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耀
- 作品数:28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经翼点入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
- 2003年
- 朱光耀
- 关键词: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手术术前用药
- 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203例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经验体会,探讨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0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应用电解脱弹簧圈直接栓塞162例,支架辅助31例,双导管技术2例,球囊辅助3例。结果203例中198例成功栓塞。术后即刻DSA造影结果按Raymond分级:Ⅰ级121例,Ⅱ级56例,Ⅲ级21例。出院时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障碍169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6例,重度障碍8例,死亡5例。全部病例随访3~36个月,均病情稳定,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及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一种微创、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周江朱光耀陈茂送孙成丰丁方
- 关键词: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可脱性弹簧圈
- 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非手术部位迟发性血肿被引量:1
- 2003年
- 朱光耀谢光天
- 关键词: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迟发性血肿
- 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MCI)去骨瓣减压术(DHC)后迟发性脑过度灌注综合征(dCHS)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6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行DHC的44例MCI患者,根据CHS是否发生及发生时间将其分为dCHS组(10例)、急性脑过度灌注综合征(aCHS)组(14例)和无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组(2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dCHS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dCHS组、aCHS组和无CHS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闭塞、出血转化及出血转化再手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720、24.144、18.324,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CA闭塞延迟再通[比值比(OR)=16.750,95%置信区间(CI)(1.111,252.468),P=0.042]与出血转化[OR=10.206,95%CI(1.095,95.123),P=0.041]是dCH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CA闭塞延迟再通与出血转化是行DHC的MCI患者发生dCHS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甲沈罡朱光耀陈茂送王波定
-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
- 神经外科手术用的吸引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用的吸引器,它包括带有内腔的主体,所述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接头和吸引管,所述连接接头和吸引管分别与主体的内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外表面上具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气孔,各气孔均与主...
- 陈潘迪王洪财沈罡朱光耀陈茂送冯宽
- 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后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
- 目的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ETV)术后可出现出血、感染、脑积水复发、尿崩、记忆力缺失、动眼神经麻痹、体位性头晕头痛、发热等并发症,术后并发慢性硬膜下血肿者报道较为罕见。笔者临床工作中遇见一例,回顾文献资料后对其形成原...
- 何瞻王波定戎建东朱光耀李振强丁方
- 关键词:梗阻性脑积水第三脑室造瘘术神经内镜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发症
- 文献传递
- 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203例
- 目的 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经验体会,探讨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0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 。应用电解脱弹簧圈直接栓塞162例,支架辅助3...
- 周江朱光耀陈茂送孙成丰丁方
- 关键词: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可脱性弹簧圈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颅脑外伤昏迷患者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中药对重度颅脑外伤昏迷的作用。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纳洛酮治疗,治疗组52例加用醒脑静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个月的促醒率分别为76.92%、48.00%;GOS预后分级恢复良好率分别为44.23%、20.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92%、58.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GCS和GOS评分均升高,EOPD和EOLD评分均降低,以治疗组变化更为明显;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有效促进重度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苏醒,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 朱光耀戎建东丁方何瞻
- 关键词:重度颅脑外伤纳洛酮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中西医结合疗法
- 单纯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一例被引量:1
- 2015年
- 一例55岁男性患者,因“进行性双下肢酸麻、乏力7月余”入院。胸椎MRI提示T3-6水平椎管内背侧、硬脊膜外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占位性病变,增强后明显强化。手术探查发现肿块完全位于硬膜外腔,硬脊膜、椎体骨质无受累。肿块切除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 何瞻丁方戎建东朱光耀
- 关键词:椎管
- 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本院65例DAI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颅内压监测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颅内压监测组甘露醇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甘露醇使用量更少,气管切开率、肺部感染率更低(P<0.05),长期随访GOS评分预后良好(4〜5分)患者较多(P<0.05),预后不良(1~3分)患者更少(P<0.05),而两组再出血、颅内感染、30 d内死亡率、慢性脑积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DAI患者实施脑室型颅内压监测,能够调整脑脊液引流量,快速廓清血性脑脊液,降低颅内压,精准指导甘露醇使用,有利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手术决策,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不良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李甲朱光耀沈罡王波定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水肿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