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惠娟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药物
  • 2篇用药
  • 2篇合理用药
  • 2篇PDCA循环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转氨酶
  • 1篇循环管理
  • 1篇严重不良反应
  • 1篇药品
  • 1篇药品不良反应
  • 1篇药品不良反应...
  • 1篇药品不良反应...
  • 1篇药物不良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药物管理
  • 1篇药物经济学
  • 1篇药物经济学评...
  • 1篇阴性菌
  • 1篇治疗精神分裂...
  • 1篇碳酸钠

机构

  • 5篇惠州市第一人...

作者

  • 5篇朱惠娟
  • 3篇杨春丽
  • 1篇史旻
  • 1篇郑建华
  • 1篇陈文滨
  • 1篇罗瑞兰
  • 1篇苏宏
  • 1篇谢海雄

传媒

  • 1篇中国药房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PDCA循环在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管理在规范医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4月清洁手术患者为实施PDCA循环前组,2012年6月~2013年1月清洁手术患者为实施对照组。应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模式对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管理和控制,并制订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实施3个PDCA循环后,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使用时机、联合用药等方面均由明显改善,并有持续保持的趋势。结论 PDCA循环管理是规范清洁手术预防用药的有效方法。
杨春丽朱惠娟谢海雄
关键词:清洁手术PDCA循环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PDCA循环管理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和监测中的效果,提高ADR报告和监测管理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制定ADR上报和效果评价标准,并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我院ADR监测数量及质量明显提高,2011-2014年ADR上报例数依次为63、95、136、206例,新的/严重的ADR上报例数依次为2、5、15、30例,临床科室上报例数依次为15、39、87、164例,均显著增加。无效报表例数和ADR病历无记录/记录不详实例数都显著减少。结论: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地改进医院ADR监测工作,提高医务人员主动上报的自觉性。
罗瑞兰陈文滨朱惠娟郑建华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PDCA循环合理用药
注射用头孢替安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被引量:1
2015年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为第2代头孢霉素类,是盐酸头孢替安加适量无水碳酸钠制成的无菌结晶性粉末,本品的抗菌作用机制是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其抗菌活性,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是治疗中、重度感染的广谱抗菌药物。主要用于预防术后感染、扁桃体炎、泌尿系炎症、肺炎、支气管炎等。
朱惠娟杨春丽
关键词:头孢替安无水碳酸钠革兰阴性菌血清转氨酶细菌细胞壁
基于Markov模型的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2024年
目的 运用Markov模型评价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长期经济性。方法 基于公开发表的有关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构建两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Markov模型,并设定模型的各个参数。比较两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健康结果和资源消耗,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结果 Markov模拟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3年,平均花费分别为14 396元和16 147元,分别获得14.03和13.77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与阿立哌唑治疗方案相比,利培酮治疗方案每多获得一个QALY的成本少1 751元。在药品价格下降10%、20%的情况下,对结果没有影响,利培酮仍为优势方案。结论 与阿立哌唑相比,利培酮治疗方案节省了较多的成本,是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优势方案。
洪怀章朱惠娟林娟严静雯田映青
关键词:MARKOV模型利培酮阿立哌唑药物经济学精神分裂症
135例中药注射剂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发生的135例中药注射剂致ADR报告,并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种类为心脑血管疾病药品;中老年人的发生率较高;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时要严密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杨春丽朱惠娟史旻苏宏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