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兰
- 作品数:93 被引量:231H指数:8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组织因子微颗粒的检测及其在出凝血异常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2年
- 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建立组织因子微颗粒的检测方法,并探讨其在出凝血异常中的临床意义。应用特异性荧光抗体CD142-PE标记组织因子,采用FCM建立组织因子微颗粒的检测方法。测定20例血栓性疾病患者及25例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治疗前后的组织因子微颗粒,观察组织因子微颗粒在各组患者中的变化。结果表明,20例血栓性疾病患者组织因子微颗粒〔(123.28±197.03)/μl〕明显高于20例健康对照组〔(33.27±16.14)/μl,P<0.05〕;25例APL患者治疗前组织因子微颗粒为(75.24±104.58)/μl,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过诱导治疗缓解后组织因子微颗粒水平明显下降至(34.24±25.20)/μl(P<0.01)。在这25例APL患者中,18例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组织因子微颗粒在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7例未合并DIC患者治疗前后的组织因子微颗粒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组织因子微颗粒可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并对APL的DIC状况与疾病预后做出评估。
- 周莉莉韩悦朱倩胡璐萍赵世香朱明清戴兰沈文红陈黎吴德沛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栓性疾病流式细胞技术
- 急性髓系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在正常骨髓出现的频率及意义
- 目的:微小残留病(MRD)是急性白血病复发的首要原因,目前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微小残留病尚无理想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融合基因理论上既敏感又特异,但仅适用30%-40%的AML病例,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已广...
- 朱明清陈黎戴兰沈文红阮长耿
- 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本研究以成骨细胞系hFOB1.19(hFOBs)为对象,探讨成骨细胞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采用RT-PCR检测hFOB多能干细胞的标志(Oct-4,Rex-1,hTERT)的表达及体外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程度,以测定其多向分化的能力。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FOB的细胞表型,RT-PCR检测细胞因子(SCF,IL-6,IL-11,SDF-1α,GM-CSF及G-CSF)的表达,并和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MS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FOBs可表达Oct-4、Rex-1多能干细胞的标志,但不表达hTERT;体外诱导分化实验证实hFOB具有多向分化潜能。FCM发现hFOBs和BM-MSC具有相同的细胞表型,均表达CD44、CD73(SH3)、CD105(SH2)及CD90(Thy-1),但不表达CD34、CD45、HLA-DR等造血细胞标记。RT-PCR检测还发现:hFOBs和BM-MSC均表达SCF,IL-6,IL-11,SDF-1α等细胞因子mRNA,但hFOBs还能表达GM-CSF和G-CSF。结论: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可能是处于较早阶段的成骨祖细胞,表达多种造血相关的细胞因子,是研究成骨细胞调控造血的较好的模式系统。
- 陈文明陈子兴岑建农何军焦雪丽吴亚芳张俊邱桥成戴兰
- 关键词:成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造血细胞因子基因表达
- 活化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的异位分布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观察血小板活化后表面一些抗原决定簇的动态改变,探讨其在血栓性疾病研究中的意义.方法以凝血酶与腺苷二磷酸(ADP)分别在不同时间段(0~30min)诱导正常人血小板活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GPⅢa及P-选择素的表达;同时用全血法测定脑梗死患者相应抗原的改变.结果凝血酶及ADP活化血小板后均可导致GPⅠb表达呈现先下降又逐渐回升的可逆性分布趋势,各时间段引起的GPⅠb改变在两者之间都具有显著差异;GPⅢa表达在活化后初期变化不明显,10min后呈现递增趋势;两种活化剂均可促使P-选择素显著升高,并维持于高水平.脑梗死患者GPⅠb表达减少,P-选择素的表达远高于对照组,GPⅢa无变化.结论凝血酶与ADP均能介导血小板活化,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促使GPⅠb与GPⅢa逆转,同时P-选择素向外释放,而血小板表面活化相关性抗原的改变是反映体内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指标.
- 韩悦卢晓旭戴兰沈文红蔡秀英吴德沛
- 关键词:血小板糖蛋白类凝血酶流式细胞术
- 血小板抗体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诊断意义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比较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PAIgG及淋巴细胞亚群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水平,以评价其在IT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法(MAIPA)检测患者血浆中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Ⅰb和P-选择素)的特异性抗体。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患者外周血中PAIgG及淋巴细胞亚群。结果ITP组MAIPA的阳性率为63.3%,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为阴性;PAIgG分别为73.3%、45%。淋巴细胞亚群中,ITP组CD3、CD4、CD4/CD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D8、CD19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抗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抗体对提高ITP的诊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ITP的病理机制。
- 戴兰缪竞诚范磊沈文红韩悦白霞王兆钺阮长耿
-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淋巴细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转录因子Foxp3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转录因子Foxp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观察26例ITP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ITP患者治疗前Foxp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21.29±9.47),与治疗恢复期(53.07±17.45)及正常对照组(39.48±12.6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恢复期患者Foxp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和正常对照组(P<0.05)。ITP患者治疗前及治疗恢复期外周血Foxp3表达水平与血小板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ITP患者Foxp3表达水平下降,激素的有效治疗能提高患者机体内Foxp3表达水平。
- 凌云曹祥山余自强罗光华白霞苏健戴兰阮长耿
- 关键词:紫癜FOXP3
- CD133-2分子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为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膜CD133-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测定164例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膜CD133-2的表达。结果发现(1)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膜CD133-2表达水平为19.8%(0.48%~88.29%),正常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膜CD133-2表达水平为0.48%(0.05%~0.8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中骨髓单个核细胞膜CD133-2高表达阳性率的病例占55.26%(21/38),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中骨髓单个核细胞膜CD133-2高表达阳性率的病例占45.24%(57/126)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各FAB亚型的CD133-2表达无显著性差异;(3)AL患者CD133-2阳性表达组的完全缓解率(CR)明显低于CD133-2阴性表达组(34.6%vs75.6%,P<0.01)。CD133-2在AML及ALL细胞呈现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提示CD133-2的表达可能是AL的一个不良预后因素。
- 汪家敏戴兰张光波李芳吴鸿雅张学光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分型
- Gq信号途径在凝血酶受体活化过程中的作用
- 目的:比较两类凝血酶受体活化过程中蛋白激酶 C(PKC)与钙离子(Ca)对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小板膜表面活化标记物糖蛋白 GPIbα表达的影响,探讨 Gq 信号途径在凝血酶受体活化过程中的作用。
- 韩悦吴德沛谢颖戴兰沈文红孙爱宁王兆钺阮长耿
- 关键词:凝血酶受体GPIB
- 文献传递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纤溶活性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正>背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最显著临床特征为出血现象明显,DIC发生率高及对ATRA及As2O3治疗反应良好。APL出血的主要原因较复杂,纤溶活性亢进是主要原因之一,AnnexinⅡ是纤溶酶原及t-PA的...
- 刘艳慧王兆钺江淼戴兰张威李佳明阮长耿
- 文献传递
- 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多向分化并表达多种生长因子
- 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离不开骨髓造血微环境(BM-HME)的调节。成骨细胞是骨髓中基质细胞支持系统的一部分,以往研究发现原始造血干细胞与骨内膜非常贴近,最新的研究也发现成骨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壁龛(hematopoietic...
- 陈文明陈子兴岑建农何军焦雪丽吴亚芳张俊邱桥成戴兰
- 关键词:成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造血细胞因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