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棉花
  • 2篇旱地
  • 2篇旱地棉
  • 2篇旱地棉花
  • 1篇性状
  • 1篇性状表现
  • 1篇雄性不育
  • 1篇雄性不育系
  • 1篇营养生长
  • 1篇育种
  • 1篇杂种
  • 1篇杂种优势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技术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区
  • 1篇农艺
  • 1篇农艺性
  • 1篇农艺性状
  • 1篇农艺性状表现

机构

  • 4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6篇张铎
  • 6篇袁钧
  • 3篇郝秀忍
  • 3篇刘巷禄
  • 2篇孙振纲
  • 1篇张裕繁
  • 1篇胡萍

传媒

  • 3篇山西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棉花
  • 1篇华北农学报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9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旱情条件下耐旱棉种的营养生长及干物质积累表现被引量:1
1991年
为进一步检验品种的耐旱性能,了解不同干旱条件对棉株生育的影响,从而揭示品种的耐旱机制,进行了土袋栽培试验。
袁钧张铎郝秀忍孙振纲刘巷禄
关键词:耐旱性营养生长干物质
棉花种子粒度对出苗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1994年
本文以中棉所12和晋棉13的不同种子粒度对棉花出苗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粒种和中粒种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优于小粒种和混合种,而大粒种和中粒种之间无明显差异。晋棉13的大粒种和中粒种霜前皮棉产量比混合种增产21.1%~27.5%,比小粒种增产36.7%~50.4%;中棉所12的大粒种和中粒种霜前皮棉比混合子增产24.0%~34.8%,比小粒子增产39.6%~52.9%。
刘巷禄袁钧张铎郝秀忍樊立强
关键词:棉花发芽率发芽势
旱地棉花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2
1993年
运城地区约有50%的棉田是旱地,生产水平很不稳定,年际间产量变异大。要保证旱地棉花持续稳定高产,需将传统植棉经验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采取以土、肥、水为基础,以优良品种为先导,以早、密、矮适时早打顶为核心,以蓄水覆盖、防治病虫为保证的系列化栽培技术。
刘巷禄袁钧张铎郝秀忍孙振纲
关键词:棉花旱地高产栽培
我国旱地棉花生态区特点及农艺性状表现
1993年
研讨了我国旱地棉花生态区的生态特点、农艺性状及其变化规律。认为在诸多生态因素中,生育期降雨的季节性分布至关重要,由此而构成的受旱特点是区分旱地棉花生态区的重要依据,也是形成农艺性状变化规律最基本的因素。不同生态区的旱涝特点,是影响皮棉产量和农艺性状的主要矛盾,缓解这一矛盾或采取补偿措施是促进旱地棉花生产的基本方略。
袁钧郝秀忍刘巷禄孙振纲张铎张裕繁胡萍
关键词:旱地棉花农艺性状生态区
棉花抗病丰产品种改良方法的研究
1990年
为了提高棉花品种选育效果,迅速而有效的选获抗病、丰产、优质新类型,开展了棉花抗病丰产品种改良方法的研究。一、材料和方法本项研究是在运城市本所病圃和无病试验田中进行的。以抗病品种72—100和感病品种74—305为试材,从1979年开始,将两类品种同时在上述两种生态条件下进行了连续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经五轮选择后,于1984年将每种生态条件下经连续人工选择获得的抗病株系和感病株系。
袁钧张铎郝秀忍孙振刚
关键词:棉花抗病性育种
棉花质核不育材料晋A的发现与观察被引量:10
1996年
发现并系统观察了棉花雄性不育材料晋A。通过镜检、自交、测交、回交、开放授粉和网罩试验表明,此材料不育性完全而稳定,陆地棉品种可作其完全保持系,海岛棉品种可使其育性恢复,是我国新发现的又一质核不育材料。其不育胞质来自陆地棉,但与其它胞质系不同。这一发现为棉花三系配套。
袁钧张铎刘巷禄郝秀忍王惠芳
关键词:棉花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