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升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洛阳大学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电气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电容
  • 2篇电容器
  • 2篇CU
  • 2篇Q
  • 1篇地方时
  • 1篇电量
  • 1篇电压
  • 1篇引爆
  • 1篇透镜
  • 1篇透镜成像
  • 1篇透镜成像规律
  • 1篇凸透镜
  • 1篇重力加速度
  • 1篇子力
  • 1篇化学实验
  • 1篇混合气体
  • 1篇焦距
  • 1篇功率
  • 1篇光屏
  • 1篇光心

机构

  • 6篇洛阳大学

作者

  • 6篇李永升
  • 2篇龚庆
  • 1篇关振民
  • 1篇岳素荣

传媒

  • 2篇物理教学探讨...
  • 2篇中学理科(综...
  • 1篇活力
  • 1篇实验教学与仪...

年份

  • 1篇2007
  • 5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凸透镜二倍焦距处成像探析
2005年
在做验证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常用蜡烛的烛焰作为物体来观看它的成像规律,从而验证透镜的成像规律.从理论上讲,当把物体放在凸透镜前距光心二倍焦距的地方时,它应当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像距为二倍焦距.在实际实验中,当把烛焰放在凸透镜前距光心二倍焦距的地方,把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光心二倍焦距的地方时,从光屏上看到的烛焰的像和烛焰并不是等大的,通常看到的像比物小.下面分析其中的原因。
李永升岳素荣
关键词: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焦距地方时光心光屏
关于两个演示实验的看法
2005年
在讲到分子力时,我们常用两个铅柱用力按压后连结在一起的事实来说明分子之间有力的作用。这个实验至少说是不恰当的。原因有: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分子之间有力的作用,可是在这个实验中实验者看到的仅仅是两个铅柱在按压后(两个物体)联结在一起,根本没有看到分子,更不用说看到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了,而实验的目的是来说明分子之间有力作用以及力的作用情况的。由于在本实验中并没有直接看到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因此说此实验是不恰当的。有的人也许会说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是分子之间作用力的体现,它说明了分子之间是有作用力的,从这一方面讲此实验是多余的。
李永升
关键词:分子力
对“T=2π(l/g)~(1/(l/g))”所蕴含的关系的推导
2007年
本文所讲的是如何用在高中阶段所学过的知识来推出公式T=2π(l/g)~(1/(l/g))中所蕴含的物理关系,即单摆的周期与重力加速度的开方成反比,与单摆的摆长的开方成正比,与摆球的质量无关。通常此种关系是在大学物理中用高等数学的知识推导出来的,在高中阶段仅通过实验得出有这样的关系,并没有给出理论上的证明。
李永升
关键词:摆长重力加速度
“Q=CU”的验证
2005年
我们知道在电容器不变的情况下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即Q=CU,其中Q为电容器所带的电量,C为电容器的电容,U为电容器两端的电压.课堂上难以验证此规律的原因是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不容易直接测出来.我们设计了一种方法,间接地测出了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从而很容易就验证了此公式.
李永升龚庆
关键词:电容器电压
用电火花引爆氯氢混合气体
2005年
氯氢混合气体的爆炸是化学实验的难点和重点,各教材都是采用镁条在混合气体瓶外点燃,进行照射,从而引爆气体.这种方法成功率不高,且有一定危险性.我们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了成功率不高的原因,认为,氯氢反应是链反应,输人足够能量才能引发.传统的光照法隔着瓶子进行光照,光能较小,且通过瓶子时还有一定损失,所以不易引爆.
李永升关振民
关键词:混合气体引爆化学实验功率
利用恒流源验证“Q=CU”被引量:1
2005年
李永升龚庆
关键词:恒流源电容器电量测量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