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思聪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高熵合金
  • 3篇合金
  • 2篇铝液
  • 2篇机械合金化
  • 2篇合金化
  • 1篇等离子
  • 1篇磨损
  • 1篇金属
  • 1篇金属材料
  • 1篇放电等离子
  • 1篇放电等离子烧...
  • 1篇高温
  • 1篇TI
  • 1篇
  • 1篇AL
  • 1篇CR
  • 1篇H13钢

机构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作者

  • 4篇方思聪
  • 3篇陈维平
  • 2篇付志强
  • 1篇吴晶
  • 1篇朱德智
  • 1篇曾勇
  • 1篇罗洪峰
  • 1篇肖华强

传媒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机械合金化AlCoFeNiCu系高熵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
多主元高熵合金作为一种全新的合金体系,打破了传统合金单一主元的设计模式,成为材料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可以使高熵合金获得高强度、高硬度、耐腐蚀、良好的热稳定性,以及独特的电、磁性能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
方思聪
关键词:机械合金化高熵合金
文献传递
Cr对CoFeNiAl_(0.6)Ti_(0.4)的合金化行为与组织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机械合金化+SPS烧结"制备了CoFeNiAl0.6Ti0.4和CrCoFeNiAl0.6Ti0.4块体高熵合金,研究元素Cr对CoFeNiAl0.6Ti0.4高熵合金的合金化行为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Cr元素并不影响CoFeNiAl0.6Ti0.4高熵合金的合金化顺序,而影响完全合金化后的晶体结构,使CoFeNiAl0.6Ti0.4高熵合金原本单一的fcc结构转变为fcc+bcc结构。SPS烧结后,CoFeNiAl0.6Ti0.4高熵合金主要为fcc+bcc主相+微量bcc白相,而Cr元素的添加促使合金转变成fcc主相+微量bcc白相。同时,合金元素Cr的加入,使CoFeNiAl0.6Ti0.4高熵合金中的微量白相,由原本富Al和Fe元素转变为富Al和Ti元素;且Cr元素不影响CoFeNiAl0.6Ti0.4高熵合金中fcc结构的纳米孪晶组织的形成。
付志强陈维平方思聪
关键词:高熵合金机械合金化放电等离子烧结
Al_(0.5)FeNiCr和Al_(0.5)FeNiCrCoTi_(0.25)合金高温铝液熔蚀行为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电弧熔炼法制备了Al_(0.5)FeNiCr和Al_(0.5)FeNiCoCrTi_(0.25)两种合金,并在700℃铝液中放置1 h,研究其熔蚀行为。Al_(0.5)FeNiCr合金在熔蚀过程中主要生成单一的熔蚀反应层(厚约17μm),且反应层邻近铝的表面疏松,合金元素与Al生成不同的化合物,不断剥落并游离到铝液中;而Al_(0.5)FeNiCoCrTi_(0.25)合金则主要表现为元素与Al反应、扩散,生成两层致密的反应层,反应层由靠近基体Al_(0.5)FeNiCoCrTi_(0.25)合金的较薄的反应层Ⅰ(厚约11μm)及靠近Al的较厚反应层Ⅱ(厚约33μm)组成,并且无明显的剥落生成物。
陈维平付志强方思聪肖华强朱德智
关键词:金属材料高熵合金铝液
钨和H13钢的耐铝液腐蚀-磨损性能与机理被引量:10
2013年
通过铝液中的静态腐蚀,高温下的摩擦磨损和铝液中的腐蚀-磨损试验,对钨和H13钢的耐铝液腐蚀-磨损性能和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钨在铝液中的平均腐蚀速率约为H13钢的1/14,在高温下的摩擦磨损性能与H13钢的相当,在腐蚀-磨损条件下钨的材料损失率仅约为H13钢的1/24,远远优于H13钢的耐铝液腐蚀-磨损性能。在腐蚀-磨损过程中,试验材料均发生了磨粒磨损,而钨的腐蚀-磨损表面生成的产物起到了很好的保护基体材料的作用。腐蚀和磨损的交互作用是造成试验材料在腐蚀-磨损条件下材料损失急剧增大的主要原因。
陈维平方思聪曾勇吴晶罗洪峰
关键词:H13钢铝液磨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