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鼎鼎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水稻条斑病菌hrcQ基因的功能以及hrpG在稻黄单胞菌两个致病变种中的互置性
- 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icola,Xoc)属于革兰氏阴性植物病原细菌,侵染水稻引起细菌性条斑病(bacterialleafstreak,BLS),是东南亚国家和中国水稻上的重要细菌...
- 张鼎鼎
- 关键词:水稻条斑病菌致病变种
- 文献传递
- hrcQ基因决定水稻条斑病菌在非寄主烟草上的过敏性反应和在寄主水稻上的致病性被引量:7
- 2011年
- 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icola)hrcQ基因在动植物病原细菌中高度保守。不同植物病原细菌的HrcQ蛋白因在N端有变化,推测可能与分泌的效应分子特异性有关。但水稻条斑病菌HrcQ蛋白对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 system,T3SS)的形成以及对效应分子的分泌性影响还不清楚。为弄清HrcQ蛋白在此方面的作用,利用同源重组方式获得了水稻条斑病菌hrcQ基因的敲除突变体,该突变体丧失了在烟草上激发过敏性反应的能力和在水稻上的致病性。hrcQ基因与水稻细胞互作时受诱导表达。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结果显示,HrcQ可分别与Hpa1、HrcN、HrpB5和HrpB2互作。分泌性检测发现,HrcQ不通过T3SS分泌至胞外。hrcQ基因突变,影响Hpa1和HrpB2蛋白分泌。这些结果表明,HrcQ蛋白是形成Ⅲ型分泌系统的基本组分,并通过帮助Hpa1和HrpB2等T3SS效应因子的分泌,从而影响病菌在非寄主上的过敏性反应和在水稻上的致病性。这为进一步分析水稻黄单胞菌T3SS的形成和分泌机制奠定了基础。
- 张鼎鼎邹丽芳赵梅勤邹华松陈功友
- 关键词:水稻条斑病菌过敏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