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会琴

作品数:63 被引量:52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经济管理
  • 6篇历史地理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8篇旅游
  • 11篇生态旅游
  • 11篇黄土高原
  • 10篇生态
  • 8篇旅游资源
  • 8篇城市
  • 7篇生计
  • 7篇可持续生计
  • 7篇扶贫
  • 6篇GIS
  • 5篇生态旅游资源
  • 5篇农户
  • 5篇农业
  • 5篇乡村
  • 5篇旅游开发
  • 4篇实证
  • 4篇评价指标
  • 4篇乡村旅游
  • 4篇旅游扶贫
  • 4篇可持续性

机构

  • 58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吉首大学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卡尔加里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共陕西省委...

作者

  • 62篇李会琴
  • 22篇侯林春
  • 6篇肖拥军
  • 6篇王林
  • 2篇周玲
  • 2篇彭红霞
  • 2篇杨树旺
  • 2篇闫晓冉
  • 2篇张婷
  • 1篇李小帆
  • 1篇熊剑平
  • 1篇唐嘉耀
  • 1篇邓宏兵
  • 1篇丁薇
  • 1篇刘江宜
  • 1篇曾忠平
  • 1篇何彪
  • 1篇薛重生
  • 1篇李丹
  • 1篇张安录

传媒

  • 13篇国土资源科技...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国土与自然资...
  • 3篇江苏商论
  • 2篇科技进步与对...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计算机与现代...
  • 2篇旅游研究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当代经济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9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3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测度及优化——以武汉城市圈为实证
2022年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域,将非期望产出纳入分析框架,建立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农地城市流转效率,分析效率影响因素,探寻农地城市流转效率优化策略。研究表明:(1)将非期望产出即环境污染纳入农地城市流转效率的测算体系可有效解决传统效率高估问题;(2)时序上,2010—2019年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总体效率在0.77~0.85区间波动,处于效率较高水平;(3)空间上,城市圈内城市间效率水平差距较大,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城市在社会经济生产过程中对于污染处理技术的推广利用程度及农地城市流转配置规模的差异;(4)武汉城市圈9市普遍存在资源环境投入要素过剩而经济产出不足、污染排放超量的情况。为促进经济社会有序转型,提高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政府应持续鼓励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运用高新科技来合理高效利用城市土地,提升农地城市流转技术效率;采取差别化管理政策,加强土地市场化建设,减缓农地城市流转过度的状况,提升农地城市流转规模效率。
黄珂任兰心李会琴刘晶晶张婷
关键词:农地城市流转非期望产出武汉城市圈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及前景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该区进行旅游开发必须以生态旅游为指导。该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开发生态旅游具有类型多样、功能齐全、有利于组合开发的资源优势;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为其提供了政策优势,同时该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开发生态旅游优势明显。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国际、国内及区域市场前景,提出了在该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李会琴
关键词:生态旅游黄土高原
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研究--基于11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
2022年
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以全国三批1199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从全国、省域及区域尺度分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乡村旅游重点村呈现出“两核一带两区”的空间分布格局,两核即:京津冀多圈层核心、长三角多圈层核心;一带即:太行山集聚带;两区分别为:青甘集聚区、川渝黔集聚区。据此提出京津冀大都市带动型乡村振兴示范区、长三角城乡融合型乡村振兴示范区、环太行旅游联动型乡村振兴示范区、青甘农文旅融合型乡村振兴示范区、川渝黔文旅体融合型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建议。
李会琴王蕊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以山西省中阳县为例被引量:4
2009年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是区域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据.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黄土风情为主要特色.论文以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了黄土高原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从而得到资源的美学价值、民俗文化、科学考察、生态教育价值权重较大,反映了该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开发方向.论文结合山西省中阳县实际,对该县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柏洼山民俗生态旅游区得分最高,为一级,上顶山森林生态旅游区、吴家峁黄土地貌生态旅游区、暖泉生态农业旅游区为二级生态旅游资源.根据评价结果,论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中阳县生态旅游开发以黄土地貌观光、科学考察、黄土民俗体验为主,综合发展森林生态游、农业观光游等项目.
李会琴侯林春王林肖拥军
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黄土高原
农业可持续性评价的研究综述被引量:5
2016年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活动直接依赖于自然资源并且影响生态环境。农业活动及其发展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的依赖性很强,农业的持续性直接反映了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性程度。农业可持续性的概念也在不断地演化,其包括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农业社会可持续性、农业生态可持续性。目前,国内外关于农业可持续的研究侧重不同的方面:(1)国外关于农业可持续性的研究主要以农场(农田)尺度,我国的研究主要是以区域尺度;(2)国外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的选取多注重农业环境,我国学者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中,比较注重功能和特性指标,总体的缺陷是包含了太多的指标,同时对经济效益的指标过于侧重,对生态指标的重视不够;(3)农业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根据所选取的权重和计算方法不同而差异较大。然而,我国近年来的农业可持续性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针对农业承载力、农业能值、农业生态安全、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有机农业和农业碳排放等方面。
侯林春李会琴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乡村旅游地返贫风险识别及预警机制构建——以湖北省恩施州W村为例被引量:29
2022年
防止脱贫人口规模性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基本要求。以湖北省恩施州W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计算脱贫农户生计资本,识别返贫风险,构建乡村旅游地返贫预警机制。研究表明:W村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是脱贫户面临的主要返贫风险;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较低会导致农户高返贫风险感知。乡村旅游地返贫风险包括生计资本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外部灾害冲击和市场风险等方面。乡村旅游地返贫预警机制构建包括监测脱贫户返贫风险、实时预警、识别警源和实施阻断措施四个步骤,对于不同返贫风险类型的脱贫户,持续对其生计状况进行动态评估,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加大政府社会保障兜底、延长旅游产业链、重视教育帮扶、利用"互联网+"策略、建立应急帮扶机制等,提升脱贫户生计稳定性,从而阻断返贫风险。
罗玉杰李会琴侯林春赵紫瑞
关键词:乡村旅游地生计资本
基于RS和GIS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研究——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被引量:1
2007年
利用义乌市1986、1991、1997、2002年的LandsatTM遥感影像,在GIS技术下通过建立城市格局演变模型,定量分析义乌市人口、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人口和市区面积存在很强的线性相关性,其相关系数高达0.9936,这表明人口增长是城市土地格局演变的最直接动力。GDP与城市土地格局的相关性很高,系数为0.9310,说明经济增长也是城市土地格局演变的根本动力。定性分析了交通条件的影响,交通条件也对城市土地格局演变起重要作用。另外还深入探讨了义乌市城市土地格局演变过程和规律,为城市土地的进一步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高松峰樊培军曾忠平李会琴
关键词:RSGIS城市土地
中国城市群农地城市流转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经济社会双重转型背景下,城市群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地域单元,其形成与发展以城市扩张为基础,需不断占用农地资源。当前主要问题为农地城市流转过度,粮食安全受到威胁、生态环境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基于此,本文以中国16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考虑环境污染,应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利用1999年至2013共15年的面板数据,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农地城市流转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显示:(1)研究农地城市流转TFP时考虑非期望产出即环境污染是合理且必要的。(2)1999年至2013年,农地城市流转参与社会经济生产的过程中,减少污染与环境副作用的技术发展与推广还存在障碍,提高生产要素投入质量的能力有限。(3)对16大城市群而言,农地城市流转TFP在研究期内均下降,西部城市群下降幅度最大,中部和东部次之,东北较小。(4)珠三角、长三角和武汉城市群在农地城市流转参与社会经济生产过程中对先进技术的运用较为合理和充分,作为"环境技术领先者"次数较多。针对研究结论,为我国城市群有效进行农地城市流转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合理控制农地城市流转规模与城市增长边界,优化农地城市流转TFP,并提升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第二,充分考虑农地城市流转TFP及其构成要素的区域差异,根据各城市群发展特征、资源禀赋状况以及区域功能定位差异等特点,实施土地利用差别化管理。第三,更多地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和环保能源,并对土地资源加以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走绿色环保城市群发展道路。
黄珂黄珂张安录
关键词:农地城市流转全要素生产率非期望产出中国城市群
湖北省区域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结合区域经济系统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针对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另外,从经济系统的发展能力、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和经济实力4个方面,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湖北省17个地市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状况,把湖北省17个地市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划分为5种类型,并依此提出促进湖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侯林春李会琴彭红霞温彦平
关键词: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
乡村旅游地居民获益性感知与参与态度、参与行为关系研究——以十堰市樱桃沟村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乡村旅游地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是影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因素。获益性感知是研究乡村旅游地居民获得感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湖北省十堰市樱桃沟村为例,以居民获益性环境变化感知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居民认为经济影响大于社会文化影响;(2)旅游地居民的获益性经济感知正向影响社会文化感知、参与态度,但对参与行为无显著影响;(3)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正向影响参与行为。最后提出相应对策,以调动居民参与旅游的积极性,提高居民获得感。
李会琴赵俊洋谢雪莲陈嫣琳
关键词:SEM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