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广涛 作品数:46 被引量:141 H指数:7 供职机构: 嘉兴学院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浙江省科技厅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政治法律 文化科学 更多>>
二氢杨梅素对顺铂体外抗乳腺癌作用的干预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二氢杨梅素对顺铂体外抗乳腺癌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μg/m L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表达质粒转染MDA-MB-435细胞,MDA-MB-435细胞按5×103/孔接种在96孔板上,分为对照组、二氢杨梅素组、顺铂组、顺铂+二氢杨梅素组、顺铂+二氢杨梅素+NAC组和顺铂+二氢杨梅素+SIRT1质粒组。分别采用MTT法和Annexin V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MDA-MB-435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CF-10A及MCF-7、MDA-MB-231、MDA-MB-435细胞SIRT1表达水平。二氢乙啶(DHE)染色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ROS产生和JNK磷酸化。结果二氢杨梅素联合顺铂处理的MDA-MB-435细胞活力抑制率和凋亡诱导率显著高于顺铂组、二氢杨梅素组和二氢杨梅素+顺铂+SIRT1质粒组[细胞活力抑制率:(61.5±5.1)%比(15.2±1.4)%、(7.2±0.5)%、(19.7±1.6)%,P均<0.05;凋亡诱导率:(36.8±2.9)%比(7.6±0.6)%、(2.9±0.3)%、(10.8±0.9)%,P均<0.05]。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和MD-MB-435SIR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二氢杨梅素处理显著抑制MDA-MB-435细胞SIRT1蛋白表达水平并显著增强顺铂对MDA-MB-435细胞活性氧簇(ROS)的诱导、JNK蛋白磷酸化和Caspase-9、Caspase-3活化。结论二氢杨梅素可能通过抑制SIRT1表达增强顺铂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胡蓉蓉 徐广涛关键词:乳腺癌 MDA-MB-435 SIRT1 二氢杨梅素 顺铂 Militarine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研究从手掌参中分离的Militarine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记录去甲肾上腺素(NE)和KCl预收缩的离体大鼠主动脉环张力变化,观察Militarine的舒血管作用及不同工具药对其作用的影响。结果:Militarine可以抑制去甲肾上腺素(NE,1×10-4mol·L-1)和KCl(1.8 mol·L-1)引起去内皮和内皮完整的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收缩作用,但二者有明显差别;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1×10-4mol·L-1)、亚甲蓝(MB,1×10-5mol·L-1)、吲哚美辛(INDO,1×10-5mol·L-1)均能一定程度抑制Militarine对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钾离子通道阻断剂四乙基胺(TEA,1×10-3mol·L-1)、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1×10-5mol·L-1)、Ba Cl2(1×10-4mol·L-1)可明显减弱Militarine对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在无钙环境下,预孵育Militarine对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管环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Militarine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激活内皮细胞中NO/c GMP通路,开放钾离子通道和抑制钙离子内流。 徐晓雪 徐广涛 李小鹏 钟旭 韩伟健 许枬关键词:胸主动脉环 血管舒张 钾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 小蓟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研究小蓟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ODS柱色谱以及HPLC制备法对小蓟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手段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小蓟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邻二苯酚(1,2-benzenediol,1)、反式对香豆酸葵酯(decyl transp-coumarate,2)、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e,3)、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4)、香草酸(vanillic acid,5)、刺槐素(ermanine,6)、岳桦素(acacetin,7)、马齿苋酰胺(oleracein E,8)、芹菜素(apigenin,9)、木犀草素(luteolin,10)、槲皮素(quercetin,11)、异山柰素-7-O-β-D-葡萄吡喃糖苷(isokaempferide-7-O-β-D-glucopyranoside,12)、高车前苷(homoplantaginin,13)和蒙花苷(linarin,14)。结论化合物1-4、7、8和13为首次从小蓟中分离得到。 杨泰然 徐广涛 徐晓雪 钟旭 李小鹏 许枬关键词:小蓟 黄酮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研究进展 2008年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一种具有血浆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的丝氨酸蛋白.tPA不仅存在于血液系统内,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CNS)内.它在CNS内具有调节CNS生理功能和参与非止血性角色,并具有潜在的CNS毒性作用.文章就CNS中tPA的生理功能以及对CNS的毒性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徐广涛 张媚靓 胡泊 于晓军关键词:毒性作用 药用大黄中蒽醌和非蒽醌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对药用大黄中蒽醌及非蒽醌类成分进行深入研究。方法药用大黄80%(φ)乙醇溶液提取物经硅胶柱、ODS柱、MCI gel CHP20、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及HPLC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蒽醌类和5个非蒽醌类成分,经波谱数据解析,分别鉴定为香兰基丙酮(vanillylacetone,1)、大黄素(emodin,2)、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3)、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physcion-8-O-β-D-glucopyranoside,4)、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5)、1-甲基-8-羟基-9,10-蒽醌-3-O-β-D-(6'-O-桂皮酰基)吡喃葡萄糖苷(1-methyl-8-hydroxyl-9,10-anthraquinone-3-O-β-D-(6'-O-cinnamoyl)glucopyrano-side,6)、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β-D-葡萄糖苷(aloe emodin-3-(hydroxymethyl)-O-β-D-glucopy-ranoside,7)、(+)儿茶素(catechin,8)、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3-O-gallate,9)、儿茶素-3-O-β-D-葡萄糖苷(catechin-3-O-β-D-glucopyranoside,10)、儿茶素-8-β-D-葡萄糖苷(catechin-8-β-D-glucopyranoside,11)。结论化合物1,6,9-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王丽 许枬 曹跃 徐广涛 钟旭 李小鹏关键词:药用大黄 化学成分 酗酒引发脑血管瘤出血和急性胰腺炎法医学鉴定1例 被引量:2 2008年 胡泊 于晓军 徐广涛 吕俊耀关键词:法医病理学 脑血管瘤 急性胰腺炎 酗酒 长形肉豆蔻及单体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2013年 长形肉豆蔻(Myristica argenteaWrb.)为肉豆蔻属植物长形肉豆蔻的成熟种仁,其基源是中药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同科属植物。长形肉豆蔻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等亚热带地区,我国使用的长形肉豆蔻主要依靠进口。在印度尼西亚,长形肉豆蔻作为民间药物,用于治疗胃痛、泄泻、痔疮等消化道疾病,而在我国则主要用做食用调味料。 戎瑾红 许枬 张萌萌 钟旭 徐广涛关键词:长形肉豆蔻 抗氧化活性 中药研究 婴幼儿猝死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006年 婴幼儿猝死综合征(SIDS)是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占婴幼儿死亡的50%。因其病理学病变为非特异性,目前对其发病及死亡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基因、长QT间期综合征、内毒素及孕期母体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等方面。本文就SIDS的概念、临床特点、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徐广涛 于晓军 石美森关键词:法医病理学 猝死 脑-颈髓轴索损伤的解剖和取材新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本文介绍一套提高脑干-脊髓轴索损伤观察效果及其检出率的解剖取材新方法。方法基于1989年至今980例大鼠脑震荡模型的大脑-脑干-颈髓-小脑联合解剖取材法,195例颅脑损伤人尸检案例,先常规开颅切断大脑脚上端,单独提取大脑,再翻转尸体呈俯卧位,锯开枕骨-颈椎,联合提取脑干-颈髓-小脑。常规固定后,正中联合切开脑干-颈髓-小脑,单侧或双侧切取中脑-桥脑中上部-上髓帆-小脑脚及周边小脑组织、桥脑中下部-下髓帆-小脑脚及其周边小脑组织-延脑-颈髓上部,共2或4个组织块。常规HE和嗜银染色,镜检。结果轴索损伤为最常见的脑损伤病变,大鼠760例、人144例,发生率分别约77.6%和73.8%。结论轴索损伤好发于活动度最大的延脑-颈髓、脑干-小脑和颅神经根等"交界区"。平行于脑干神经纤维长轴的解剖取材法,与传统的中脑、桥脑、延脑3段横断面的取材法比较,可获得完整连续的神经纤维组织结构及其成分,操作简单易行,显著提高了轴索损伤形态类型及其检出率,可常规推广应用于法医病理学尸检实践及相关科研。 毛彦辉 于晓军 王海鹏 王海鹏 赖小平 徐广涛关键词:轴索损伤 葎草总黄酮对大鼠血管收缩舒张功能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血管环灌流装置,观察内皮完整的SD大鼠胸主动脉环收缩和舒张功能,探讨葎草黄酮对高糖孵育血管系统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葎草总黄酮(0.1、0.3、1.0 mg·L-1)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高糖诱导的血管收缩功能下降,低浓度葎草总黄酮(0.1、1.0 mg·L-1)对高糖诱导的血管舒张功能下降无明显作用,但葎草总黄酮(10.0 mg·L-1)可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血管舒张功能下降。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和鸟苷酸环化酶(GC)抑制剂亚甲蓝均可抑制葎草总黄酮改善高糖所致的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说明葎草总黄酮可对抗高糖诱导的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NOS活性和激动GC完成的。 陈伟光 徐广涛 王敏 潘晓燕 陈莹莹 周新妹关键词:动脉 舒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