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锋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3篇肿瘤浸润
  • 3篇肿瘤浸润淋巴...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浸润淋巴细胞
  • 3篇肝癌
  • 3篇TIL
  • 2篇杀伤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葡萄球菌
  • 2篇葡萄球菌肠毒...
  • 2篇葡萄球菌肠毒...
  • 2篇球菌
  • 2篇抗原
  • 2篇肝癌研究
  • 2篇肠毒素

机构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李文锋
  • 3篇庞志东
  • 3篇刘剑勇
  • 3篇周任
  • 1篇周应玲
  • 1篇唐程
  • 1篇袁卫平

传媒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胰瘘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胰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的胰瘘患者36例,其中以应用持续冲洗联合VSD治疗的患者19例作为治疗组,以双腔套管持续冲洗引流治疗的患者1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随访情况及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瘘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切口感染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随访1年以上,大部分患者恢复良好,无胰瘘相关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1例胰腺假性囊肿形成,体积不大,无症状。结论:持续冲洗联合VSD治疗胰瘘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恢复快,切口感染率低,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文锋周任袁卫平庞志东周应玲唐程
关键词:胰瘘负压封闭引流
DC联合香菇多糖激活TIL体外抗小鼠肝癌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香菇多糖激活的TIL体外抗小鼠肝癌活性作用。方法:从荷瘤小鼠四肢长骨骨髓中获取DC,体外致敏DC,然后用已致敏的DC联合香菇多糖激活从荷瘤小鼠中提取的TIL和脾淋巴细胞,观察受激活后的TIL和脾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在体外对H22细胞和S180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各组效应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均高于各自对应的效应细胞对S180细胞的杀伤活性;TIL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为(42.56±2.52)%]高于脾淋巴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为(9.89±1.28)%];香菇多糖激活的TIL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为(62.46±2.82)%]高于TIL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为(42.56±2.52)%],已致敏DC激活的TIL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更高[杀伤率为(72.35±3.21)%],而已致敏DC联合香菇多糖激活的TIL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最高[杀伤率为(82.32±3.83)%],它们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联合香菇多糖能显著激活TIL产生高效而特异的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
庞志东李文锋刘剑勇周任
关键词:香菇多糖肿瘤浸润淋巴细胞H22细胞杀伤活性
树突状细胞联合超抗原SEA激活TIL体外抗小鼠肝癌研究
目的:探讨用肿瘤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联合超抗原(superantigen,SAg)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enterotoxinA,SEA)激活肿瘤浸润淋巴细...
李文锋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A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肝癌
文献传递
DC联合SEA激活TIL体外杀伤小鼠肝癌细胞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联合SEA激活的TIL体外抗小鼠肝癌活性作用。方法从荷瘤小鼠四肢长骨骨髓中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DC,然后用已致敏的DC联合SEA激活从荷瘤小鼠中提取的TIL和脾淋巴细胞,观察受激活后的TIL和脾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在体外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TIL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为(50.63±2.52)%]高于脾淋巴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为(12.26±1.28)%],用不同方式激活的TIL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均高于各自对应方式激活的脾淋巴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SEA激活的TIL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为(64.35±2.82)%]高于TIL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为(50.63±2.52)%],已致敏DC激活的TIL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更高[杀伤率为(75.23±3.21)%],而已致敏DC联合SEA激活的TIL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最高[杀伤率为(86.29±3.83)%]。结论用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联合SEA能显著激活TIL产生高效的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
庞志东李文锋刘剑勇周任
关键词:葡萄球菌肠毒素A肿瘤浸润淋巴细胞H22肝癌细胞
超抗原与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2005年
超抗原(superantigcn,SAg)是一类能直接激活某些T细胞亚型或B细胞亚型的结构上相似的一类蛋白质,具有多种免疫活性,对SAg分子进行改造后,在肿瘤等疾病的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具有强大而广泛的免疫激活作用已越来越多引起人们的关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已知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并被认为是体内惟一能活化静息T细胞的抗原递呈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和T细胞依赖的体液免疫反应,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就SAg和DC的抗肿瘤及其联合抗肿瘤作用做一综述。
李文锋刘剑勇
关键词:超抗原树突状细胞抗肿瘤作用抗原递呈细胞体液免疫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