病患者血清中SENVDNA ,并对 17例不明原因ALT增高 ,单独SENVDNA阳性的非甲 戊型肝炎患者行肝活检。结果SEN VDNA总阳性检出率为 2 0 .9%( 5 3 / 2 5 4) ,其中非甲 戊型肝炎血清检出率最高为 5 9.6%( 2 8/ 47) ,明显高于健康献血员 3 .2 %( 1/ 3 1)、非肝病患者 5 .5 %( 3 / 5 5 )、输血后丙型肝炎 42 .9%( 12 / 2 8)、血液透析患者 15 .8%( 2 / 13 )和慢性乙肝患者检出率 8.8%( 7/ 80 ) ,SENV在各种人群中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P <0 .0 1)。SENV感染其主要病理学改变为汇管区炎症 ,淋巴细胞集聚 ,碎小坏死 ,小叶内病变较轻 ,呈散在和点状坏死 ,而桥样坏死 ,脂肪性变较少。结论 本研究表明山东地区不同人群及肝病患者中存在着较高SENV感染率 ;SENV感染可能具有嗜肝性 ;而且可能与肝功损害有关 ,是引起非甲 戊型肝炎重要病原 ,输血后丙肝和有血液透析史患者SENV感染率较高 。
- 于建国商庆华孙思才安永徐传镇潘卫张玉琦戚中田张光曙
- 关键词:SEN病毒肝疾病聚合酶链反应活组织检查
-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 C区 /BCP区基因突变方法的临床价值及前 C区 /BCP区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 4 6例急慢性肝病的HBV前 C区A1896 (nt1896G→A)、A1899(nt1899G→A)及HBVC基因启动子 (BCP)T176 2A176 4 (nt176 2A→T、nt176 4G→A)四位点突变 ,并探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用基因芯片法测定HBV基因特定变异位点特异性强 ,阳性率为 87 0 %。A1896突变 18例 (4 5 0 % ) ,A1899突变 10例 (2 5 0 % ) ,T176 2A176 4联合突变 30例(75 0 % ) ,多位点突变 14例(35 0 % )。各变异组与未变异组比较 ,肝功损害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前 C区 /BCP区基因突变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及慢性乙型肝炎中较为常见 ,在急性乙型肝炎中未检出。结论 应用基因芯片法测定HBV特定变异位点特异性强 ,可一次同时检测多个突变位点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周秀梅曲迅刘福利孙成刚商庆华张玉琦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突变基因芯片
- 胎盘肽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被引量:7
- 2003年
- 周秀梅张玉琦刘静商庆华丁明权于建国甘天福张光曙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胎盘肽拉米夫定
- HBV慢性感染者肾组织病理染色观察
- 2002年
- 目的重症HBV感染突发肾衰-肝肾综合征,现在仍多认为属功能性,肾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甚轻或无特殊改变,需要进一步研究。方法近年不加选择收集HBV慢性感染病故患者肝肾组织共85例,供做免疫组化染色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肾组织HE等4种染色,查见肾小管,特别是肾小球多有程度不一的病理形态异常,免疫组化染色HBVM阳性和临床曾有肝肾综合征表现者,病理改变均较明显。结论观察所见提示肝肾综合征可能并非完全是功能性,现在所见的病理形态异常可能是其病理基础,HB-sAg和HBcAg的肾组织内表达,可能是其病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 张光曙陈崇兴徐传镇张玉琦张荣梅闫承玉
- 关键词:肝肾综合征肾组织HBV慢性感染
- 肝硬变的防治探讨被引量:2
- 1997年
- 肝硬变是我国内科常见病。大量观察研究均证明我国肝硬变主要病因是HBV慢性感染,肝硬变的肝组织内存在慢性肝炎,特别是慢性活动型肝炎的病理特点,积极试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在慢性肝炎获得明显进步后。肝硬变的病理特点亦可获得进步或消退。因此,我们于1984年起重点对临床和肝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和代偿期肝硬变258例。在试用免疫调节剂治疗下,同时作肝活检复查,观察肝组织病变恢复情况,现总结报告如下。
- 张光曙杜庆岭于建国赵汇川王根廷甘天福丁明权杨德利周秀梅邢同京张玉琦
- 关键词:肝硬变肝活检免疫调节剂病理特点HBV慢性感染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性肝病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4年
- 实验采用PCR技术及芯片杂交原理,对65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慢性肝病患者进行前-C区及BCP区A1896、A1899及nt1762/m1764联合突变检测,探讨HBV相关性慢性肝病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一。
- 周秀梅曲迅刘福利邹明谨张玉琦孙成刚
- 关键词:慢性肝病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基因芯片
- HBV慢性肝病尿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探讨尿酶(LAP、NAG、GPDA)水平对HBV慢性肝病的临床意义。方法①将研究对象分为慢性肝炎组、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测定其晨尿中LAP、NAG、GPDA水平的变化,分析各组间LAP、NAG、GPDA活性的差异;②根据肝功损害程度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组,比较三组间尿LAP、NAG、GPDA水平的差异;③根据HBV DNA复制的水平,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低度和高度复制两组,分析两组间尿LAP、NAG、GPDA水平的变化。结果①代偿期及失代偿期肝硬化尿NAG、LAP和GPD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慢性肝炎组(P<0.05和P<0.01),肝硬化失代偿期尿NAG、LAP和GPDA水平均明显高于代偿期(P<0.05);②肝功损害程度与尿NAG、LAP和GPDA活性呈正相关(P<0.05和P<0.01);③HB VDNA高度复制组和低度复制组两组比较,尿NAG、LAP和GPD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LAP、NAG、GPDA活性测定可较灵敏地反映HBV慢性肝病出现的早期肾脏损害,并可间接判断慢性肝病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尿酶(NAG、LAP和GPDA)活性与HBV DNA复制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 周秀梅甘天福张玉琦丁明权于建国
- 关键词:HBVNAGGP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