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旭海
- 作品数:12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与终板关系对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骨水泥与终板关系对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行PVP术治疗84例单一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伤椎正侧位X片和CT检查显示骨水泥与终板的接触情况分为骨水泥与终板接触组(40例,平均年龄76.88岁)和骨水泥与终板非接触组(44例,平均年龄77.96岁),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灌注量、手术时间、伤椎高度恢复率、术后3个月椎体高度丢失率、术后矢状位Cobb角变化值和骨水泥渗漏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术前血钙和磷水平、骨密度值、术前椎体压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与终板接触组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率和术后矢状位Cobb角变化值明显小于非接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骨水泥渗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与终板的接触可减少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且并不增加骨水泥渗漏率。
- 林上进林伟龙潘依潇许乐洋朱越峰曹旭海范永前
- 关键词:骨水泥终板经皮椎体成形术
- PLC损伤在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探讨
- 目的:探讨PLC在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30例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合并PLC损伤病人按治疗方式分成A、B两组,对两组疗效及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情况进行随访.A组为单纯椎体成形术组,B组行椎体成形术合并经...
- 曹旭海林伟龙
- 掌侧解剖钢板辅助复位在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解剖钢板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过程中的辅助复位作用,以及对后期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病例共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65~79岁,平均(72.1±4.1)岁。对照组男性8例,女性15例;年龄63~82岁,平均(72.4±4.5)岁。对照组骨折复位后使用解剖钢板固定的常规顺序;观察组则先初步复位,再使用解剖钢板辅助进一步复位掌倾角。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后3d内桡骨尺偏角和掌倾角;术后随访3个月,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对术后3个月的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记录尺偏角和掌倾角。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复位情况以及腕关节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内X线检查示尺偏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掌倾角明显大于对照组,更接近正常解剖数据,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随访3个月,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1例。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尺偏角和掌倾角与术后3 d内数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例腕关节掌屈角度和前臂旋转角度比对照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artland-Werley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解剖钢板辅助的掌倾角复位技术,能够明显提高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复位质量,并获得更好的腕关节功能。
- 杨丰建蔡晓晞曹旭海范永前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掌倾角复位
- Polar(posterior oblique lumbar athrodesis)术式在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 Polar 技术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2005年2月至2008 年6月,采用 Polar 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51例,随访17-43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采用 JOA 评分评估治疗效果。...
- 林伟龙朱越峰张琪曹旭海
- 关键词:椎管狭窄症POLAR
- 文献传递
- 氨甲环酸减少老年三节段腰椎后路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的效果和安全性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减少老年三节段腰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0例三节段腰椎后路减压加椎间融合内固定的老年患者(70~85)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试验组在手术时静脉用氨甲环酸(术前静脉10mg/kg体重,术中1mg/公斤体重·h维持),对照组静脉用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对2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术后栓塞性并发症例数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例数较对照组患者下降[分别为(748±352)m L:(1 202±672)m L;(199±65)m L:(277±144)m L;3例:13例](P<0.05)。所有患者未发现栓塞性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后路三节段腰椎手术时,静脉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术中、术后失血量及输血量,并且不增加栓塞性并发症形成的风险。
- 刘奕曹旭海朱炯
- 关键词:氨甲环酸老年脊柱手术椎管狭窄失血
- 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在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 )在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2009年2月-2012年6月,采用改良TIL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93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70.3±4.5)岁,随访24m,观察术后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术中出血量(200±25)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4±2)d,手术时间(150±20)min。术后12dVAS下降[(7.5±1.1)vs(4.3±1.4),P〈0.01],ODI下降[(53.9±10.2)%VS(43.5±8.4)%,P〈0.01]。术后随访24m,VAS持续下降至(2.0±0.9),ODI下降至(27.1±7.9)%。椎间植骨获骨性融合率96.8%。结论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神经根管减压是重点,改良TLIF技术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
- 朱越峰林伟龙朱炯刘奕梁承伟曹旭海
- 关键词:老年人椎管狭窄脊柱融合术
- 侧卧位有限切开复位钢缆环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判断侧卧体位下有限切开复位、钢缆环扎并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或加长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该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31例。观察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手术时间、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特别是骨折复位丢失和不愈合。[结果]根据股骨转子下骨折的Seinsheimer分型标准,ⅡB型5例、ⅡC型8例、ⅢA型9例、ⅢB型2例、Ⅳ型4例、Ⅴ型3例。手术时间平均67.7 min(39~96min)。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内达到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2周(12~16周)。术后X线片显示28例(90.3%)颈干角在正常范围,3例出现轻度髋内翻。所有患者TAD均〈25 mm。1例患者术后下肢长度偏差超过1 cm,2例下肢远端旋转较对侧偏差超过15°。[结论]侧卧体位下有限切开复位,使用钢缆环扎,PFNA或者加长PFNA内固定法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下骨折,手术方法可行,术后并发症少。
- 杨丰建曹旭海蔡晓晞张学林范永前
- 关键词:侧卧位有限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转子下骨折
-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初步观察
- 目的评估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23例无神经功能损伤的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 杨丰建林伟龙曹旭海梁承伟张琪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胸腰椎骨折老年
- 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被引量:19
- 2011年
- 目的探讨鹿瓜多肽注射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鹿瓜多肽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后观察5周。鹿瓜多肽组静脉滴注,2周为1疗程,间隔1周后继续应用1疗程;对照组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结果鹿瓜多肽组治疗后2、5周的血沉、血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明显好转(P<0.05),服药5周后,两组患者的关节痛例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和握力等各项指标均有改善(P<0.05),鹿瓜多肽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临床效果,安全性高。
- 朱越峰林伟龙杨丰健曹旭海陈聪蔡晓唏
- 关键词:鹿瓜多肽注射液安全性
- 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远期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96年2月至1999年5月在我院接受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82例单节段非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访84-123个月,平均为(103.3±11.7)个月。记录患者手术减压时病变椎间盘的类型及最后随访时的复发例数。采用X线摄片及MRI检查测量椎间盘高度比值、椎间盘突出类型。分别记录术前和最后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分)、下腰痛及下肢根性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运用改良的Macnab分级法记录最终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前:JOA评分为5-9分,平均为(6.5±1.3)分;下腰痛的VAS评分为0-8分,平均为(4.8±0.5)分;下肢根性痛的VAS评分为4-10分,平均为(7.2±0.7)分.术后终末随访时:JOA评分为10- 14分,平均为(13.2±1.8)分;下腰痛的VAS评分为0-10分,平均为(1.8±0.3)分;下肢根性痛的VAS评分为0-7分,平均为(1.2±0.2)分。手术前、后JOA评分的平均改善率为(78.8±10.3)%。术前MRI检查为包含型和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的例数分别为62和20例,终末随访7例复发,且均为包含型,其中L4-L5 5例,L3-L4和L5-S1各1例。终末随访的临床优良率为80%。结论只要严格遵守手术指征,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获得较好的长期临床疗效。患者术前较早的椎间盘退变及术后椎间隙高度降低均不同程度地影响手术的长期疗效;术后下肢根性痛的改善优于下腰痛,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多见于L4-L5节段和包含型椎间盘突出者。
- 沈海敏梁承伟范永前曹旭海陈聪朱越峰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