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绘华

作品数:15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肉瘤
  • 10篇细胞
  • 10篇骨肉瘤
  • 4篇凋亡
  • 4篇增殖
  • 4篇配合物
  • 4篇人骨
  • 4篇人骨肉瘤
  • 4篇
  • 3篇形态发生蛋白
  • 3篇肉瘤细胞
  • 3篇周期
  • 3篇细胞增殖
  • 3篇细胞周期
  • 3篇腺病
  • 3篇腺病毒
  • 3篇骨形态
  • 3篇骨形态发生蛋...
  • 2篇体外
  • 2篇体外诱导

机构

  • 9篇广州市第一人...
  • 6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广州市花都区...

作者

  • 15篇徐绘华
  • 14篇郭奇峰
  • 7篇刘四红
  • 6篇刘青华
  • 3篇黄千峰
  • 3篇朱建伟
  • 2篇向帅
  • 2篇梁俊波
  • 2篇王燕
  • 2篇刘世红
  • 2篇梁俊波
  • 1篇梅勇
  • 1篇厉新妍
  • 1篇刘章盛
  • 1篇严瀚
  • 1篇伍勇
  • 1篇温世锋
  • 1篇赵建华
  • 1篇张贵强
  • 1篇容智敏

传媒

  • 6篇解剖学研究
  • 5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吴茱萸碱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而抑制人骨肉瘤细胞增殖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体外细胞实验检测吴茱萸碱对骨肉瘤HOS细胞株细胞周期及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利用浓度为0、3、6、12μmol/L吴茱萸碱处理骨肉瘤HOS细胞48 h后,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不同浓度吴茱萸碱处理后HOS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μmol/L的吴茱萸碱处理后骨肉瘤HOS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变化。结果3、6、12μmol/L的骨肉瘤吴茱萸碱处理细胞,细胞呈现凋亡核碎裂等典型变化,而且随药物剂量增加而更趋明显。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其体外增殖能力。3μmol/L吴茱萸碱处理骨肉瘤HOS细胞0、24、48、72 h,各组细胞周期变化如下:G0/G1期:对照组(51.12±2.13)%、24 h(19.17±1.02)%、48 h(16.94±1.67)%、72 h(11.05±1.25)%;S期:对照组(32.92±0.73)%、24 h(31.00±1.42)%、48 h(32.38±3.03)%、72 h(29.18±2.87)%;G2/M期:对照组(16.01±2.26)%、24 h(49.82±0.62)%、48 h(50.6767±2.80)%、72 h(59.56±1.97)%。结论吴茱萸碱可诱导人骨肉瘤HOS细胞发生G2/M期阻滞,而S期变化不明显。说明吴茱萸碱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并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
徐绘华苏文洲陈存特黄千峰黄智通郭奇峰
关键词:吴茱萸碱增殖细胞周期
沙利度胺抑制骨肉瘤细胞U2OS迁移和侵袭
2015年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沙利度胺处理人骨肉瘤细U2OS,采用划痕实验检测沙利度胺对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沙利度胺对细胞侵袭的影响,q RT-PCR检测不同浓度沙利度胺作用于细胞后VEGFA、HIF1α和OPN基因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沙利度胺对细胞VEGF、HIF1和OPN蛋白的作用。结果 50、100、200μg/m L沙利度胺作用于U2OS后,划痕实验中沙利度胺组细胞迁移距离明显少于对照组,沙利度胺作用12 h,其迁移距离分别为24 h对照组的(62.36±12.41)%、(57.89±11.23)%和(49.47±6.90)%;作用24 h,其迁移距离分别为24 h对照组的(62.36±12.41)%、(57.89±11.23)%和(49.47±6.90)%。侵袭实验中显示沙利度胺组穿膜细胞数量对比对照组减少,其比率分别为(83.49±2.10)%、(70.64±2.86)%和(50.46±1.59)%。q RTPCR显示50、100、200μg/m L沙利度胺作用于U2OS 24 h后VEGFA、HIF-1α和OPN表达与对照组比较降低,VEGFA m RNA表达量分别为(2.50±0.25)%、(11.75±0.2)%和(6.51±0.01)%;HIF-1αm RNA表达量分别为(34.33±0.42)%、(46.33±1.06)%和(42.60±1.46)%;OPN表达量分别为(86.33±1.8)%、(52.07±1.29)%和(40.06±1)%。蛋白免疫印结果显示VEGFA、HIF-1α和OPN表达与对照组比较降低:与对照组VEGFA表达量1.06±0.06相比,药物组分别为0.88±0.01、04±0.02和0.62±0.01;与对照组HIF-1α表达量0.71±0.01对比,药物组分别为0.69±0.01、0.49±0.01和0.39±0.01;与对照组OPN表达量1.07±0.01对比,药物组分别为1.04±0.01、0.96±0.01和0.6±0.01。结论沙利度胺抑制骨肉瘤细胞U2OS迁移侵袭,其机制与降低细胞内VEGFA、HIF-1α和OPN有关。
朱建伟蔡彤惠刘世红徐绘华张贵强梁俊波郭奇峰
关键词:沙利度胺骨肉瘤迁移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钌(U)多吡啶配合物[Ru(dmb)2(DBHIP)](C104)2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在培养液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钌(Ⅱ)多吡啶配合物对骨肉瘤MG-63细胞进行诱导,以CCK-8计数法测细胞生长曲线、细胞集落形成法观察细胞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Hoee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变化。结果发现(6.25-100)μmol/L钌(Ⅱ)多吡啶配合物均能不同程度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其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66.10±0.228)μmol/L,对骨肉瘤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作用96h后最高抑制率达80.2%。50.0、25.0、12.5μmol/L钌(Ⅱ)多吡啶配合物作用于细胞24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71.43±9.99)%、(57.634±2.78)%、(24.07±3.83)%,与对照组(3.30±0.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检测药物作用后的骨肉瘤细胞,呈现G1/G0期阻滞,并呈剂量依赖效应,浓度越高细胞处在G1/G0期的比例越高。药物处理后的细胞经Hoechst-33258染色,细胞核出现浓染致密的固缩形态和颗粒状荧光。结论钌(Ⅱ)多吡啶配合物能够诱导人骨肉瘤细胞发生凋亡,呈现G1/G0期阻滞,与时间、剂量正相关。
周勇赵建华刘四红徐绘华刘青华伍勇郭奇峰
关键词:骨肉瘤细胞细胞凋亡
骨肉瘤长链非编码RNA基因芯片检测及差异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采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芯片检测在骨肉瘤与瘤旁组织中lncRNA表达谱,分析差异表达的lncRNA,探讨其功能。方法利用lncRNA芯片筛查2010年至2012年期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南部战区总医院7对骨肉瘤组织与瘤旁组织中lncRNA表达谱,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验证芯片结果;分层聚类和火山图分析特征性表达lncRNA,结合基因本体论数据库(GO)分析和通路分析探讨lncRNA参与肿瘤细胞的生物过程。使用Agilent Array平台对样品进行微阵列分析。Agilent Feature Extraction软件分析采集阵列图像。GeneSpring GX v11.5.1软件包进行分子标准化和随后数据处理。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评价各组之间的变化,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筛选得到7组瘤组织中差异lncRNA总数为4221个,其中上调的1995个,下调的2226个;RT-qPCR验证结果与lncRNA结果基本一致;分层聚类分析显示骨肉瘤组织(T)和瘤旁组织(C)中的lnc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O分析显示lncRNA广泛参与细胞的生物过程,还参与细胞的细胞器组成。结论lncRNA芯片能有效检测骨肉瘤组织差异性表达的lncRNA,结合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发现lncRNA参与骨肉瘤细胞多种生物活性过程。
徐绘华黄千峰朱建伟张桂强刘四红郭奇峰
关键词:骨肉瘤长链非编码RNA基因芯片
重组腺病毒介导BMP-2//bFGF体外诱导山羊BMSC成骨分化的研究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s/)作为组织工程骨最理想的种子细胞已无争议。在骨损伤的修复中,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如属于转化生长因子/(TGF-β/...
徐绘华
关键词:腺病毒骨形态发生蛋白2
文献传递
蝎毒多肽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蝎毒多肽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0、4、8、12μg/mL浓度蝎毒多肽处理MG-63细胞12、24、48 h,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吖啶橙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8μg/mL蝎毒多肽处理MG-63细胞24、48 h,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染色质形态。结果 4、8、12μg/mL的蝎毒多肽可抑制MG-63细胞活性,抑制其增殖,呈剂量-时间依赖性。8μg/mL处理24 h细胞存活率为0.5506±0.05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吖啶橙荧光染色,细胞染色质浓缩,细胞核碎裂成点状,被染成大小不一、致密浓染的绿色颗粒,随着浓度增大、时间延长,坏死细胞逐渐增多。呈现凋亡核碎裂典型变化,随剂量增加更趋明显。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其增殖能力。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可见凋亡细胞染色质呈固缩或碎裂状染色质,染色质着色不均,核形态各异。随作用时间增加而更趋明显。结论蝎毒多肽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活性,抑制其体外增殖,诱导其发生凋亡,该作用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
徐绘华罗仕勇黄智通郭奇峰
关键词:蝎毒多肽凋亡
吴茱萸碱抑制人骨肉瘤HOS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对骨肉瘤HOS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利用0、1、2、4、8μmol/L浓度吴茱萸碱处理HOS细胞24、48 h后,利用CCK-8法检测HOS细胞活性。用3μmol/L的吴茱萸碱处理HOS细0、24、48 h后,利用细胞凋亡-Hoechst染色试剂盒染色观察HOS细胞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用3μmol/L吴茱萸碱处理0、24、48 h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OS细胞的凋亡率。3μmol/L吴茱萸碱处理0、24、48 h后,Westernblot检测HOS细胞内Caspase 3、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2~8μmol/L的吴茱萸碱可抑制HOS细胞的细胞活性,抑制其增殖,呈剂量-时间依赖性。8μmol/L处理48 h后细胞存活率为0.453±0.07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可见凋亡细胞染色质颜色发白,呈固缩状或者碎裂状染色质,染色质着色不均匀,核形态各异。流式细胞仪检测3μmol/L吴茱萸碱处理HOS细胞0、24、48 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5.32±1.62)%、(10.85±1.49)%和(12.47±0.5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吴茱萸碱可上调HOS细胞内的Caspase 3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碱可降低人骨肉瘤HOS细胞的细胞活性,抑制其体外增殖,诱导其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Caspase 3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苏文洲朱建伟徐绘华王燕刘四红罗仕永黄智通郭奇峰
关键词:吴茱萸碱增殖凋亡
重组腺病毒体外诱导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BMtr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双基因体外转染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后目的基因表达与诱导成骨情况。方法从2岁健康雌性山羊髂骨处骨穿抽取骨髓2ml,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山羊BMSCs,将前期构建好的腺病毒载体Ad—BMP2一bFGF、Ad—BMP2分2组,以MOI=5000分别转染BMSCs,每2d用ELISA法检测BMP2和bFGF的表达情况,每周用ALP染色试剂盒及定量试剂盒检测ALP表达情况。结果Ad—BMP2-bFGF转染BMSCs48h后,目的蛋白已有显著表达(BMP2为3996.22pg/ml、bFGF为1352.15pg/m1),第6天达到高峰(BMP2为5146.63Pg/ml、bFGF为1434.75Pg/m1),与未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后细胞呈现明显的成骨改变,All。P活性明显增高(266mol/L),Ad—BMP2-bFGF组ALP表达量约为Ad—BMP2组的1.5倍(P〈0.05)。结论经Ad—BMP2-bFGF转染的BMSCs具有持续高水平目的蛋白表达活性,转染后的BMSCs表现出明显的成骨活性.成骨活性明显强于Ad—BMP2组。
严瀚徐绘华郭奇峰刘青华刘四红娄盼梅勇
关键词:重组腺病毒骨形态发生蛋白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77例疗效分析被引量:31
2013年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对行PLIF的177例DLSS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24~103个月。采用JOA下腰痛治疗评价标准、ODI功能障碍指数、VAS评价表、Henderson疗效标准观察手术疗效,并通过UCLA及Pearce分级标准分析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的危险因素。结果 (1)177例患者术前JOA评分(4.1±1.127)分,术后(12.7±1.495)分,术后平均改善指数为(8.6±0.2)分,平均改善率为(79±1)%;术前ODI指数(54.86±15.87)%,术后(19.36±8.98)%,术后平均改善指数为(35.50±1)%,平均改善率为(64.71±1)%;术前VAS评分(6.4±0.2)分,术后(2.1±0.2)分,术后平均改善指数为(5.15±0.2)分;Henderson疗效标准:177例患者中优148例(83.61%),良21例(11.86%),可5例(2.82%),差4例(2.26%),优良率达95.47%。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与术前是否存在邻近椎间盘退变显著相关,且融合节段越多,其术后ASD退变程度越高。结论 PLIF是治疗DLSS的有效方法,术后ASD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关系,与术前邻近椎间盘是否存在退变呈显著相关,即术前邻近椎间盘退变是ASD的可能危险因素。
周勇刘章盛刘青华徐绘华梁俊波郭奇峰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椎管减压内固定邻近节段退变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对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进行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将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单个核细胞,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扩增获得大量hBMSCs,观察细胞形态,分析细胞生长特性,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细胞周期,和进行成骨诱导鉴定。结果经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可成功分离纯化、扩增得到大量hBMSCs,其细胞形态、分化特性和表型均符合干细胞特点,在特定培养条件下能向成骨细胞分化。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扩增容易,细胞增殖能力和成骨性能好,是骨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
郭奇峰刘青华徐绘华向帅梁俊波温世锋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子细胞组织工程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