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芹
- 作品数:10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及其合并畸形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及其合并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超声产前检查的16 152名孕妇中,检测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率并分析胎儿合并畸形情况。结果 16 152名孕妇中检出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56例,检出率为0.35%。56例永久性右脐静脉胎儿中单纯性永久性右脐静脉43例(76.79%),合并心脏异常的2例(3.57%),合并超声软指标异常的6例(10.71%),合并羊水异常的3例(5.36%),合并胎盘异常2例(3.57%)。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后,应仔细观察胎儿各系统结构,注意有无合并畸形或其他异常。
- 李芹孙涟漪万长辉
- 关键词:胎儿超声检查产前永久性右脐静脉
- 利用三维超声测量正常早孕期妊娠囊体积参数
- 2015年
- 目的:建立正常早孕期妊娠囊的体积参数。方法:选择正常早期单胎妊娠妇女303例,先用腹部容积探头二维模式对妊娠早期妊娠囊进行扫描,常规测量妊娠囊、卵黄囊及胚芽的大小(直径或长度)。再启用三维超声对妊娠囊进行三维图像采集,应用三维容积自动测量技术(VOCAL)测量其体积。结果:妊娠早期,随着孕周增加,妊娠囊体积、胚芽体积及卵黄囊体积均呈增长趋势;妊娠囊胚芽体积比随孕周增大逐渐减少;妊娠囊体积在孕7~10周的相邻两周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0周与11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胚芽体积在孕7~11周的相邻两周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黄囊体积在早孕各孕周的相邻两孕周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三维超声建立正常孕早期妊娠囊的体积参数和变化规律。
- 孙涟漪李芹闫冰
- 关键词:胎儿妊娠早期
- 三维超声测量早孕体积与孕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索三维超声测量早孕体积参数与孕龄相关性的问题。方法选择正常早期妊娠的孕妇303例,先用腹部容积探头二维模式对早孕期妊娠囊进行扫描,常规测量妊娠囊、卵黄囊及胚芽的大小(直径或长度)。再启用三维对妊娠囊进行三维图像采集,应用三维容积自动测量技术(VOCAL)测量各体积。结果多元线性相关分析:孕天数与胚芽体积、妊娠囊体积,胚芽体积与妊娠囊体积密切相关;而卵黄囊体积与孕天数、胚芽体积和妊娠囊体积的相关性相对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孕天数(Y)为应变量,妊娠囊体积(X1)、胚芽体积(X2)、卵黄囊体积(X3)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经方差分析,自变量卵黄囊体积的系数为负值,相关不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与多元线性相关分析结论相同。更正回归方程为:孕天数=0.114 X1+1.377 X2+56.724。结论三维超声测量的早孕体积参数中,胚芽体积和妊娠囊体积与孕龄,胚芽与妊娠囊体积相关性大,而与卵黄囊体积相关性较小。
- 孙涟漪李芹闫冰
- 关键词:妊娠初期胎儿体积描记术
- 皮肤至黄韧带前缘的距离与产妇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皮肤至黄韧带前缘的距离与产妇身高、体重和BMI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120例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麻醉前采用超声准确定位L3与L4椎间隙后,测量产妇皮肤至黄韧带前缘的距离,麻醉顺利实施后测量实际需要的穿刺针长度,并记录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计算其BMI。结果皮肤至黄韧带前缘的距离与穿刺针长度呈显著正相关(r=0.99,P<0.01),与身高不相关(r=0.13,P=0.168),与体重(r=0.59,P<0.01)和BMI均呈正相关(r=0.57,P<0.01)。结论皮肤至黄韧带前缘的距离与产妇体重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一般。采用超声测量可以精确判断穿刺针长度,是提高麻醉安全性的有效方法。
- 王长社李胜华李芹孙涟漪
- 关键词:相关系数孕产妇超声成像技术
- 多普勒联合M超检测胎儿心律失常及其相关因素的价值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对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16 000例孕18~28周胎儿进行产前筛查,发现1 823例心率过快、过慢、心律不齐及结构异常或结构显示不清,进一步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使用多普勒和M超检测胎儿心律,分析心律失常的性质,并监测脐动脉和静脉导管血流频谱。随访所有胎儿的出生体质量,选取符合条件的534例低出生体质量儿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基线资料均衡的出生正常体质量儿53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胎儿时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检出各类胎儿心律失常158例,不规则胎儿心律106例,快速型胎儿心律30例,缓慢型胎儿心律22例。其中共9例伴发心脏结构异常,22例缓慢性心律中伴发心脏结构异常6例(27.3%),其他类型心律失常136例,伴发心脏结构异常3例(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例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血流频谱变化5例(22.7%),胎儿水肿3例(13.6%),余136例心律失常发生血流频谱变化2例(1.5%),胎儿水肿1例(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低体质量儿534例中发生心律失常33例(6.2%),对照组发生心律失常21例(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可以阐明电生理机制并有助于对胎儿心律失常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判断其预后,为临床早期干预、预防出生缺陷提供依据。
- 邓远琼陆永芬刘义真李芹万长辉林建树王霞红
- 关键词:胎儿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脐动脉静脉导管低出生体质量儿
- 胎儿心律失常的超声检测方法
- 2022年
- 目的探讨快速、有效的胎儿心律失常的超声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5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检测心脏M型超声联合左室流入及流出道,或肺静脉和外周肺动脉,或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交汇处脉冲多普勒,比较有效率。结果M型超声、左室流入及流出道多普勒、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多普勒及肺静脉和外周肺动脉多普勒检测成功率分别为89.2%、81.0%、56.4%及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87,P<0.05)。左室流入及流出道多普勒,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多普勒及肺静脉和外周肺动脉普勒检测成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36,30.58,174.81,均P<0.05)。结论通过M型超声联合肺静脉和外周肺动脉多普勒检测胎儿心律失常准确、快速、有效,在需要判断房室传导时间时,可采用左室流入及流出道频谱测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 邓远琼陆永芬刘义真李芹万长辉林建树王霞红李宏翔
- 关键词:胎儿心律失常M型超声脉冲多普勒
- 超声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早期筛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超声格拉夫(Graf)法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 580例无严重肢体畸形的0~6个月龄婴幼儿(包括3 160个髋关节),其中,依据超声Graf法行双侧髋关节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1 580例婴幼儿,男827例(52.34%),女753例(47.66%),超声诊断为异常髋关节104例(6.58%),其中Ⅱa型髋关节88例(5.57%),Ⅱb型髋关节9例(0.57%),Ⅱc型髋关节5例(0.32%),Ⅲ型髋关节1例(0.06%)),Ⅳ型髋关节1例(0.06%)。各月龄异常髋关节检出值分别为:1月龄79例(9.69%),2月龄13例(3.98%),3月龄2例(2.15%),4月龄6例(2.26%),5月龄1例(2.44%),6月龄3例(7.69%)。结论超声Graf法有助于为该地区DDH发病率提供基本数据,为开展婴幼儿髋关节早期超声筛查提供相关标准。
- 李芹李凤华孙涟漪闫冰隗帆史晓婧
- 关键词:超声检查儿童发育
- 超声定位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腰硬联合麻醉技术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40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法)和超声组(超声成像技术定位法),每组120例,准确定位L3--L4间隙后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手术前评估麻醉效果,记录两组产妇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麻醉前定位所需的时间、两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需要穿刺的次数,测量超声组皮肤至硬膜外腔的距离及两组穿刺针的长度,记录两组产妇硬膜外腔置管时出血、出现神经刺激征象、术后并发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例数,记录术后第1、3、7日出现腰痛的例数以及术后出现下肢感觉或运动异常的例数。结果超声组麻醉前定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腰硬联合麻醉1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成像技术定位L3--L4椎间隙,有助于提高腰硬联合麻醉的1次穿刺成功率,且与麻醉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长社闻大翔李胜华李芹孙涟漪
- 关键词:超声成像技术穿刺成功率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