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培耀

作品数:31 被引量:152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1篇烧伤
  • 13篇创面
  • 8篇愈合
  • 8篇伤创
  • 7篇烫伤
  • 6篇烧伤创面
  • 6篇创面愈合
  • 4篇细胞
  • 4篇耐药
  • 4篇耐药性
  • 4篇抗生素
  • 3篇侵袭性感染
  • 3篇纤溶
  • 2篇东菱克栓酶
  • 2篇冬眠疗法
  • 2篇炎症
  • 2篇应激
  • 2篇伤患者
  • 2篇烧伤大鼠
  • 2篇烧伤患者

机构

  • 28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31篇方培耀
  • 11篇史济湘
  • 9篇孙珍
  • 8篇杨丽英
  • 7篇许伟石
  • 7篇廖镇江
  • 5篇吴晓武
  • 5篇丁韧
  • 4篇刘琰
  • 4篇何亮
  • 3篇曹启栋
  • 3篇王世筠
  • 2篇徐正鹏
  • 2篇郇京宁
  • 2篇张勤
  • 2篇向军
  • 2篇赵涵芳
  • 2篇夏俊星
  • 2篇程枫
  • 2篇章雄

传媒

  • 7篇上海第二医科...
  • 5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华损伤与修...
  • 2篇全国烧伤早期...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上海实验动物...
  • 1篇中华整形烧伤...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8
  • 4篇199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烧伤学一代先驱——史济湘
2006年
史济湘教授于1921年出生于上海,1947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当时有位法国教授对他说:“你们国家还很穷,传染病是项很有社会意义的课题。”可时值社会动荡,物价飞涨,年轻的他不得不为了维持生计,放弃了这一建议,怀着“不为良相,就为良医”、报效社会与人民的抱负,来到震旦大学医学院广慈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前身)任外科住院医师,先后从事过骨科、妇产科、小儿外科、神经外科、麻醉科的临床工作,为其以后在烧伤外科领域中所做的突出贡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方培耀
关键词:外科住院医师小儿外科神经外科外科领域传染病
小儿烧伤侵袭性感染治疗体会
皮肤是人体抵御微生物侵袭的天然屏障,而较大面积的皮肤烧伤后,这一屏障遭到破坏,机体内环境发生改变,创面坏死组织更是细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因此,烧伤创面感染转而侵袭机体造成所谓烧伤侵袭性感染亦即烧伤创面脓毒症,是烧伤临床治...
徐正鹏夏俊星孙珍向军方培耀郇京宁
关键词:小儿烧伤侵袭性感染
补充全谱血清蛋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免疫球蛋白和转铁蛋白的影响
2001年
目的 :观察大面积灼伤患者伤后免疫球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的变化 ,并试图通过补充全谱血清蛋白以纠正其变化。方法 :灼伤面积超过 30 %的灼伤患者 2 1例 ,补充蛋白组 12例 ,每日静脉补充全谱标准化血清蛋白 10 0ml,连续 7~ 10日 ,对照组 9例 ,另设正常对照组 8例 ,观察前两组患者血IgG ,IgA ,IgM和转铁蛋白 (T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变化 ,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严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结果 :大面积灼伤后患者血IgG ,IgM ,TRP水平明显降低 ,静脉补充全谱血清蛋白可不同程度地纠正其变化。并一定程度地提高患者抗感染能力。结论 :静脉补充全谱血清蛋白可一定程度地提高患者抗感染能力。
刘琰章雄方培耀廖镇江
关键词:血清蛋白转铁蛋白静脉免疫球蛋白
巴曲酶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加深的治疗被引量:4
1998年
在深Ⅱ度烫伤8%体表面积的大鼠伤后2、24、48h 腹腔注射去纤维蛋白原剂巴曲酶,观察该酶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早期加深是否有缓解作用。结果表明,烫伤大鼠伤后增高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降至正常,血和创面内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与正常一致或高于正常。创面组织标本 Masson 胶原染色显示伤后72h 内的创面加深现象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巴曲酶可通过降解血纤维蛋白原使血液粘稠度降低而改善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的微循环损害,缓解创面的早期加深。
方培耀杨丽英杨丽英孔令雯丁韧史济湘
关键词:烫伤创面加深药物疗法巴曲酶
抑制应激影响严重烧伤大鼠PBMCs中NF-κB和血浆炎症细胞因子
目的:探讨抑制应激对严重烧伤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 NF-κB 活性和血浆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接受治疗措施不同,将制作成30%总体表面积(TBSA)深Ⅱ度烧伤模型的 SD 大鼠分为 A 组(烧...
许伟石王世筠曹启栋方培耀
文献传递
烧伤创面和焦痂下组织菌种分布和耐药性比较
2004年
目的 观察烧伤创面和焦痂下菌种分布和耐药性及其关系,探讨其在烧伤病人选择抗生素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1993~2000年865例烧伤病人创面和焦痂下组织中分离获得1119株和291株细菌,回顾分析细菌学和耐药性监测情况,并分组比较。结果 烧伤创面和焦痂下组织中G-菌和G+菌的分布有显著差异,各菌种比例亦有差异(P<0.05或P<0.01)。菌种构成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在创面和焦痂下组织的耐药率无显著差别(P>0.05);万古霉素、耐替米星和亚胺配南是以上优势菌的首选抗生素。结论 烧伤创面和焦痂下组织菌种分布虽各有特点,但主要菌种构成比和耐药性趋势基本一致;未作焦痂下细菌鉴定或无条件作焦痂下细菌鉴定时,烧伤创面细菌和耐药性鉴定可作为诊治烧伤病人创面感染的参考。
孙珍杨丽英方培耀
关键词:烧伤创面菌种耐药性
烧伤创面愈合机理的研究
史济湘朱德安许伟石方培耀严忠馥冯世杰郑铎铣曹启栋吴建和青春
项目名称:烧伤创面愈合机理的研究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主要内容、特点及应用推广情况) 所属科学基础研究领域:烧伤专业。主要内容: 本项目研究分三个子课题,即浅Ⅱ度、深Ⅱ度和Ⅲ度烧伤创面愈合机理的研究。在建立起烫伤动物...
关键词:
关键词:烧伤创面愈合
东菱克栓酶对深二度烫伤大鼠纤溶及创面愈合的影响——实验研究之一
纤维蛋白原是急性相反应蛋白之一,烧伤后其血浓度迅速升高,由此可能引起全血粘度增加和局部血流缓慢。烧伤后纤溶功能抑制可使纤维蛋白原不被纤溶酶降低,从而维持其血内的高浓度;而高凝状态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沉积于创面局部或...
方培耀丁韧孔令雯吴晓武何亮史济湘
文献传递
严重烧伤后早期动脉血碱缺失指标的临床意义
2000年
目的分析严重烧伤早期动脉血碱缺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 12 6例烧伤面积 >30 %的患者伤后 48h内碱缺失 (BD)值的动态变化 ,比较存活者和死亡者BD值的变化及BD与烧伤总面积 (TBSA)之间的关系。 结果烧伤早期 48h内BD逐渐升高 ,存活组伤后 4~ 8hBD显著提高 (P <0 .0 5 ) ,死亡组伤后 16~2 4h才明显提高 (P <0 .0 5 ) ,两组在伤后 4~ 8hBD差异显著 (P <0 .0 1)。伤后 48h内存活组BD与TBSA均无明显相关性 ,而死亡组伤后 4~ 16hBD与TBSA显著相关 (P≤ 0 .0 5 )。死亡组的器官衰竭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严重烧伤早期BD可作为烧伤早期液体复苏时的监测指标之一 ,目前采用的瑞金补液复苏方法能有效改善烧伤早期组织器官的低灌注状态。若在此治疗过程中 ,伤后 4~ 16hBD仍持续低水平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牛轶雯方培耀廖镇江
关键词:烧伤休克碱缺失
坚持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忆杨之骏教授被引量:1
2015年
我国现代烧伤学科开拓者之一——杨之骏教授积劳成疾永远离开我们已近1年,忆起相聚的日日夜夜,久久不能入睡。杨之骏出生于1930年,1946年,只有16岁的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地下党组织,走上革命道路。杨之骏教授原来专攻文科,后来党组织要他学医,于是他考入了当时的圣约翰大学医学院,为革命、为人民投身医学事业。解放后,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归并上海第二医学院。1954年,他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来到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工作。他发奋学习和努力工作,仅仅 4年,就和大家一起创造了率先在国内外医学界抢救特重烧伤患者成功的奇迹。
方培耀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医院工作烧伤患者党组织开拓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