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
- 作品数:14 被引量:33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糖尿病患者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公式的选择
- 张明王喜青李成周详汪静
- 血清Tg、CEA联检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
- 目的 探索血清Tg、CEA联检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评价CEA能否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工作中的一个辅助指标.方法 检测48例恶性组(分化型甲状腺癌)、35例甲状腺良性组(甲状腺腺瘤)及36例正常对照组的Tg...
- 王喜青汪静梁晓燕李成张明
-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测定在儿童矮小症诊断中的价值
- 曾瑾汪静赵荣梁晓燕李成
- 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在疲劳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 2016年
-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回顾性收集本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经随访及影像学诊断为疲劳性骨折的患者14例,其中男10例,均为战士或军校学员;女4例,军校学员1例,初高中或高校在校生3例;患者年龄13~28(平均19.6)岁.14例患者均有大量训练史或较激烈的运动史,并有患肢疼痛,病程1周至2个月不等.患者均行全身骨显像,并在全身骨显像阳性部位行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同期还行X线检查.
- 王妮王喆李成汪静
- 关键词:全身骨显像疲劳性骨折患者年龄
- 局部骨融合断层显像在乳腺癌患者肋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局部骨融合断层显像在乳腺癌患者肋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1例进行全身骨扫描的乳腺癌患者,对肋骨放射性浓聚灶进行局部骨融合断层显像。结果:局部骨融合断层显像结果如下:21例患者共检出病灶39例次,结果依次为肿瘤骨转移:21例次;骨折:12例次;肋骨良性骨病:3例次;术后改变:2例次;胸膜所致反应性改变:1例次。结论:局部骨融合断层显像可敏感的发现病变,并可准确的对病变进行定性,对患者进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王妮王喆李成李桂玉汪静
- 关键词:乳腺癌肋骨病变
-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急性期静息状态下全脑白质结构变化研究
- 目的 探讨单次长时间应激导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急性期静息状态下的全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方法 应用3.0T MR分别对山西王家岭矿难中深埋超过190 h的17例幸存者(PTSD组)及17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
- 陈纲席一斌刘康印弘李成田萍
-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弥散张量成像脑白质
- FT3、FT4、TPOAb、TGAb联合测定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nmue thyroidism disease,AITD)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桥本氏甲状腺炎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甲状腺激素的检测只能对初诊病人的甲状腺功能状态进行区分,甲状腺过氧化物...
- 李成王妮汪静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
- 文献传递
- 骶髂关节融合断层显像(SPECT/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期中的价值及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融合断层显像(SPECT/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比较6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SPECT/CT与同期MR骶髂关节图像,分别进行图像判读、分期、临床符合度分析。结果SPECT/CT分级如下:0级:1例,1级:8例,2级:26例,3级:21例,4级:11例。MR分级如下:0级:3例,1级:5例,2级:23例,3级:25例,4级:11例。结论两种不同影像方法对患者分期无明显差异,SPECT/CT的骨代谢活跃情况更患者符合临床症状,有利于临床进行诊疗监测。
- 李成王妮王喆李桂玉汪静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
- 放射免疫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
- 2012年
-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在操作过程中影响因素多,操作者的操作技术、测量仪器以及整个反应体系等任何步骤的不规范都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检测结果,导致错误的诊断,因此找出放射免疫分析过程中引起误差的各种因素、认清误差的来源,做好误差控制方法有重要的意义。
- 王喜青汪静李成梁晓燕
- 关键词:放射免疫
- 全身骨显像及局部骨SPECT/CT显像在椎体结核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 2013年
- 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骨骼是其常累及的部位,而椎体结核在骨关节结核中居首位.本研究对51例椎体结核患者的骨显像及融合断层显像特点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1月经手术及病理最终诊断为椎体结核的患者51例,其中男33例,女18例,平均年龄51.5岁.
- 王妮王喆李成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