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春启

作品数:39 被引量:167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3篇粘膜
  • 19篇胃粘膜
  • 16篇癌前
  • 14篇化生
  • 12篇上皮
  • 12篇癌前病变
  • 12篇病变
  • 11篇肿瘤
  • 10篇胃肿瘤
  • 9篇上皮化
  • 9篇上皮化生
  • 9篇胃癌
  • 8篇肠化
  • 8篇肠上皮
  • 7篇病理
  • 7篇肠化生
  • 7篇肠上皮化生
  • 5篇异型增生
  • 5篇增生
  • 5篇组织化学

机构

  • 20篇第三军医大学...
  • 17篇空军总医院
  • 6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39篇李春启
  • 25篇刘为纹
  • 9篇房殿春
  • 8篇张秀荣
  • 6篇王建荣
  • 5篇李继昌
  • 4篇步晓华
  • 3篇李学甫
  • 2篇段恒春
  • 2篇董家鸿
  • 2篇晋华源
  • 2篇胡益云
  • 2篇王晶
  • 1篇李楠
  • 1篇周晓东
  • 1篇琚新生
  • 1篇凌贤龙
  • 1篇刘志明
  • 1篇孟如松
  • 1篇杨金亮

传媒

  • 4篇中华消化内镜...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消化病杂...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四川医学
  • 2篇单克隆抗体通...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新消化病学杂...
  • 2篇空军总医院学...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癌症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航空军医
  • 1篇内镜

年份

  • 1篇2003
  • 4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7篇1996
  • 3篇1995
  • 9篇1994
  • 2篇1993
  • 5篇1992
  • 2篇1990
  • 1篇1989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维甲酸治疗胃粘膜癌前病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1996年
应用含0.03%雷尼替丁的标准粉末状饲料和50μg/mlMNNG联合喂饲大鼠共20周,诱发胃粘膜病变。实验从第36周起,按40mg/kg体重,每日1次给大鼠喂服维甲酸共8周,之后处死动物进行观察。维甲酸治疗组大鼠胃粘膜肠化生、中重度异型增生及胃癌的发生率(各为72.0%、24.0%、0%)显著地低于未加治疗的对照组(各为100.0%、52.0%、16.0%)(P<0.01、P<0.05);维甲酸治疗组大鼠,病变胃粘膜血流量改善,泌酸功能显著好转,血和组织中LPO含量明显下降,跨膜电位差恢复接近正常水平;维甲酸服用组大鼠未见明显毒副反应。表明维甲醇对大鼠实验性胃粘膜癌前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清除自由基可能为其作用机理之一。
李春启刘为纹王建荣房殿春
关键词:胃肿瘤癌前病变药物疗法维甲酸
盐酸二甲胺和亚硝酸钠诱发大鼠腺胃粘膜癌前病变被引量:1
1996年
给Wistar大鼠自由饮用0.06%盐酸二甲胺和亚硝酸钠的混合水溶液共56周,大鼠腺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为88.9%(40/45),其中硫酸粘液阳性肠上皮化生占55.0%(22/40);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的发生率分别为44.5%(20/45)、33.3%(15/45)和22.2%(10/45);胃粘膜腺体囊状扩张的检出率为28.9%(13/45);无胃腺癌发生。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硝胺的前体物二甲胺和亚硝酸盐能诱发大鼠腺胃粘膜癌前病变,可能为胃癌的病因之一。
李春启刘为纹
关键词:胃粘膜癌前病变亚硝酸钠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旁粘膜的病理学观察
1999年
步晓华李春启张秀荣
关键词:病理学十二指肠溃疡肠粘膜活组织检查电子显微镜检查
胃粘膜癌前病变的粘液组化、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DNA定量的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Ⅱ_b型肠化生MG_7-Ag表达阳性率显著地高于其它型肠化生(P<0.05);伴异型增生的Ⅱ_b型肠化生MG_7-Ag阳性率、DNA非整倍体检出率、S及G_2+M期细胞比率又显著高于Ⅱ_b型肠化生(P<0.05,P<0.01),前者可能有高度恶变倾向。结果支持由萎缩性胃炎,Ⅱ_b型肠化生,异型增生到胃癌的系列演变过程。
李春启刘为纹王伯欧李继昌
关键词:胃肿瘤脱氧核糖核酸粘液
122例胃息肉的临床及病理分析与随访
1997年
目的探讨胃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并初步评价胃息肉的内镜下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对122例胃息肉患者作临床及病理组织分析,其中97例行内镜下治疗,58例作6个月-9年的随访复查.结果胃息肉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6岁,30-60岁患者占723%;多发性胃息肉23例(189%),单发性胃息肉99例(811%),胃体和胃窦部胃肉占全部息肉的827%,964%的息肉直径小于2cm.病理组织学分类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分别占467%、330%.随访中有4例患者息肉复发或再发,1例癌变.结论胃息肉多见于中年患者,好发于胃体和胃窦部,以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为最多;胃息肉的内镜下治疗安全、可靠;
张秀荣李春启李学甫梁学儒王建荣王晶
关键词:胃肿瘤病理学息肉
大肠癌及各类大肠息肉流式细胞DNA定量研究
1999年
张秀荣孟如松李春启毛高平王建荣
关键词:大肠癌大肠息肉流式细胞DNA
大鼠带蒂胃壁瓣肠移植的组织学与电镜观察被引量:4
1994年
将40只大鼠带蒂胃壁瓣分别自体移植到十二指肠、空肠及结肠,于术后3、6、9、12个月,分批处死动物进行观察。胃粘膜由胃内酸性环境进入肠道碱性环境后,发生了广泛肠化生,化生组织内含有杯状细胞、柱状细胞及潘氏细胞,部分标本中有肠型隐窝形成。十二指肠和空肠移植的胃壁瓣粘膜显示碱性磷酸酶阳性肠化生。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可见杯状细胞和典型或非典型微绒毛。研究结果证实了胃粘膜肠上皮化生是一种微环境相关性变化,似乎相对较高的pH值能诱发胃粘膜肠化生。
李春启刘为纹房殿春董家鸿段恒春
关键词:胃粘膜化生移植术
提高胃癌的治疗及早期诊断水平被引量:1
1997年
提高胃癌的治疗及早期诊断水平李春启1刘为纹SubjectheadingsStomachneoplasms/surgeryStomachneoplasms/drugtherapyStomachneoplasms/diagnosisStomachneo...
李春启刘为纹
关键词:胃肿瘤
十二指肠粘膜胃上皮化生的组织学及电镜观察
1999年
步晓华李春启张秀荣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胃上皮化生组织学电镜
大鼠实验性腺胃粘膜癌变过程的组化观察被引量:11
1994年
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和雷尼替丁联合诱发的大鼠腺胃粘膜癌变过程作动态组织学及粘液组化观察,发现:(1)肠上皮化生首先出现于腺颈部,之后向粘膜表面或底部延伸,支持肠化起始于腺颈部多潜能干细胞的观点;(2)异型增生有向粘膜表面和底部增殖两种不同的发生方式;(3)腺体囊状扩张及异型囊可能是一种胃癌前期变化;(4)实验性胃癌的组织发生至少有两种方式:异型增生→胃癌和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5)粘液分泌的变化可能是胃粘膜癌变早期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李春启刘为纹房殿春晋华源
关键词:胃粘膜癌前状态组织化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