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程
- 作品数:14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烧伤创面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观察绿脓杆菌所导致的烧伤创面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80只SPF级SD大鼠完全随机地分为创面脓毒症组和对照组两组。于创面接种绿脓杆菌或生理盐水0、2、12、24和48h处死后,计数创面组织细菌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行损伤评分,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计量凋亡指数(AI),分析组织细菌量与凋亡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肺组织病理观察及损伤评分显示创面脓毒症组损伤改变明显重于同时间对照组。TUNEL法检测发现创面脓毒症组AI明显高于同时间对照组AI,且在24hAI最高。组织细菌量与AI相关性分析显示,组织细菌量在0~24h与AI呈正线性相关。结论:细胞凋亡可能在脓毒症ALI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彭程贺全勇彭浩
- 关键词:烧伤脓毒症肺损伤绿脓杆菌
- 槲皮素对HaCat细胞增殖及β-防御素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rcetin)对人永生化上皮细胞(HaCat细胞)增殖及其非特异性免疫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槲皮素溶液作用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ELISA法检测在不同浓度槲皮素干预下的HaCa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β-防御素(β-DF)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含量。结果 100μmol/L槲皮素对HaCat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50μmol/L以下的槲皮素对HaCat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HaCat细胞经过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48、72h后,其细胞上清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β-防御素的表达在50.00μmol/L和25.00μmol/L槲皮素处理组上调。结论槲皮素具有增强细胞非特异免疫功能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β-防御素的表达来实现。
- 林俊卿黄蔷如王弼思吴坷坷谭宇蓉彭程邬国军
- 关键词:槲皮素细胞增殖Β-防御素
- 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期脓肿处理方式的选择:附5例报告被引量:1
- 2021年
- 背景与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腺感染坏死(IPN)是临床中比较棘手的情况。进阶式微创引流或清创策略已被广泛认可,但刻板地执行进阶式策略并不能使所有患者受益,对于部分患者,在进阶式策略的基础上进行"跳跃",直接进行开放清创更能提供救治机会。本文对5例SAP合并IPN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总结,以期为进阶式和跳跃式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AP合并IPN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37~54岁,平均(45.2±6.06)岁;住院时间22~108 d,平均(68±38.03)d。1例患者经进阶式策略治疗成功,2例患者采用进阶式策略治疗效果较差,最终家属放弃治疗,2例患者在进阶式策略的基础上进行跳跃式策略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结论:SAP合并IPN的治疗应注重个体化,力求"一人一策"。进阶式策略可使大部分患者康复,但对于患者出现爆发性器官功能衰竭、重症感染、腹腔内存在广泛脓腔时,切勿刻板执行进阶式策略,在充分评估后选择跳跃式策略更能使患者受益。
- 彭程臧龙军李志强朱红伟陈浪孙吉春聂晚频余枭
- 关键词:急性坏死性病灶感染清创术引流术
- 手术联合MEBO治愈臀部压疮癌变1例
- 2012年
- 2010年11月收治1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臀部压疮鳞状细胞癌变患者,因肿瘤侵犯会阴及肛周组织,扩大切除术会破坏肛门及尿道的结构,患者的生命质量会大大降低,遂多次行保肛门、保尿道的姑息手术治疗,未行皮瓣修复术,术后开放创面外用湿润烧伤膏治疗,5个月后治愈出院,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 高振强贺全勇徐丹彭浩彭程
-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压疮湿润烧伤膏手术
- 185例皮肤溃疡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皮肤溃疡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诊断为皮肤溃疡的1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5例皮肤溃疡患者中〉50~70岁的84例(45.4%),糖尿病性溃疡最多见,好发于足踝部位(44.3%)和四肢(35.7%)。经进一步统计分析得出,经手术治疗患者的愈合率明显高于非手术患者,手术术式中以溃疡切除后局部皮瓣转移术最常用并且愈合率最高。溃疡个数、溃疡最大直径、瘢痕溃疡及血运障碍性溃疡是皮肤溃疡治疗结果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皮肤溃疡住院患者更常见于〉50岁患者,好发于下肢,手术疗法是多数溃疡的首选治疗方法,其中以溃疡切除后局部皮瓣转移术效果最佳。对于溃疡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护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黄湘秦陈佳王少华彭程李萍韩朝飞张建飞尹朝奇周建大
- 颈横动脉锁骨上穿支皮瓣修复颈部瘢痕畸形
- 2013年
- 目的总结颈横动脉锁骨上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经验,为该皮瓣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43例采用颈横动脉锁骨上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颈部瘢痕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穿支血管的解剖变异、手术方式、皮瓣设计、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颈横动脉锁骨上穿支血管存在解剖变异,有4例从锁骨下发出;该穿支形成的扩张皮瓣与非扩张皮瓣血运可靠,无1例缺血坏死;该皮瓣修复颌颈部瘢痕,效果满意。结论颈横动脉锁骨上穿支皮瓣是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的良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贺全勇彭浩李萍彭程朱颉徐丹徐阳成
- 关键词:颈横动脉穿支皮瓣颈部瘢痕
-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取石术与传统术式治疗胰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与传统术式在胰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2年11月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的47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结石手术治疗方式分为ERCP组(19例)、腹腔镜组(10例)和开腹组(18例),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疼痛程度分级、一期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胰腺功能评价等指标。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因、病程、症状(腹痛、腹泻)、结石部位、结石大小、术前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及血清炎症因子(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RCP组手术时间(1.47±0.51)h、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16±0.20)d、引流管拔除时间(8.68±3.30)d、住院时间(11.37±4.59)d及术中失血量(109.5±16.5)ml、术后第1天CRP(11.24±2.62)mg/L、治疗费用(35238±10663)元均短于或低于腹腔镜组、开腹组;腹腔镜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40±0.70)d、引流管拔除时间(12.10±5.36)d及术中失血量(195.0±83.2)ml、术后第1天CRP(14.52±3.62)mg/L及治疗费用(69908±11310)元均短于或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RCP组中、重度疼痛者(10.53%)低于腹腔镜组(70.00%)、开腹组(8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RCP组一期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腹腔镜组、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患者体重下降(26.32%)、腹泻发生率(21.05%)较腹腔镜组、开腹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ERCP取石术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经济的治疗胰管结石的方法,适合于多数胰管结石患者,但对于结石嵌顿或复杂胰管结石的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治疗。
- 欧峥嵘严安彭程朱卫东余枭
- 关键词:胰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临床疗效
- 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轻型胆源性胰腺炎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系统评价和比较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轻型胆源性胰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获取相关数据资料并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在质量评价后提取数据,并通过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包含1247例早期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早期组)和1303例延迟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延迟组)。早期组与延迟组比较,住院时间更短[MD=-2.14,95%CI(-2.87,-1.40),P<0.00001]、再入院率更低[RR=0.16,95%CI(0.05,0.55),P=0.0001]、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率更低[RR=0.77,95%CI(0.65,0.92),P=0.003],两组之间在手术时间[MD=0.45,95%CI(-2.99,3.88),P=0.8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R=0.62,95%CI(0.37,1.03),P=0.06]、中转开腹率[RR=1.16,95%CI(0.87,1.54),P=0.31]、病死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轻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 彭程涂广平吴鹏李志强欧阳林肖体君余枭
-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胆源性胰腺炎META分析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治分析:附2例报告被引量:1
- 2023年
- 背景与目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一种由自身免疫介导的罕见胰腺炎,发病率约10.1/10万,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但部分局灶性AIP与胰腺癌较难鉴别,也存在误诊为胰腺癌而采取手术治疗的情况。目前,AIP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相关研究仍然缺乏。本文报告本中心近期收治的2例1型AIP患者的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胆胰外科收治的2例1型AI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决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影像学检查均提示胰头部占位,难以区分炎症及肿瘤。患者1血IgG4显著升高,伴有胰腺外器官受累的表现,诊断为1型AIP,激素治疗后病情缓解。患者2相对不典型,无血IgG4和胰外器官受累等表现,超声内镜穿刺病理回报慢性炎症,为进一步诊治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可见胰头明显肿大,质地硬,与周围粘连紧密。术后病理呈典型的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炎(LPSP),诊断为1型AIP,激素治疗后病情缓解。结论:对于胰腺占位可疑胰腺恶性肿瘤的患者,要时刻考虑到AIP的可能,完善免疫标志物等检查。典型病例一般诊断不难,而不典型病例则可能需要手术切除后才能最终诊断,对于中老年男性、肿瘤标志物正常或轻度升高、穿刺病理阴性的患者,良性占位的可能性大,应密切关注术后病理,如诊断为AIP,需告知患者尽早接受规范的内科治疗。
- 彭程贺舜民涂广平余栎孙吉春汪东文李志强余枭
-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G糖皮质激素类
- 胶原酶治疗胶原蛋白(刺激剂)植入后结节并发症专家共识
- 2024年
- 1概述。2胶原蛋白(刺激剂)及其植入后结节并发症。2.1胶原蛋白。2.2胶原蛋白及胶原蛋白刺激剂在医疗美容中的应用。2.2.1胶原蛋白(刺激剂)植入适应证。2.2.2胶原蛋白(刺激剂)植入后常见的并发症。2.3胶原蛋白(刺激剂)植入后结节并发症。2.4胶原蛋白(刺激剂)植入后结节并发症的治疗。3胶原酶在胶原蛋白(刺激剂)植入术后结节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3.1胶原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3.2胶原酶治疗胶原蛋白(刺激剂)植入术后结节并发症的理论基础及实验结果。3.3局部注射胶原酶治疗胶原蛋白(刺激剂)植入术后结节的操作方法。3.3.1适应证。3.3.2禁忌证。3.3.3注射方法。3.3.4操作注意事项。3.3.5治疗后护理。3.4局部注射胶原酶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4总结。
- 田宏伟石冰陈锦添高扬韩胜洪伟黄雅雯姬付康蒋威李嘉伦李健李勤李黠李远宏林合晟刘灯刘红梅刘宁刘争潘宝华彭程钱静苏红孙菁菁王晓阳王飏徐智慧许旭亮于晓春喻翔曾东张歌赵亮
- 关键词:胶原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