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彧
- 作品数:16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中药冰片对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的干燥根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多羟基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注射液或冻干粉针剂是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改善心脑循环等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1],但多年的临床使用发现,葛根素静脉给药存在较多不良反应[2-3]。相反,口服葛根素制剂却已被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证明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葛根素存在异黄酮结构。
- 李彧冯青月曾志伟曾荣洁陈建忠
- 关键词:葛根素冰片药动学P-糖蛋白
- 一种去甲异波尔定自微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药剂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甲异波尔定自微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为:先往无水乙醇中加入去甲异波尔定,37℃超声溶解饱和后,加入三丁酸甘油酯、乳化剂EL-40,涡旋混匀制备得到去甲异波尔定自微乳制剂;三丁酸甘...
- 陈建忠侴桂新李彧
- 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被引量:7
- 2014年
- 在如何提高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中合理安排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案、教学模式和实验考核制度的改革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院校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探索。
- 李彧刘永静林晓
- 关键词: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 RP-HPLC法测定五苓散中麦角甾醇和桂皮醛的含量
- 2011年
- 目的建立五苓散中麦角甾醇和桂皮醛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五苓散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后,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Hypersl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83nm,柱温为30℃。结果麦角甾醇在0.0437~1.3098m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回收率为102.9%,RSD为1.5%(n=6);桂皮醛在0。0062~0.1872m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7.8%,RSD为1.9%(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五苓散中麦角甾醇和桂皮醛的同时含量测定。
- 李彧姜君赵春杰
- 关键词:五苓散麦角甾醇桂皮醛
- 丹参地上部分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部位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建立丹参地上部分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部位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丹参地上部分样品粉粹后,经8倍量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5 h,提取3次,回收乙醇,浓缩液溶解在水中,先后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取乙酸乙酯层,水浴蒸干,得乙酸乙酯提取物,即丹参地上部分活性部位;同时采用UPLCMS法对其进行检测,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柱(2.1×100 mm,1.7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87:13,v/v),等度洗脱,流速为0.2 m L/min,柱温为25℃。检测方式:负离子检测模式;扫描方式为选择离子反应检测(SIR)模式。结果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齐墩果酸在0.0 019-0.0 950μg/m 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 913),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为2.9%;熊果酸在0.0 021-0.1 050μg/m 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 937),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2.5%。结论该定量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丹参地上部分活性部位的质量控制。
- 李彧曾荣洁欧惠根陈建忠
- 关键词:齐墩果酸熊果酸抗动脉粥样硬化
- 酸水解提取及HPLC法测定莲须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
- 目的:研究莲须的酸水解提取条件及其水解苷元槲皮素和山奈酚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分析不同收集地莲须中上述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莲须样品经甲醇-盐酸(25%,v/v)混合溶液(4:1,v/v)水解提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 李彧曾志伟曾荣洁吴严斌吴锦忠吴春敏陈建忠
- 关键词:槲皮素山奈酚高效液相色谱法酸水解法
- 文献传递
- 药物代谢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概况与展望被引量:6
- 2009年
- 综述了药物代谢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概况以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李彧赵春杰
- 关键词:药物代谢中药代谢
- 酸水解提取HPLC法测定不同来源莲须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研究莲须的酸水解提取条件及其水解苷元槲皮素和山柰酚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分析不同来源莲须中上述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莲须样品经体积分数为25%的盐酸-甲醇溶液(1∶4)水解提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水解液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色谱柱为Thermo Scientific Syncroni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12 5%磷酸溶液(60∶40),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70 nm,柱温30℃。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槲皮素和山柰酚进样量分别在0.013 99~0.279 8μg(r=0.999 9)和0.028 70~0.574 2μg(r=0.999 9)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它们的低、中、高3个加入水平的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102.4%(RSD=1.9%)和100.1%(RSD=1.7%)、101.2%(RSD=0.87%)和96.0%(RSD=0.18%)、101.8%(RSD=1.7%)和95.5%(RSD=1.6%)。15批不同来源的莲须样品中槲皮素和山柰酚含量差异较大,分别为0.07~0.76 mg·g^-1和0.24~2.40 mg·g^-1。其中1号样品(福建福州1)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最高,而14号样品(福建永春)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最低。结论:酸水解提取HPLC法可用于莲须药材中槲皮素和山柰酚含量的测定;15批不同来源莲须的含量测定结果为进一步修订莲须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实验依据。
- 陈建忠曾志伟曾荣洁吴严斌吴锦忠吴春敏李彧
- 关键词:酸水解槲皮素山柰酚高效液相色谱法
- 药对泽泻—白术与其单味药挥发油成分的比较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比较药对泽泻-白术与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泽泻、白术饮片及药对挥发油,应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对各样品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百分含量。结果从泽泻挥发油中检出的斯巴醇、(+)-γ-古芸烯、6-异丙烯基-4,8a-二甲基-1,2,3,5,6,7,8,8a-八氢化-2-萘酚、1,2,4a,5,8,8a-六氢化-4,7-二甲基-1-异丙基萘等成分和白术挥发油中检出的(-)-α-芹子烯、4,4'-双(四氢噻喃)、1-苯胺-4-甲基-1H-1,2,3-三氮唑、五环[7.5.0.0(2,8).0(5,14).0(7,11)]十四烷等成分在药对挥发油中均未检出;而药对泽泻-白术中新增成分有四亚异丙基环丁烷、香树烯、3,5-二乙基甲苯、4,5-二甲基-1,2,3,6,7,8,8a,8b-八氢化-联苯和(+)-喇叭烯等。结论药对泽泻-白术配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与其单味药相比有明显差异。
- 陈建忠李彧肖建平曾建伟楼永明李曜辰郑雪卿
- 关键词:泽泻白术挥发油气质联用
- 一种去甲异波尔定壳聚糖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壳聚糖微球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甲异波尔定壳聚糖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去甲异波尔定溶于醋酸溶液,然后加入壳聚糖溶胀后超声脱气,配制成去甲异波尔定壳聚糖醋酸溶液;2)在圆底烧瓶中加入液体...
- 陈建忠侴桂新李彧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