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再飞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以形写神
  • 1篇雕塑
  • 1篇雕塑艺术
  • 1篇艺术
  • 1篇元代
  • 1篇中国传统文化
  • 1篇中国画
  • 1篇唐代
  • 1篇图像
  • 1篇图像艺术
  • 1篇屠杀
  • 1篇文化
  • 1篇密宗
  • 1篇民族
  • 1篇民族文化
  • 1篇南京大屠杀
  • 1篇南京大屠杀纪...
  • 1篇欢喜
  • 1篇欢喜佛
  • 1篇纪念碑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作者

  • 4篇曹再飞
  • 1篇尚荣

传媒

  • 2篇雕塑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纪念碑艺术回眸被引量:2
2005年
1937年至1938年,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致使无辜遇难的同胞达三十万之众。南京市人民政府自80年代始在江东门建立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同时还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同胞丛葬地建立了一批纪念碑。这些纪念馆与纪念碑,艺术上大多采用抽象、寓意以及象征的手法,力求与环境结合,做到融合性,协调性的统一,从而深化主题。因而是一批集建筑、雕塑、铸造、书法等艺术于一体的纪念性设计作品。
尚荣曹再飞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对欢喜佛的“写意”与中国传统文化被引量:1
2004年
欢喜佛是藏传佛教密宗供奉的一种佛像,也称双修,即男女双体拥抱呈交媾状。所谓欢喜佛的“欢喜”并非指男女淫乐而言,而是指佛用大无畏、大愤怒的气概,凶猛的力量摧毀的手段战胜“魔障”而从内心发出喜悅的意思。这里试图用传统汉民族文化中的意象精神去塑造欢喜佛,即“写意”,不追求在形象上的逼真,而是追求“以形写神”。中国传统文化侧重对整体的、感性的体悟。西方艺术中的“模仿说”延续上千年,而中国艺术讲求“情景交融”,探求意象,认为艺术创作过程就是意与象的交融过程。求神似而不求形似。
曹再飞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欢喜佛以形写神佛教密宗汉民族文化不求形似
人化的自然
2004年
中国雕塑是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的艺术,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必然结果是“一方面自然的人化,另一方面是人的自然化”。 “以形写神”其要旨是挖掘和表现对象内在的美。写意是传神的重要表现形式,即不刻意追求表现对象的外形、比例、结构的酷肖和精确,而是重点突出对象的内在精神,有时故意突出夸张某部分,使之异于常态,从而达到某种精神的对应。
曹再飞
关键词:雕塑艺术中国画以形写神
从图像艺术看中国景教
聂斯托里教(景教)作为中世纪罗马帝国基督教“异端”的教派,其教义提出基督的“两性”说,并否定圣母玛利亚的神圣地位,遭到破门。之后,此教流亡叙利亚并在西亚诸地传播。   聂斯托里教东传。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载,在唐代贞...
曹再飞
关键词:图像艺术本土化唐代元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