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联合131I内照射治疗的疗效观察
- 目的探讨1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联合进行~(131)I内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31)I经验剂量法,一次性大剂量服用,剂量范围在3.7~7.4 GBq之间。治疗前均行三大常规,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B超,...
- 易济民曾理
- 化疗与153 Sm2EDTMP治疗多发骨转移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化疗及核素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对骨转移癌患者分别予以化疗及核素~(153)Sm_2EDTMP治疗,观察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化疗治疗组中骨痛的缓解率分别是CR 0%,PR 9.2%;骨显像的变化是CR 0%,P...
- 叶旭莫逸易济民石峰曾理
- 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分期中的作用
- 目的 评价治疗剂量的131I-SPECT/CT 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首次去除治疗后准确分期的价值.方法 经首次去除治疗后6个月或12个月的DTC 患者200例,其中男68例,女132例,平均年龄35岁,...
- 叶旭莫逸石峰谢爱民曾理罗雯柴文文
- 大剂量^(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功能性转移灶具有吸收和浓聚131I的能力,利用131I的β射线有效破坏转移性癌灶,达到治疗目的。方法和外科合作,采用先行手术,术后恢复后口服大剂量131I,治疗后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案。按照病理类型、服碘次数、转移情况、毒副反应、显像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131I治疗甲状腺癌与患者一般情况、病理、转移、术式及病灶吸碘情况有关。结论131I内照射治疗具有一定靶向性,利用131Iβ射线有效破坏转移癌灶,疗效肯定,但需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 易济民曾理莫逸
- 关键词:I内照射治疗
- 盐酸帕洛诺司琼在131I治疗甲状腺癌中的应用
- 目的了解盐酸帕洛诺司琼对~(131)I治疗甲状腺癌患者恶心呕吐的作用。方法本院2004年6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50例患者,其中男36例,女114例,年龄16~65岁之间,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需接受...
- 曾理戚浩肖丰
- 大剂量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观察附80例分析
- 背景与目的:131Ⅰ治疗甲状腺癌已经有50多年历史,解决了临床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功能性转移灶具有吸收和浓聚131Ⅰ的能力,利用131Ⅰ的β射线有效破坏转移性癌灶,达到治疗目的。
方法:和外科合...
- 易济民曾理莫逸
- 关键词:甲状腺癌
- 文献传递
- 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131)I治疗甲状腺癌发生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了解盐酸帕洛诺司琼在131I治疗甲状腺癌患者过程中抑制恶心呕吐的作用。方法 150例使用不同镇吐药物的131I治疗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盐酸帕洛诺司琼控制恶心呕吐的作用较甲氧氯普胺和阿扎司琼作用强且持久,χ2检验,P<0.05,并且不会增强副反应。结论盐酸帕洛诺司琼能有效控制131I治疗甲状腺癌患者的恶心呕吐。
- 曾理石峰
- 关键词:盐酸帕洛诺司琼甲状腺癌^131I恶心呕吐
- ^(125)I辐照的聚醚醚酮粒子链的生物安全性被引量:2
- 2016年
- 背景:研究表明聚醚醚酮很有潜质,能携带具治疗作用的短射程辐射物参与临床治疗。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未有任何有关碘粒子辐照后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评价。目的:评价125I密封籽源辐照的聚醚醚酮粒子链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参考GBT-16886制作聚醚醚酮粒子链浸提液,进行小鼠、兔急性毒性实验、兔热原实验及兔皮内刺激性实验。实验分3组,实验组、材料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分别给予辐照后聚醚醚酮粒子链浸提液、未辐照聚醚醚酮粒子链浸提液和浸提液进行对比观察实验。结果与结论:(1)兔及小鼠急性全身毒性实验:聚醚醚酮粒子链辐照后浸提液对全部动物的呼吸、活动、毛发、分泌物、体质量等一般情况以及心肝脾肺肾等重要脏器的病理组织学等均无影响;(2)热原实验:有3只兔的体温升高最大值为0.4℃(<0.6℃),总和为0.7℃(<1.3℃);(3)皮内注射实验:兔红斑和水肿反应评分均为0;(4)结果说明:聚醚醚酮粒子链辐照后浸提液无急性全身毒性、无热原反应,无皮内注射刺激性反应,说明经125I粒子辐照后的聚醚醚酮粒子链生物安全性良好。
- 石峰柴文文曾理李军王铖锴
- 关键词:缓释材料聚醚醚酮材料生物相容性碘粒子生物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