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榴骏
- 作品数:13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莫纳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亚分数混淆矩阵的中国典型区大尺度土地覆盖数据集评价被引量:6
- 2015年
- 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北、青藏、内蒙古7个自然地区分别选择典型区A、B、C、D、E、F、G,以Landsat TM/ETM+影像分类结果为参考数据,采用亚分数混淆矩阵对5种大尺度土地覆盖数据集的精度进行定量评价,为数据集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亚分数混淆矩阵可避免参考数据与待评价数据尺度转换时引入的误差,能反映不同优势类比重情况下数据集的总体精度和分类方法误差。结果表明:GLC2000在全部典型区的总体精度最高,为65.64%;UMD总体精度最低,为43.06%。GLC2000在主要土地覆盖类型为林地和耕地以及草地区域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UMD在各区域的分类精度均最低或较低。5种土地覆盖数据集对于城镇、其他的分类精度在各典型区均较低;对于草地和水体的分类精度则是在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的典型区较高。
- 蒋璐媛肖鹏峰冯学智李云朱榴骏
- 关键词:大尺度
- 基于直方变差图的土地覆盖数据集多尺度精度评价被引量:2
- 2013年
- 针对目前精度评价尺度单一的问题,提出基于直方变差图的多尺度精度评价方法,分别在像元尺度和亚像元尺度进行土地覆盖数据集精度评价。在像元尺度利用驻点作为采样工具直接评价数据集精度;亚像元尺度上,则利用非严格定义的驻点和驻点直方变差图对不同面积和空间结构的优势类进行精度评价。并以浙江北部典型区域为实验区,Landsat TM/ETM+为参考数据,对UMD、IGBP DISCover、MOD12Q1-2001、GLC2000、GlobCover2009等5种大尺度土地覆盖数据集进行多尺度精度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多尺度精度评价方法能够全面地评价土地覆盖数据集的精度,提供更加丰富的多尺度精度信息。像元尺度精度评价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由于参考数据与数据集间的空间匹配造成的误差,评价结果更加客观;亚像元尺度精度评价能有效反映亚像元尺度优势地物面积及空间结构与精度的关系。
- 朱榴骏肖鹏峰冯学智汪左蒋璐媛
- 关键词:多尺度
- 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识别多时相山区积雪被引量:6
- 2017年
- 针对目前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提取多时相山区积雪信息精度较低、效率不高的问题,基于高分一号卫星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视图的多时相山区积雪提取方法。该方法基于GF-1卫星3个时相的图像数据,将多时相遥感图像视为多个视图,通过空间约束构建积雪识别多视图。针对山区阴影的巨大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将积雪分为非阴影区积雪和阴影区积雪2个类别,分别进行训练样本的选取。仅通过一次样本选取,运用旋转森林算法,基于多视图构建面向多时相的识别模型,实现多时相遥感图像的积雪识别。实验结果表明,3个时相识别结果的F值分别达到0.941、0.951和0.945,精度较高,且具有较高的效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李成蹊肖鹏峰冯学智朱榴骏宋明明
- 关键词:多视图多时相
- 优化子空间SVM集成的高光谱图像分类被引量:19
- 2016年
- 随机子空间集成是很有前景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技术,子空间的多样性和单个子空间的性能与集成后的分类精度密切相关。传统方法在增强单个子空间性能的同时,往往会获得大量最优但相似的子空间,因而减小它们之间的多样性,限制集成系统的分类精度。为此,提出优化子空间SVM集成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该方法采用支持向量机(SVM)作为基分类器,并通过SVM之间的模式差别对随机子空间进行k-means聚类,最后选择每类中J-M距离最大的子空间进行集成,从而实现高光谱图像分类。实验结果显示,优化子空间SVM集成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小样本情况下的Hughes效应问题;总体精度达到75%–80%,Kappa系数达到0.61–0.74;比随机子空间集成方法和随机森林方法分类精度更高、更稳定,适合高光谱图像分类。
- 杨凯歌冯学智肖鹏峰朱榴骏
- 关键词:高光谱图像分类随机子空间支持向量机
- 环境星归一化植被指数时间序列滤波算法比较被引量:6
- 2015年
- 由于环境卫星成像条件和卫星平台的限制,针对环境卫星归一化植被指数(HJ NDVI)时间序列中存在较多噪音的现象,该文比较分析了Savitzky-Golay(S-G)滤波法、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法(AG)、双逻辑曲线拟合法(DL)和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Hants)4种滤波算法。建立了南京市典型植被类型区域的HJ NDVI时间序列,对4种滤波方法进行实验。对比纯像元样点、样区的滤波结果以及滤波后5类典型植被的分类精度,评价4种滤波方法的滤波效果,并利用MODIS NDVI时序数据验证结果可靠性。结果表明:滑动窗口大小为5的S-G滤波的滤波效果最佳。该研究结论为基于HJ NDVI时间序列的应用研究滤波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 刘寒冯莉朱榴骏黄银友
- 关键词:城市植被滤波
- 应用MODIS地表温度产品估计新疆典型区气温被引量:9
- 2015年
- 根据遥感获取的地表温度估计气温在时空上的连续分布有重要意义。利用MODIS传感器反演的地表温度产品分别建立新疆克拉玛依气象站生长季节、非生长季节的地表温度和气温的线性回归模型以估计气温,并利用相同气象站不同时段、相同时段不同气象站的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最后得到新疆典型区内非生长季节的日最低、最高气温分布。结果表明:相对于MYD11A1产品,MOD11A1产品的地表温度数据能更好地估计气温;气温估计模型在生长季节效果欠佳,但在非生长季节结果较好,MOD11A1产品估计日最低气温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4℃~3.2℃、1.9℃~2.8℃,估计日最高气温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9℃~3.1℃、2.2℃~2.6℃,R2为0.91~0.96。
- 袁敏肖鹏峰冯学智朱榴骏
- 关键词:地表温度气温
- 玛纳斯河流域积雪遥感地面同步观测被引量:3
- 2015年
- 积雪作为冰冻圈主要组成部分,是全球能量和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的高时空分辨率的积雪分布和状态信息对寒区水资源管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利用高分辨率光学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卫星数据能够实现积雪覆盖范围的识别和雪层物化参数的反演,但识别和反演的精度在高寒山区条件下受地形影响严重.为改进现有识别和反演模型在山区条件下的适应性,以新疆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分别在2013年冬季积雪期和2014年春季融雪期进行了两次与SAR卫星同步的野外积雪观测,为山区积雪识别和积雪参数反演获取了地面实测光谱和积雪参数数据.对两次积雪观测的目的、方法和初步结果进行介绍.观测初步结果显示了积雪在研究区内空间分布不均一,季节性差异性明显,为后续通过高分辨率遥感手段获取山区积雪参数时间和空间变异性提供了基础.
- 耶楠冯学智肖鹏峰贺广均陈妮张学良朱榴骏汪左李敏蒋璐媛
-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野外观测玛纳斯河流域
- 不同形态学剖面线遥感影像分类精度比较被引量:2
- 2015年
- 针对不同形态学方法和结构元对于形态学剖面线遥感影像分类精度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而国内外在这方面缺乏深入研究的不足,该文选取了武汉市两个实验区,构造了32个形态学剖面线,对研究区的QuickBird影像进行了分类。通过总体精度、Kappa系数和剖面线分类结果图,比较了不同形态学剖面线对于分类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结构元形状相同的情况下,先开运算后闭运算和先闭运算后开运算在分类精度方面明显优于一般方法和其他两种形态学方法,能够比较清晰地提取出小斑块地物特征;当形态学方法为闭运算和开运算的时候,八边形结构元对应的结果精度最高;当形态学方法为先开运算后闭运算和先闭运算后开运算时,除了方形结构元,其他结构元得到结果精度都较高。
- 苏志鹄梁勤欧朱榴骏
- 关键词:结构元遥感影像
- 多时相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山区积雪协同识别
- 积雪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表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能够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馈和交互作用,调节地表能量平衡、水循环以及地表气体交换。以山区雪盖为形式存在的季节性积雪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的淡水资源,也是影响区域水循环稳...
- 朱榴骏
- 关键词:玛纳斯河流域
- 文献传递
- 基于极化SAR图像的玛纳斯河流域典型区积雪识别被引量:4
- 2015年
-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具备全天候的积雪观测能力,而且能提供丰富的极化特征用于积雪识别.选取2014年3月19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典型区Radarsat-2数据,首先对全极化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数据进行目标分解提取积雪极化特征,再利用J-M距离(Jeffreys-Matusita)进行特征选择,分析不同极化特征对积雪的可分性,最后利用最优特征集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进行积雪识别.结果表明:Yamaguchi分解和Freeman分解的体散射分量、相干矩阵特征值和香农熵四种极化特征对积雪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多种极化特征联合识别相对于单一特征识别积雪具有较大优势,基于四种极化特征的积雪识别精度达到84%.利用极化特征进行积雪识别可获得较好效果,能够弥补可见光遥感难以识别云下积雪的不足.
- 郭金金肖鹏峰冯学智朱榴骏周淑媛
- 关键词:RADARSAT-2玛纳斯河流域极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