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振国

作品数:80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7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1篇作文
  • 8篇语文
  • 8篇写作
  • 6篇思维
  • 6篇教学
  • 5篇中学生
  • 3篇导写
  • 3篇议论
  • 3篇议论文
  • 3篇诗歌
  • 3篇文学
  • 3篇小说
  • 3篇高中语文
  • 2篇短篇
  • 2篇短篇小说
  • 2篇选修
  • 2篇学生作文
  • 2篇艺术
  • 2篇语境
  • 2篇语文学

机构

  • 39篇枝江市第一高...

作者

  • 39篇曹振国
  • 1篇金华
  • 1篇博尔赫斯

传媒

  • 8篇中学语文
  • 4篇语文学习
  • 3篇中学语文教学
  • 3篇语文月刊
  • 3篇语文教学通讯...
  • 2篇中学生(青春...
  • 2篇读写月报(高...
  • 1篇语文知识
  • 1篇湖北教育
  • 1篇中学语文教学...
  • 1篇作文与考试(...
  • 1篇语文世界(中...
  • 1篇美文(少年散...
  • 1篇写作(中)
  • 1篇中学语文(教...
  • 1篇大阅读(中学...
  • 1篇满分阅读(高...
  • 1篇中学生(高中...
  • 1篇美文(青春写...
  • 1篇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让作文灵动飞扬
2009年
一、文中有“我” 简单地说,文中有“我”是指表露自我真情,写出独到感悟.表达独立见解,张扬语言个性。
曹振国
关键词:作文语言个性
谈谈议论文的写作针对性
2018年
考场议论文的写作,必须遵循作文题目(包括材料)和写作要求所指示的基本方向,这种写作活动,是在具体写作情境之下的“遵命”写作,是“戴着脚镣跳舞”;同时,议论文写作的终极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高考作文命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这一基本导向,让“联系现实”成为考场议论文的“必选动作”。
曹振国
关键词:语文学习阅读知识
转换思维天地宽,立意行文巧反弹
2016年
如今的“90后”“00后”,对一切的庄严肃穆都能嘲讽戏谑。如有人由“早起的鸟儿有食吃”,反推出“早起的虫儿被鸟吃”,还有“赖床是对周末最起码的尊重”“人生的悲哀就在于,当你想两肋插刀的时候,
曹振国
关键词:转换思维天地行文早起庄严
《素芭》为什么只能是悲剧结局?
2011年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选有泰戈尔的短篇小说《素芭》(倪培耕译)。小说结尾是:
曹振国
关键词:悲剧短篇小说
图画类材料作文“别让梦想打折”导写
2019年
【作文题目】阅读下边的材料《某君的人生年度计划》,根据要求写作。请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理解、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曹振国
关键词:材料作文导写打折图画作文题目写作
议论:从“准度”迈向“深度”
2019年
议论文,肯定要追求“准度”,但若仅仅囿于就事论理的“准度”,可能会止步不前。议论文追求的更高境界在于分析说理的“深度”。关于这个话题,先从一篇千字时评(来自网络,略有删改,原文标题也为《看似水火不容,实则殊途同归》,作者彭飞)说起。
曹振国
关键词:议论文殊途同归
删除枝蔓与壮硕主干
2009年
[引言]郑板桥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其中“删繁就简”的道理也适用于作文,即不能表现中心或主题的枝枝蔓蔓尽量删除。反过来,对中学生来说,一篇文章在有限的篇幅内(1000字左右的字数)一般只能表现一个方面的中心,那么,与所要表现的中心一致或关联紧密的材料则要丰富翔实,它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文章的“主干”。
曹振国
关键词:删除删繁就简郑板桥中学生作文
批判性思维视域下的驳论文阅读与写作被引量:1
2023年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质疑和反驳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组成。统编教材也非常重视“批判性思维”和“质疑反驳”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地位,在多处强化它们的实际运用。对此,教师在进行驳论文的阅读与写作教学时,应坚持读写结合,落实教材任务,拓展阅读空间,借力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批驳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曹振国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驳论
一首《箜篌引》,“二梁”有共鸣
2011年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将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为必修一课文.可谓慧眼独具。姑且不论其对以往意识形态偏颇的矫正.单就写入记事散文而言.它对高中生的典范引导效应不言而喻。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个问题很值得思考和探讨:
曹振国
关键词:共鸣新课标教材意识形态教学实践
“悄无言”与“秋月白”——《琵琶行》教学片段
2007年
清人方扶南在《李长吉诗集批注》中把自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因而鉴赏《琵琶行》,第二段中描写音乐的诗句是绕不开的教学重点,而末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赏析则是重点之中的难点。对这一难点。我主要采取对比赏析、涵泳品味等方法加以突破,引导学生鉴赏“悄无言”与“秋月白”之妙。
曹振国
关键词:《琵琶行》教学片段无言《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对比赏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