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之扬

作品数:77 被引量:137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4篇烧伤
  • 29篇细胞
  • 13篇休克
  • 11篇血管
  • 11篇基因
  • 10篇烧伤后
  • 8篇烫伤
  • 8篇皮素
  • 8篇内皮
  • 8篇内皮素
  • 7篇烧伤休克
  • 7篇烫伤大鼠
  • 6篇蛋白
  • 6篇受体
  • 6篇红细胞
  • 6篇表皮
  • 6篇创面
  • 5篇心脏
  • 5篇休克期
  • 4篇代谢

机构

  • 77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广州军区广州...
  • 3篇美国德州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市免疫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77篇方之扬
  • 59篇陈玉林
  • 43篇葛绳德
  • 19篇夏照帆
  • 18篇刘世康
  • 9篇路卫
  • 8篇郇京宁
  • 8篇戴方平
  • 8篇李元义
  • 7篇应康
  • 6篇孟凡寅
  • 5篇张素贞
  • 5篇王广庆
  • 5篇范青源
  • 5篇沈洪兴
  • 4篇林葆城
  • 4篇杨勇
  • 4篇潘耀良
  • 4篇王成海
  • 4篇贲道锋

传媒

  • 28篇第二军医大学...
  • 9篇中华整形烧伤...
  • 6篇全国外科学术...
  • 3篇中华烧伤杂志
  • 3篇全国第三届烧...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国外医学(遗...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5篇2000
  • 6篇1999
  • 15篇1998
  • 7篇1997
  • 9篇1996
  • 2篇1995
  • 4篇1994
  • 2篇1993
  • 5篇1992
  • 7篇1991
  • 2篇1990
  • 2篇1989
  • 7篇1988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延迟复苏对于烫伤大鼠红细胞渗透脆性、溶血速率及膜流动性的影响
<正>严重烧伤后,热力及体液等因素作用于红细胞膜,通过改变膜脂质的构成和使膜蛋白炎集、聚和乃至变性,导致膜结构及功能受损,继而引起溶血、红细胞损伤初期可出现膜结构的动态参数的改变,而利用膜结构参数来考察烧伤休克的持续时间...
孟凡寅方之扬葛绳德
文献传递
热损伤与烧伤后红细胞膜特性改变的差异被引量:4
1993年
严重烧伤后的贫血是临床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以往的研究认为热力在烧伤后红细胞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我们通过大鼠热损伤红细胞的体外实验和烧伤后红细胞的体内实验,比较了两者之间膜生物物理特性改变的差异,揭示了其损伤机制上的本质区别。用25%总体表面积 Ⅲ 度烧伤雄性 Sprag-
孟凡寅方之扬许红张志鸿陈仕明
关键词:红细胞膜烧伤热损伤
复方当归补血汤制剂对烧伤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2
1990年
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已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我们以往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均提示,严重烧伤后机体红细胞的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因此,如何维护红细胞的免疫功能,以至维护好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是一个值得致力探讨的课题。
陈玉林潘耀良葛绳德方之扬郭峰蔡生业王丽
关键词:当归补血汤烧伤红细胞免疫功能
烧伤大鼠血清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受体的影响被引量:3
1996年
为进一步探讨内皮素参与烧伤后病理生理学改变的机制,分离和培养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用正常大鼠和烧伤大鼠(30%TBSAⅢ度)伤后6小时的血清培养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12小时,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受体分析法,观察烧伤血清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膜内皮素受体亲和力及结合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膜上只有内皮素受体亚型B分布,该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为142±27fmol/mg蛋白,平衡解离常数(Kd)为119±22pmol/L。烧伤血清不影响该受体的Kd值,但使Bmax增加68%,表明烧伤血清上调内皮素受体亚型B。提示烧伤后微血管内皮细胞对内皮素作用的敏感性增加。
李元义方之扬陈玉林葛绳德
关键词:内皮素受体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烧伤
自由基参与烧伤后肝细胞损伤
王广庆方之扬葛绳德
关键词:游离基实验动物病超氧化物岐化酶褐家鼠过氧化脂质类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治疗经验被引量:5
1998年
目的:总结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8年中4个不同时期收治的73例烧伤总面积超过90%、Ⅲ度烧伤面积超过70%患者的临床特点、治愈率和主要死亡原因。结果:所有患者中治愈21例(28.8%),死亡52例(71.2%)。不同时期治愈率依次显著升高。主要死亡原因由休克(48.0%)、脓毒症(32.0%)转变为脓毒症(40.7%)、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9.6%)。结论:综合复苏方案。
刘世康葛绳德陈玉林沈洪兴方之扬
关键词:烧伤创面处理
血小板激活因子拮抗剂银杏苦内酯B对烫伤大鼠心血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1990年
用生物检定法测定揭示:大鼠烫伤后2h,血中PAF含量显著升高,8 h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给大鼠ⅳ标准品PAF引起立即的心血管功能下降,预先给予PAF拈抗剂银杏苦内酯B可以阻断此反应。烫伤后ⅳ银杏苦内酯B的动物,心血管功能维持在较高水甲上。这些结果提示:PAF对烧伤早期心血管功能降低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殷明方之扬葛绳德刘世康陈玉林
关键词:PAF银杏苦内酯B拮抗剂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银杏苦内酯B对家兔烧伤后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
1992年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八十年代研究较多的体液活性物质,它具有很强的致血小板聚集作用,心血管抑制作用致炎作用及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等。
殷明方之扬
关键词:银杏苦内酯B烧伤血小板聚集性
内皮素1对内皮细胞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1996年
目的:观察内皮素1(ET-1)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及一氧化氮(NO)的介导作用。方法:分离和培养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用含有ET-1和NO合成酶抑制剂L-NMMA的培养基培养CMEC1,3,10min,用放免法测定cMEC内cAMP和cGMP含量。结果:ET-1不影响微血管内皮细胞cAMP含量,但明显增加cGMP含量。用ET-1孵育细胞1min使cGMP含量增加1倍,10min内增加近5倍。L-NMMA不影响内皮细胞内cGMP的基础含量,但有明显抑制ET-1增加cGMP含量作用。结论:ET-1通过刺激CMEC产生NO,快速增加细胞内cGMP含量。
李元义方之扬陈玉林葛绳德刘世康
关键词:内皮素1一氧化氮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素-1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一氧化氮的介导作用被引量:7
1997年
应用大鼠脾、肾切除模型,观察内皮索-1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一氧化氮的介导作用。结果发现:静脉恒速灌注内皮素-11h,平均动脉压和血球压积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血浆容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血浆蛋白漏出率和125I-白蛋白在心、肺和空肠组织的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灌注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MMA,虽然加强内皮素-1的升压作用,但明显减少内皮素-1引起的血浆蛋白漏出率增加,恢复血浆容量和血球压积,使125I-白蛋白在心、肺和空肠组织的分布较单用内皮素-1时明显减少。结果提示,内皮素-1组织选择性地增加血管通透性,这一作用是由一氧化氮介导的。
李元义方之扬陈玉林
关键词:一氧化氮内皮素血管通透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