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展

作品数:22 被引量:214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玉米
  • 6篇性状
  • 6篇棉花
  • 5篇对生玉米
  • 5篇离子注入
  • 3篇杂种
  • 3篇杂种优势
  • 3篇种子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学
  • 3篇棉花种
  • 3篇棉花种子
  • 2篇氮离子注入
  • 2篇低能离子
  • 2篇诱变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效应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机构

  • 22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等...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2篇李展
  • 18篇程备久
  • 12篇朱苏文
  • 5篇余增亮
  • 5篇王公明
  • 5篇田秋元
  • 4篇李纯
  • 4篇周立人
  • 4篇何建军
  • 3篇蒋培东
  • 3篇林毅
  • 3篇蔡丽琼
  • 2篇谢传晓
  • 2篇李培金
  • 1篇李爱青
  • 1篇张玉琼
  • 1篇李立祥
  • 1篇何瑰
  • 1篇刘正
  • 1篇叶辉

传媒

  • 6篇激光生物学报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核农学报
  • 2篇安徽农学院学...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3篇199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生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利用对生基因转育获得的对生与互生自交系及其杂交组合,研究了对生性状对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遗传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生自交系籽粒品质性状的配合力效应一般高于互生玉米,在蛋白质含量上,对生F1杂种优势与普通互生F1无明显差异,而在油份和淀粉含量上对生F1较互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不同组配方式对F1对生群体籽粒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存在差异,在对生组合利用中通过互×互组配较对×对组配能使F1获得更高的蛋白质含量;选育含油量较高的对生系,利用对×对组合有助于选育高油杂交种;选育淀粉含量较高的含有不同对生基因的互生自交系作亲本,利用互×互组配有助于选育高淀粉对生杂交组合。
蔡丽琼程备久李展朱苏文
关键词:对生玉米品质性状杂种优势配合力
玉米对生性状的遗传选择和组配效果的研究
2006年
通过F4代的26个转育的对生自交系进行对生性状的连续10代定向选择,以及三种不同的组配方式(对生×互生、对生×对生、互生×互生)对对生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定向选择是获得稳定对生系的一条有效的技术途径,对生性状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其定向选择的进程和效率是不同的。不同的组配方式,对于选育F1全对生植株组合的效果是不同的,从F1对生率来看,对生×对生>对生×互生>互生×互生;从F1优势来看,互生×互生>对生×互生>对生×对生。
蒋培东李展朱苏文程备久
关键词:玉米
离子注入棉花生物学效应研究——Ⅲ 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变异与离子注入量及农艺性状的损伤关系被引量:10
1991年
通过对N^+离子注入棉子后M_1代植株第二真叶过氧化物酶同功酶酶谱的分析,探讨了酶谱变异与离子注入量及农艺性状损伤的关系。结果表明:N^+离子注入引起酶带数目和活性的明显变化,共出现12种类型的谱带,最多可见5条,最少为1条,并且在阴极显示一条3A弱带,此带在4×10^(16)N^+/cm^2注入量中出现的频率最高。1A和2A带消失的频率与离子注入量呈正相关。具有3A带植株的苗高,第一真叶宽,第一真叶叶面积,铃数和茎粗均显著的高于无3A带的植株。酶谱变化频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离子注入量和性状损伤程度的大小。
程备久田秋元王公明李展余增亮何建军
关键词:棉花生物学离子注入过氧化物酶
氮离子注入棉花种子的诱变效应被引量:36
1993年
用30keV的氮离子注入棉花干种子,并以^(60)Coγ射线辐照作参照,研究了M_1代损伤、M_2代变异频率和变异谱,以及剂量效应曲线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氮离子能诱发棉花染色体畸变,特别是落后染色体的频率较高。在M_2变异中,数量性状,以及多个性状同时变异的频率较高,尤以4×10~6N^+/cm^2诱发的铃重、铃数、早熟和优质等有益性状的变异最多,其剂量效应曲线可用Y=A+BX+CX^2来描述。
程备久李展王公明林毅余增亮何建军
关键词:棉花诱变钴60
He-Ne激光辐照对玉米花粉发芽率的影响被引量:4
1999年
本文对低功率 He- Ne 激光辐照后的对生玉米花粉的发芽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辐照剂量(时间)与发芽率成反比;干燥或低温贮存可以提高花粉的发芽率;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花粉发芽率减弱。
李纯李展徐明照滕德斌
关键词:HE-NE激光激光辐照玉米花粉发芽率
对生玉米叶面积分布、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的研究被引量:33
2000年
研究了6个品种(系)的对生和互生玉米的叶面积分布、蒸腾速率(T_r)和水分利用率(WUE)。 结果表明,对生玉米单株叶数和叶面积比互生玉米分别高出192%~220%和130%~190%。两者的不 同叶位与叶面积之间均呈极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回归关系,即判断得最大叶面积的叶位数为6。后期(灌 浆期起),对生玉米叶绿素含量高于互生的,差异显著。在睛天,对生和互生玉米的T_r、气孔导度(G_s) 以中午前后最高,其日变化与光量子通量密度(PFD)、叶温(T_1)、叶片一大气之间的水蒸气压亏缺 (VPD)等因子显著相关,PFD对T_r、G_s影响较明显。对生玉米T_r和G_s低于互生的,两者之间的净光 合速率(P_n)差异不显著,对生玉米的WUE高于互生的,差异显著。表明对生比玉生玉米对干旱条件 的适应性较强。
陶汉之李展孟彩萍蔡永萍程茱萸程备久张玉琼方一平张玉屏
关键词:对生玉米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玉米
对生玉米稳定自交系的创建与选育方法
对生玉米稳定自交系的创建与选育方法,其特征是利用低能离子束注入玉米自交系,创建对生自交系;针对所述自交系通过杂交和回交的方法选育对生系,利用细胞学检测对生株第3染色体额外随体存在作为对生性状稳定的标志,从而选育不同稳定对...
程备久李展朱苏文蒋培东刘正
文献传递
不同离子辐照对离体质粒DNA损伤与转化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01年
程备久阚显照李展朱苏文李培金
关键词:离子束N^+质粒DNA
玉米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近红外透射光谱无损检测被引量:12
2007年
以214份玉米样品为材料,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对样品进行光谱扫描,并测定直链淀粉含量的参比数据,借助于WinISI软件,采用多种数学处理方法和不同的回归统计方法进行定标曲线的开发,优化得到了玉米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的近红外定标方程,其中直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及直链淀粉占样品干重两个定标方程的定标标准偏差(SEC)、定标相关系数(RSQ)、交叉验证标准误差(SECV)和检验工作标准误差(SEP)分别为2.3201和1.2064、0.8860和0.8856、2.5896和1.3769、3.368和2.133。通过内部交叉验证和外部交叉验证及对其它的231份自交系、杂交种和高直链淀粉自交系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近红外分析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能代替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应用于玉米育种的早代材料直链淀粉含量的筛选,可作为高直链淀粉玉米育种的一种简便快速的无损筛选技术。
朱苏文何瑰李展
关键词:玉米直链淀粉含量定标模型
对生玉米和互生玉米染色体核型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本文利用对生性状转育获得的六组对生和互生姊妹系,通过风油精法染色体制片,首次研究了对生玉米与互生玉米的染色体核型差异。结果表明:对生玉米的染色体含有2对随体,而互生玉米却只有1对。对生玉米和互生玉米共有的一对随体分布在第6对染色体短臂上,对生玉米额外一对随体主要位于第10对染色体短臂上。
蒋培东李展朱苏文程备久
关键词:对生玉米核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