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修仓

作品数:23 被引量:32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7篇水利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气候
  • 6篇气候变化
  • 5篇流域
  • 4篇降水
  • 3篇灾害
  • 3篇珠江流域
  • 2篇蒸散
  • 2篇蒸散发
  • 2篇植物
  • 2篇时空变化特征
  • 2篇水汽
  • 2篇水文
  • 2篇水循环
  • 2篇天气气候
  • 2篇气温
  • 2篇气象
  • 2篇气旋
  • 2篇情景
  • 2篇热带
  • 2篇热带气旋

机构

  • 2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9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中国科学院新...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北京市气象探...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北京时域通科...
  • 1篇河北省气象灾...
  • 1篇北京杰普森环...

作者

  • 23篇李修仓
  • 11篇姜彤
  • 8篇王艳君
  • 6篇翟建青
  • 6篇苏布达
  • 3篇吴萍
  • 3篇苏布达
  • 2篇孙林海
  • 2篇姜允迪
  • 2篇曾红玲
  • 2篇李威
  • 2篇陈峪
  • 2篇高超
  • 2篇王国杰
  • 2篇苏布达
  • 1篇尹宜舟
  • 1篇王腾飞
  • 1篇柳艳菊
  • 1篇王凌
  • 1篇鲁程鹏

传媒

  • 4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气象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中国防汛抗旱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气象学报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珠江流域实际蒸散发与潜在蒸散发的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采用水量平衡模型和Penman公式分别计算了珠江流域七个子流域1961—2000年实际蒸散发(I_(ETa))和潜在蒸散发(I_(ETp)),并对供水条件变化下I_(ETa)与I_(ETp)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对各子流域I_(ETa)和I_(ETp)关系的理论从属性进行判定,主要结论如下:1)珠江流域年实际蒸散发量远低于潜在蒸散发量,多数子流域I_(ETa)值不到I_(ETp)值的1/2。7个流域面积加权平均I_(ETa)为681.4 mm/a,I_(ETp)为1 560.8 mm/a。从蒸散发的变异性来看,则实际蒸散发I_(ETa)的变异性明显要高于潜在蒸散发I_(ETp)。2)东江、西江、北江、柳江和盘江等5个流域实际蒸散发I_(ETa)都与降水量呈现正相关关系,韩江、郁江两个流域I_(ETa)随降水变化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各子流域的潜在蒸散发I_(ETp)与降水量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7个子流域平均情况下,随着降水量的增加,I_(ETa)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而I_(ETp)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3)通过对降水量P与实际蒸散发I_(ETa)及潜在蒸散发I_(ETp)的联合回归方程P-IET回归系数的T检验,判定韩江、柳江和盘江等三个子流域以及七流域面积加权平均I_(ETa)与P和I_(ETp)与P的关系满足理论意义上的严格互补相关;东江、西江、北江等三个流域I_(ETa)与P和I_(ETp)与P的关系满足"非对称"互补相关。4)基于极端干旱和极端湿润的边界条件,推导出非对称条件下的实际蒸散发互补相关理论模型。
李修仓姜彤吴萍王艳君苏布达
关键词:珠江流域
《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的主要结论和新认知被引量:65
2014年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认为,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自然和人类系统包括11种领域和9个区域(各大洲、两极地区和岛屿)都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人类系统对气候变化风险,尤其是对极端气候,有着明显脆弱性和暴露度。未来气候变化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造成8种关键风险。气候变化增温幅度的提高将加剧自然和人类系统广泛的、严重的和不可逆影响的风险。通过迭代过程、协同效应为核心的灾害风险管理,自然和人类系统将减少暴露度和脆弱性,增强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恢复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适应与减缓相结合,经济、社会、技术,以及政治决策和行动向气候恢复能力路径转型。
姜彤李修仓巢清尘袁佳双林而达
关键词:气候变化脆弱性IPCC
全球升温1.5℃和2.0℃情景下中国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3
2018年
蒸散发是水文循环的关键过程,研究升温背景下的蒸散发对水资源综合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基于17个全球气候模式1961-2100年逐月蒸散发输出,分析了全球升温1.5℃和2.0℃情景下,中国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全球升温1.5℃,年实际蒸散发呈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态势。与基准期1986-2005年相比,中国年实际蒸散发约增加4.4%,其中,西北诸河流域增长率最大,达7.7%。季节尺度上,冬季实际蒸散发增长速率最快,约5.2%。(2)全球升温2.0℃,中国实际蒸散发比1986-2005年上升7.8%,南方流域增长速率比北方流域小,珠江流域仅增长3.9%,实际蒸散发增长最为迅猛的辽河流域和西北诸河流域中部增长率达10%。春冬两季中国蒸散发增加最明显,达8.3%。(3)与全球升温1.5℃情景相比,全球平均气温额外增加0.5℃可能导致中国实际蒸散发增加3.4%。其中,西南诸河西北部、西北诸河西南部及辽河流域增加明显,而西北诸河东北部和西北部等地微弱减少。春季蒸散发增长速率最大,秋季最小。随着全球变暖,中国实际蒸散发呈现上升趋势,可能加剧区域干旱事件,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苏布达苏布达苏布达陶辉王艳君刘俸霞高超姜彤
关键词:蒸散发气候变化
一种远程土壤水势温度测量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程土壤水势温度测量系统,包括:多个土壤水势温度传感器、总线数据采集器、服务器和用户,每个所述土壤温度传感器均连接在所述总线数据采集器上,所述总线数据采集器接收土壤水势温度传感器测量的土壤水势温度信息并...
苏布达李修仓翟松
文献传递
中国典型流域实际蒸散发的时空变异研究
在联络气候系统的大气过程和陆面过程的水文循环中,蒸散发过程是殊为关键的环节。蒸散发研究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准确测定和估算,对水资源、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选择珠江...
李修仓
关键词:珠江流域海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
文献传递
2022年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特征被引量:5
2023年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历史和实时气象观测数据,对2022年我国气候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暖干气候特征明显,旱涝灾害明显。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次高,降水量为2012年以来最少。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明显,南方夏秋连旱影响重;夏季中东部出现1961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南方“秋老虎”天气明显;华南、东北雨涝灾害重,珠江流域和松辽流域出现汛情;登陆台风异常偏少,2212号台风“梅花”4次登陆;寒潮过程明显偏多,影响范围广。
孙林海王凌李威陈鲜艳陈峪李修仓邹旭恺姜允迪曾红玲艾婉秀赵琳崔童石帅李莹王有民冯爱青代潭龙朱晓金郭艳君
关键词:气温降水气候特征气象灾害
1961—2010年松花江流域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及影响要素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采用1961—2010年松花江流域60个气象站逐日资料,基于平流-干旱模型(AA模型)计算并分析了流域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实际蒸散发变化的主要气象要素。结果表明,1961—2010年,松花江流域年均实际蒸散发为420.8 mn,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4.9 mm/10a,呈"减-增-减-增"年代际波动变化。季节上,春、冬两季实际蒸散发增加趋势较明显,夏、秋两季则呈现与年实际蒸散发类似的年代际波动。春、夏、秋三季和年实际蒸散发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高值主要出现在流域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流域西部。冬季绝大部分区域的实际蒸散发呈现微弱上升趋势。1961-2010年,松花江流域年和四季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上升显著,日照时数和风速大都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时空变化是各气象要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而且各气象要素在不同时期对实际蒸散发的影响是有差异的。总体上看,松花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增加主要是由平均气温,特别是最低气温的增加引起,特别在春、冬季体现得较为明显。夏、秋季节,影响实际蒸散发的要素包括气温日较差、实际水汽压、平均风速及降水量等气象要素,但夏、秋季节这些要素的多年变化趋势不明显,导致夏、秋实际蒸散发的总体变化趋势并不明显。
温姗姗姜彤李修仓王腾飞王艳君Thomas Fischer
关键词:松花江流域
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被引量:24
2020年
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相互作用中最活跃且最重要的枢纽,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显著。本文回顾了气候变化对全球水文循环的影响,并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降水、蒸散发、地表径流及大气水汽含量等陆地水文循环要素变化进行了评估。气候变暖使得全球水文循环加强,观测数据表明自1970年以来,全球对流层和地表水汽含量呈现增加趋势,但由于监测网络在空间覆盖和时间响应的限制,热带水汽增加与环流减弱之间相互影响,使得气候变化对区域水文循环的影响不确定性较大。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水文循环符合全球水循环变化的特征,又表现出更为复杂的区域特征,各个流域间空间差异增大。大气水汽含量在80年代后呈现上升的趋势;60年代以来,中国降水平均态虽然无明显变化但空间差异显著增加,实际蒸散发平均值微弱增加,空间差异增大,地表径流空间差异增大,某些流域呈现减少趋势。21世纪以来,由蒸散发再凝结形成的降水量增加,大气内循环活跃程度加大。
姜彤孙赫敏李修仓苏布达
关键词:水文循环气候变化
“23·7”京津冀暴雨极端性特征及对我国城市防汛的启示
2023年
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地区出现极端强降雨过程,多地出现严重城市内涝、洪水和地质灾害,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次极端强降雨过程累计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京津冀地区4 d平均降雨量175 mm,超过平均年降水量的1/3。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极端暴雨对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冲击和影响在增大。现有城市设防标准不适应气候变化下新的防汛形势,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及部门协同联动机制等仍存在短板不足,城市公众防灾避灾意识仍有欠缺。为此建议,持续加强极端降水事件对城市影响研究,提高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加强城市治理力度,增强城市防御气象灾害的“韧性”,同时应积极推动气象灾害科普宣传,不断提高极端灾害公众防御意识。
李修仓张颖娴李威陈峪曾红玲姜允迪高辉翟建青梅梅孙林海
关键词:城市防汛
极端旱涝灾害及其影响长期预估关键技术
姜彤熊明王艳君苏布达杨文发翟建青张方伟曾小凡李修仓邢雯慧王国杰曹丽格沈浒英李春龙
项目属水文气象学、气候学和灾害学等学科交叉领域。 旱涝灾害是世界上最突出的自然灾害之一,其长期准确预报是世界公认的难题。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合作创新团队项目“气候变化和长江旱涝灾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历史时期长江中...
关键词:
关键词:水文气象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