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华东

作品数:14 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篇成像
  • 7篇磁共振
  • 6篇动功
  • 5篇卒中
  • 5篇功能磁共振
  • 5篇功能磁共振成...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张量成像
  • 4篇上肢
  • 4篇偏瘫
  • 3篇眩晕
  • 3篇运动功能恢复
  • 3篇针刺
  • 3篇上肢运动
  • 3篇上肢运动功能
  • 3篇头晕
  • 3篇位置性
  • 3篇位置性眩晕
  • 3篇良性发作性位...
  • 3篇弥散

机构

  • 7篇扬州市第一人...
  • 6篇扬州大学附属...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扬州大学第二...

作者

  • 14篇李华东
  • 10篇周龙江
  • 10篇赵义
  • 10篇王苇
  • 7篇张新江
  • 5篇李澄
  • 5篇刘斌
  • 4篇李郑
  • 4篇张新江
  • 3篇王兆霞
  • 3篇孙琛
  • 2篇杜芳
  • 1篇谭政帅
  • 1篇张帅
  • 1篇陈斌
  • 1篇王礼同
  • 1篇王润榕

传媒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健侧脑感觉运动区在局灶性脑梗死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梗死后健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区在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6月—2017年12月经严格筛选的17例初次发病的纹状体内囊区脑梗死(SCI)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选取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发病后1周内(初期)、1个月及3个月时,在偏瘫侧被动手指屈伸(FE)任务下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通过SPM8软件观察健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SMC)区激活情况,再根据健侧大脑半球SMC区激活强度及时程将观察组分成3个亚组。通过Xjview软件对观察组健侧SMC区激活进行观察并同对照组行动态比较,同时对亚组感兴趣区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UL),分别于发病1周内及发病1、3个月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前,对观察组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1)BOLD-fMRI显示:对照组受试者在一侧手指被动FE运动时,可见对侧大脑半球SMC、辅助运动区(SMA)、双侧下顶叶及同侧小脑激活。根据健侧大脑半球SMC区激活强度及时程将观察组分成3组:组1共6例患者,其发病初期健侧SMC区即存在明显激活,发病后1、3个月,随着患肢的康复,健侧SMC区激活逐渐减低,其成像模式逐渐趋于对照组;组2共5例,发病初期健侧SMC区无明显激活,发病后1、3个月时健侧SMC区激活逐渐增强;组3共6例患者,于发病初期、1个月及3个月时均未见健侧SMC区明显激活表现。发病1周内FM-UL评分3个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个月时患者FM-UL评分3个亚组间,以及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发病3个月时,观察组1与组2患者FM-U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观察组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健�
周龙江李华东李华东赵义张新江张新江
关键词:功能磁共振成像
针刺健康志愿者合谷和外关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LOD-fMRI)技术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合谷及外关时大脑皮质功能激活区的分布情况,并初步探讨针刺的神经作用机制。 方法纳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针刺左侧合谷和外关组块模式的BOLD-fMRI检查,运用SPM8等软件处理后,观察脑功能激活区分布情况,重点观察运动相关脑功能区激活情况。 结果针刺健康志愿者左侧正激活脑区中左额中回、额下回有明显激活区,左岛叶有大量激活区,此外在左小脑、左中央前回、左中央后回、左顶下小叶、左额内侧回、左楔叶、左前扣带回、左屏状核亦见少量激活区分布。右侧正激活脑区主要分布在右额中回和右额内侧回;此外右顶下小叶、右中央前回有部分激活区,右颞中回、右颞上回、右岛叶、右额下回、右中央后回有少量激活区分布。负激活区主要位于两侧边缘叶海马回、海马旁回及扣带回,左颞极颞上回、颞中回及右额中回亦见少量负激活区分布。 结论针刺健康志愿者合谷和外关除引起对侧初级运动区部分激活外,双侧次级运动区可见明显激活,同侧小脑亦可见部分激活,可能是其作为运动功能障碍疾病治疗取穴的神经病理学基础。BOLD-fMRI成像技术可直观显示生理状态下针刺的神经效应,亦可为研究病理状态下针刺的神经效应提供基础及对照。
赵义王苇周龙江李澄杜芳李华东李郑孙琛
关键词:针刺外关功能磁共振成像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9
2013年
目的研究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患者治愈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以及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性前瞻性收集确诊的284例BPPV患者,在颗粒复位后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结果(1)284例被确诊的BPPV患者纳入研究,其中55.63%(158/284)在治愈后有残留头晕症状。245例患者完成了3个月的随访,30d残余头晕率为13.67%(38/278),60d残余头晕率为9.29%(25/269),90d残余头晕率为7.75%(19/245)。残余头晕组的平均年龄(岁)明显大于无头晕组(61.46±9.38与56.93±7.62,t=2.121,P=0.015)。此外,女性残余头晕的发生率稍高于男性[62.41%(88/141)与37.59%(53/141),X2=7.984,P=0.005]。(2)对残余头晕患者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治疗前眩晕的持续时间是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88,95%C/1.688~5.292,P=0.000)。结论(1)BPPV颗粒复位后一半以上的患者残留有头晕症状,多在1个月内自然消失。(2)手法复位治疗前眩晕的持续时间是眩晕后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兆霞张新江刘斌李华东
关键词:眩晕头晕
一种具有储针功能的针灸针包装盒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储针功能的针灸针包装盒,包括储物盒和盖板,所述储物盒的内部固定有隔板,且储物盒的内部设置有储物板,所述储物板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储物板的端头处设置有连接块,所述储物板的底部固定有螺纹管,且螺纹管的...
赵义王苇李华东袁保锋于杰
文献传递
患侧感觉运动区在皮质下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运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探讨纹状体内囊梗死(SCI)后患侧感觉运动区(SMC)在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纳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经严格筛选的17例初次发病的SCI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于发病1周内、1个月及3个月时行偏瘫侧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BOLD-fMRI,通过SPM8软件观察患侧SMC激活情况。通过Xjview软件对BOLD-fMRI相应脑激活区进行激活并观察,并同标准脑激活区行动态比较。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UL)对入选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于发病1周内、发病1个月及发病3个月时在fMRI扫描前行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对照组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BOLD-fMRI显示主要脑激活区位于对侧SMC及双侧辅助运动区。17例患者初次BOLD-fMRI均可见患侧SMC存在激活表现,但激活强度存在明显差别。根据患侧SMC激活时程及与标准脑激活区强度比较结果,将试验病例分成3组:组1共6例患者,其发病初期患侧SMC激活强度即强于标准脑激活区;组2共5例患者,发病1个月时患侧SMC激活强度强于标准脑激活区;组3共6例患者,发病3个月时患侧SMC激活强度逐渐增强,但仍未超过标准脑激活区。组1患者初次、1个月及3个月时患侧SMC激活体素值为3570.2±1125.9、1205.8±328.2及1121.5±407.5,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P=0.001);组2患者患侧SMC激活体素值分别为556.2±171.7、648.6±177.3及993.2±182.9,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P=0.018);组3患者患侧SMC激活体素值分别为520.0±375.9、573.5±375.0及680.9±359.8,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患者对应的3次FM-UL评分为(10.0±3.3)分、(52.3±4.6)分、(63.7±2.9)分,组2患者对应的3次FM-UL评分为(10.6±5.7)分、(36.6±2.4)分、(59.2±3.1)分,组3患者对应的3次FM-UL评分为(9.2±4.0)分、(12.5±3.
周龙江李华东李华东赵义张新江张新江
关键词:卒中感觉运动区
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相关运动功能区重组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运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MRI)技术探讨纹状体内囊梗死(SCI)后相关皮层功能区重组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卒中中心自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7例初次发病的SCI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15例同期临床招募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于患者发病1周内、1个月及3个月时行偏瘫侧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BOLD-fMRI扫描,通过SPM8软件观察不同时期脑功能区激活情况。通过Xjview软件对Bold-fMRI相应脑激活区激活进行观察并同标准脑激活区进行比较。采用简化Fugl-Mcyer量表上肢运动功能部分(FM-UL)评分对人选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跟踪评定。结果对照组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主要脑激活区位于对侧SMC区及双侧SMA区。不同患者早期BOLD-fMRI感兴趣区激活特点可分为3种类型:I型患者以患侧为主,双侧SMC区及SMA区激活;1个月及3个月时健侧SMC区激活逐渐减弱.患侧SMC区激活逐渐增强。Ⅰ型患者单纯患侧SMC区及SMA区激活,1个月时表现为以健侧为主双侧SMC区及SMA区明显激活;3个月时患侧SMC区激活进一步增强,健侧减弱。Ⅲ型患者仅患侧SMC区或M1区激活,1个月时患侧SMC区激活轻度增加;3个月时患侧SMC区激活进一步增强,SMA区未见激活表现。发病初期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患肢FM-UL评分分别为(10.0±3.3)分.(10.6±5.7)分及(9.2±4.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个月后Ⅰ型Ⅱ型及Ⅰ型患者FM-UL评分分别为(52.3±4.6).分、(36.6±2.4)分及(12.5±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个月后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FM-UL评分分别为(63.7±2.9)分.(59.2±3.1)分及(13.3±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功能重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患侧SMC区的早期及动态激活增强、健侧半球SMC区及双侧SMA区的早期激活在脑卒中康复进
周龙江李华东李华东赵义张新江张新江
关键词:脑卒中功能磁共振成像
BOLD-fMRI和DTI技术联合:脑卒中偏瘫患者针剌神经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应用BOLD-fMRI联合DTI技术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纤维束的完整性和脑功能区对针刺的反应,探讨神经纤维束损伤时针刺的神经作用机制.方法:对20例发病后3周至6周以左上肢偏瘫为主要症状的脑卒中患者在3.0 T ...
王苇赵义周龙江张新江李澄李华东李郑孙琛
关键词:脑卒中锥体束功能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
Bold-fMRI联合DTT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纵向磁共振研究
目的:联合Bold-fMRI及DTT技术研究皮质脊髓束(CST)不同损伤情况下脑皮层功能重组的模式及其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关联性. 方法:共选取15例初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发病一周内...
周龙江王苇张新江赵义李华东刘斌
关键词:脑卒中纤维束成像
Bold—fMRI联合DTT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磁共振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联合Bold—fMRI及DTT技术研究皮质脊髓束(CST)在不同损伤情况下脑皮质功能重组模式及其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关联性。方法共选取15例初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发病1周内对患者执行偏瘫侧手指被动伸展任务(FE)下fMRI及DTT联合成像,通过Dtv.11.R2软件计算患侧及健侧CST条目数。并于发病后1个月及3个月时行偏瘫侧手指被动FE任务下fMRI成像,通过SPM8软件观察不同时程患者脑功能区激活情况。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FMA)上肢部分对入选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跟踪评定。结果根据重建的患侧CST条目数与健侧CST条目数的比值分为3型,I型患者患侧纤维束根数大于健侧2/3,Ⅱ型患者患侧纤维束根数大于健侧1/3但小于2/3,Ⅲ型患者患侧纤维束根数小于健侧1/3。I型患者Bold—fMRI初期显示双侧初级感觉运动区(SMC)及患侧为主辅助运动区(SMA)激活,1个月及3个月时健侧SMC区激活逐渐减弱,患侧SMC区激活强度逐渐增强。Ⅱ型患者Bold.fMRI初期表现为患侧SMC区及SMA区激活,1个月时表现为以健侧为主双侧SMC区及SMA区明显激活,3个月时患者SMC区激活增强,患侧激活减弱。Ⅲ型患者Bold-fMRI初期表现为SMA区及后顶叶皮质区(PPC)轻度激活,1个月时健侧SMl区有轻度激活,3个月时双侧SMC区及SMA区均无激活。发病1周内I型、Ⅱ型及Ⅲ型患者上肢FM评分分别为(5.6±4.3)分、(4.8±5.0)分及(6.5±4.5)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发病1个月时I型、Ⅱ型及Ⅲ型患者上肢FM评分分别为(48.5±5.6)分、(36.5±6.8)分及(12.3±3.4)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发病3个月时I型与Ⅱ型患者上肢FM评分分别为(62.8±3.2)分、(60.2±5.2)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周龙江王苇张新江赵义陈斌李华东刘斌李澄
关键词:纤维束成像
纹状体内囊梗死上肢运动功能损害的脑桥基底部扩散张量成像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脑桥基底部的扩散变化及其与上肢运动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5例首次急性起病且伴有单侧上肢运动功能损害的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在起病后2周时行DTI扫描,检测两侧脑桥基底部FA、MD值,将两侧FA的不对称指数(AI)与患侧上肢FM功能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病灶侧脑桥基底部的FA值在起病后2周时较健侧降低,MD无明显改变,AI与患侧上肢的FM评分呈负相关。结论DTI可以早期检测到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脑桥基底部的扩散改变,该部位锥体束的完整性与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关系密切,DTI可以为纹状体内囊梗死的临床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王润榕谭政帅张帅李华东周龙江李澄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上肢运动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