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麒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7篇祖细胞
  • 6篇细胞
  • 6篇内皮
  • 6篇内皮祖细胞
  • 5篇电刺激
  • 3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血管新生
  • 2篇血内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外周血内皮祖...
  • 2篇卵巢
  • 2篇卵巢癌
  • 2篇卵巢癌患者
  • 2篇脉冲电刺激
  • 2篇内皮细胞
  • 2篇癌患者
  • 1篇单个核细胞

机构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李伟麒
  • 8篇郑磊
  • 7篇王前
  • 3篇蔡贞
  • 3篇苏亚娟
  • 2篇包杰
  • 1篇余学飞
  • 1篇李喆
  • 1篇郭淑艳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航天医学与医...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电刺激效应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2009年
人体生命活动的不断延续,往往伴随着生物电现象的产生,一旦这种电生理环境发生改变,机体易于陷入疾病状态。那么基于这种电生理环境的改变以及电刺激技术的发展,借助电刺激技术改变疾病状态。从而修复机体结构和功能的治疗手段得到大量研究者的证实。血管新生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步骤演变的过程。多种病变情况下如创伤愈合、组织再生修复和肿瘤生长、转移均牵涉到血管的新生,同时也伴随着生物电现象的变化。就近年来电刺激技术作用于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李伟麒王前郑磊
关键词:电刺激血管新生内皮祖细胞
ICAM-1介导的脉冲电刺激下血管内皮细胞与祖细胞粘附的实验研究
研究背景与目的 生物电是人体的固有属性,伴随着每个生命活动的完成;细胞是机体基本组成单位,细胞膜内外某些带电离子分布和浓度不同以及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选择通透性,正是细胞、组织形成跨膜电位的条件,也是生物电的起...
李伟麒
关键词:电刺激归巢粘附
文献传递
脉冲电刺激对血管内皮细胞与其祖细胞黏附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为探索脉冲电刺激下血管内皮细胞与内皮祖细胞(EPC)之间黏附强度的改变,诱导培养外周血EPC,荧光标记后与单层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固定电压和频率为5 V和5 Hz,选择1、3、6、9 ms的脉宽对其进行干预,持续刺激24 h后检测贴壁EPC的荧光强度,以荧光比率衡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 ms刺激组荧光比率即显著增高,随着脉宽延长,6 ms组达到最大值,但9 ms刺激组却显著下降,提示适宜脉冲电刺激有利于血管内皮细胞与EPC之间的黏附,为电刺激促进血管新生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李伟麒郑磊王前郭淑
关键词:脉冲电刺激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祖细胞
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正>医学实验室专用标准ISO15189(E)《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一方面继承了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思想要求,另一方面又融入了分析前阶段,分析中阶段和分析后阶段等...
王前郑磊李伟麒
文献传递
电刺激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生物电是人体固有的基本属性,血管是机体最为重要的组织结构,缺血性病变往往伴随着血管的损伤以及生物电的变化。已经证实,借助外加生物电场可以实现缺血性病灶的血管修复。本文围绕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因素,就电刺激促进血管新生的特性作一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内皮祖细胞的介入可能为电刺激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提供新依据。
李伟麒郑磊王前
关键词:电刺激新生血管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祖细胞
Id1 mRNA在卵巢癌患者内皮祖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数量及Id1 mRNA在内皮祖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42例卵巢癌患者(其中术前18例,术后24例)外周血中EPCs数量,同时分离培养鉴定卵巢癌患者的EPCs,采用RT-PCR技术检测EPCs上Id1 mRNA的表达情况,并与25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EPCs数量以及EPCs上Id1 mRNA表达进行对比研究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卵巢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EPCs数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d1 mRNA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EPCs中呈现高表达(0.79±0.02)%,明显高于其在健康对照组中表达(0.46±0.03)%,(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数量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同时伴随有EPCs上Id1 mRNA高表达,提示Id1基因可能对EPCs有重要的动员功能,从而加速卵巢癌病人的生长和转移能力。
苏亚娟王前郑磊包杰蔡贞李伟麒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卵巢癌流式细胞术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诱导培养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索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诱导培养方法。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GM-2培养基重悬并在纤连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中进行诱导培养,动态观察贴壁细胞生长状况,免疫荧光技术鉴定内皮祖细胞特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其相关表面标志CD34、CD133、CD31、VEGFR2和CD14。结果贴壁细胞呈细长条状分布,整体形态和生长密度均以第9天最佳,约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4.62%~5.47%;细胞停留在G0/G1期,增殖指数仅为1.20%±0.18%;细胞自第5天起即可同时吞噬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结合荆豆类凝集素,Ⅷ因子相关抗原于第9天始呈阳性;表面标志CD34、CD133、CD31、VEGFR2和CD14分别为0.19%±0.06%、1.67%±0.52%、61.56%±5.57%、70.29%±7.37%和89.31%±4.11%,共同指示诱导所得细胞属于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结论在特定条件下可直接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培养出内皮祖细胞。
李伟麒郑磊王前苏亚娟蔡贞
关键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皮祖细胞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水平及其与临床行为的关系
苏亚娟郑磊王前包杰蔡贞李伟麒
细胞培养电刺激器的研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借助外加电场进行调整,可使机体的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研制一种电刺激器,为细胞培养提供外加电场。方法:采用ATMEL公司的AVR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核心,编程控制各对电极的输出脉冲强度、频率、脉宽等3项参数;D/A转换器与运算放大器配合实现单极向双极的转换;功率放大器PB50使得输出满足了电压与电流的要求;继电器实现PB50的复用,多对电极分时输出。结果:提供幅度、频率、脉宽均可调的双极性脉冲:电压可达±40V,频率为0.01~10Hz,脉宽为0.4~24ms。结论:该仪器可提供双极刺激脉冲,与专用电极板配合使用可实现多对电极分时提供有效外加电场,电场范围有效,目前该仪器已应用于内皮祖细胞在电刺激培养下迁移、黏附、分化和成血管能力变化的机制研究中。
郭淑艳余学飞郑磊李伟麒李喆
关键词:细胞培养电刺激器单片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