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正标
- 作品数:26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更多>>
- 液液雾化特性与粒径分布规律被引量:14
- 2007年
- 液液雾化过程是液液循环流化床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流化床常态实验装置上,采用快速摄像与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实验流量范围内液滴形成过程的图像以及形成液滴的粒径信息,运用数学分布函数对液滴的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流量工况下,液滴的粒径分布与Rosin-Rammler分布符合得较好;在实验流量范围内,形成液滴的区域有单液滴形成区域、过渡区域和多液滴形成区域,且液滴中位径的总体趋势是减小的,当水的流量为50ml.min-1时,形成液滴的粒径主要集中在0.7~1.0mm之间;在单液滴形成区域和多液滴形成区域,液滴粒径的均匀性先减小后增大,中位径呈减小趋势,但在多液滴形成区域两者的变化幅度较小,在过渡区域,液滴粒径的均匀性与中位径基本不变。研究结果可为液液循环流化床基于设计粒径的要求合理选取运行流量提供可靠依据。
- 梁坤峰彭正标袁竹林凡凤仙
- 关键词:液滴粒径分布
- 基于流态化技术的流体冰制取新方法试验研究
- 针对提出的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新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高分辨率数码摄像仪,实时采集不同工况条件下液-液雾化过程,结合图像处理方法,得到了雾化液滴粒径、射流高度随喷速变化规律;通过对所获得的冰晶颗粒进行粒径的测量与...
- 彭正标袁竹林梁坤峰
- 关键词:液-液循环流化床雾化
- 文献传递
- 制取颗粒冰新方法——气体引射法被引量:1
- 2010年
- 提出一种制取颗粒冰的新方式:冷气流流经文丘里管并在最小截面处产生负压,吸入常温液态水,水在低温的气流中迅速地雾化结冰。该方法通过雾化来降低水滴的直径,极大地增加了其相对换热表面积,避免了传统静态制冰方式中因结冰厚度的增加而引起传热热阻增大的问题。系统除一个循环风机外无任何运动部件,故具有很好的可靠性。
- 赵乾乾彭正标袁竹林
- 关键词:文丘里管雾化制冰设备
- 壁面约束对提升管内细长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
- 2008年
-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并根据刚体动力学理论及经典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细长颗粒流化运动三维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细长颗粒与壁面三维碰撞问题.基于此模型,并根据实际的结构及运行参数,对细长颗粒在流化床的浓度分布特性进行了数值实验.研究表明,如果不加入惰性物料,细长颗粒无法自身在提升管内形成明显的悬浮段和密相区,也不会在密相区形成明显的双向流动;细长颗粒在流化运动过程中伴有一定的迁移现象,颗粒由四周慢慢向中心移动;壁面附近区域的细长颗粒的浓度分布受流化风速影响明显,这也可能与壁面约束效应有关.
- 蔡杰耿凡吴晅彭正标袁竹林
- 关键词:流化六自由度
- 袋式除尘器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数值优化研究
- 针对袋式除尘器内滤袋组负荷不均匀现象以及保护迎风面第一组滤袋的需要,采用在入口处加装分布板的方法对气流进行调节.应用欧拉法求解连续相流场,通过多孔跳跃边界条件来考虑滤袋对气相场的影响:在稳定气相场的作用下,使用直接模拟蒙...
- 彭正标蔡杰袁竹林
- 关键词:气固两相流动蒙特卡洛模拟
- 液-液循环流化床动态制冰特性
- 2009年
- 建立了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的热态试验装置,在多工况条件下对该新技术的动态制冰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所获得的冰晶颗粒进行粒径的测量与统计整理,分析了冰晶粒径分布,并对影响冰晶尺寸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计算机实时记录循环系统各测点温度,对载冷介质的沿程温变进行了分析;最后考察平衡工况下喷水量与载冷油介质循环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冰晶粒径呈离散性分布,主要集中在1mm~2mm区间;冰晶粒径与载流介质流量、喷水量及喷嘴内径密切相关,体现为随载流介质流量降低而减小,随喷水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喷水量为120mL·min-1时达到最大值,在喷嘴内径较小时,冰晶粒径明显减小;流化床内载流介质温升梯度沿床高而减小;载流介质循环量随喷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液-液雾化中形成体积微小的雾化液滴,是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有效的途径。
- 彭正标陈磐何张陈徐峰袁竹林
- 关键词:热工学
- 一种新型太阳能热水器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文中提出了一种使用PVC材料作为集热器管材,装置简单、质轻、耐压、安装位置灵活方便的太阳能热水器,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热水器的集热效率和温升特性,分析了各种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对部分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情况,讨论了该种热水器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 彭正标刘华袁竹林
- 关键词:太阳能热水器传热数值模拟
- 烟气脱硫塔内气固流动耦合特性探讨被引量:1
- 2008年
- 采用直接模拟蒙特卡诺法(DSMC)与欧拉法相结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对烟气脱硫塔内两相湍流中固相颗粒质量承载率对气相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塔内颗粒Strokes数保持在1~100范围内时,通过逐渐增加颗粒质量承载率,对塔内气固流动耦合特性进行了分析,获得了不同颗粒质量承载率下塔内气固流动特征、颗粒浓度沿轴向分布、气相轴向速度沿径向分布以及床层压降曲线。结果表明,在颗粒质量承载率不大于0.031时,颗粒流动追随性较好,呈气力输送流态,此时颗粒运动对连续相场的影响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当颗粒质量承载率大于0.031后,床内气固流动耦合作用加强,离散颗粒的运动对气相场影响明显,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相互依赖,呈现出明显的非稳态、非均匀性;在颗粒质量承载率较大时,床层压降与离散颗粒场分布密切关联。
- 彭正标袁竹林
- 关键词:气固两相流
- 液-液雾化的射流特性与粒径分布
- 2007年
- 液滴的粒径分布是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技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流化床实验装置上,采用快速摄像与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低流速下液-液单孔雾化的射流及其对液滴粒径分布的影响,射流长度的变化和液滴的粒径分布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当射流速度大于1.14m/s时,开始出现射流;各个流速工况下射流长度的波动具有随机和非周期的特点,其均值与方差随射流速度增大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先增大后减小;转折点在射流速度为6.58m/s时,在射流长度波动的峰点处形成球形或锥形射流顶部是液滴的粒径具有大小差异及其运动路径发生摆动的主要原因;各流速工况下,液滴的粒径分布与Rosin-Rammler分布符合的很好;研究结果为液-液循环流化床实际运行时控制雾化形成液滴的粒径分布提供可靠依据。
- 梁坤峰彭正标袁竹林凡凤仙
- 关键词:液-液循环流化床射流液滴粒径分布
- 循环流化床液液雾化过程转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建立了循环流化床液液雾化的实验装置,对水在非相溶介质中喷射雾化进行了研究。采用高分辨率数码摄像仪实时采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雾化形态,对比分析了雾化过程转型现象;通过图像处理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雾化过程与相间相对雷诺数密切相关,在相对雷诺数为1 632时,由鼓泡型转变为连续射流型,而当相对雷诺数增加到1.14×105时,雾化则由连续射流型转变为紊态射流型;在雷诺数大于1.62×105后,液滴粒径急剧减小。在紊态射流形态中,雾化液滴数多且粒径微小,符合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技术对液滴尺度的要求。
- 彭正标梁坤峰袁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