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蹊

作品数:18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太原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诗经
  • 7篇《诗经》
  • 4篇主题
  • 4篇文化
  • 4篇《黍离》
  • 3篇人文
  • 3篇人文精神
  • 2篇生命形式
  • 2篇农业
  • 2篇农业生产
  • 2篇文化内涵
  • 2篇文学
  • 2篇流亡
  • 2篇节奏
  • 2篇孔子
  • 2篇涵义
  • 1篇帝尧
  • 1篇言志
  • 1篇遗迹
  • 1篇札记

机构

  • 15篇太原师范学院
  • 3篇山西大学

作者

  • 15篇李蹊
  • 1篇刘毓庆

传媒

  • 4篇诗经研究丛刊
  • 2篇晋阳学刊
  • 2篇晋东南师范专...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长治学院学报

年份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郑玄诗学理论及其对传统诗论的转换被引量:3
2007年
郑玄集两汉《诗经》研究之大成,他的诗论中最有价值的是他对传统诗论的修正与改造——在汉代大一统特定的历史语境与文化语境下,对先秦儒者提出的"美刺"和"情志"的内涵作了切换。于"美刺"之中,注入了"诵美讥过"的意义;于"诗言志"中,注入了"好恶之情"的意义。给这两种理论以新的生命活力,为其后的诗论和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
刘毓庆李蹊
关键词:传统诗论诗学理论《诗经》研究历史语境生命活力
论《诗经》中的“文”与“赋”之关系
刘永济先生在《十四朝文学要略》中总结了"文"的六种内涵,其中一种曰"文德",但何谓"文德",亦未能进一步说明。本文全面地考察了《诗经》中的"文",论证了"文"在《诗经》中的内涵:周人的"文"是人的最高品德和伟大胸怀的概括...
李蹊
关键词:诗经人文精神
文献传递
从“行迈”的涵义看《黍离》的主题
先前讨论《王风·黍离》主题者,意见多种。故榷而论之:《诗经》所用词语虽原产生之地不同,但都经过朝廷乐师整理和加工过,故其用语往往有其较为固定的内涵。从"行"、"迈"、"行迈"的使用意义上考察,"行迈"是无目的的,故为流浪...
李蹊
关键词:主题流亡
文献传递
《诗经》的“赋”和“文”的关系
2001年
文章认为 ,《诗经》中的“文”作为“文德”之义 ,是周人的创造 ,有特定的内涵 :是天所不包的伟大精神和襟怀 ,是人的品德的最高境界。“文”起源于“赋” ,其中有远古宗教色彩 ,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
李蹊
关键词:《诗经》人文精神中国文化中国文学
论《诗经》中的“文”与“赋”之关系
2003年
刘永济先生在《十四朝文学要略》中总结了'文'的六种内涵,其中一种曰'文德',但何谓'文德',亦未能进一步说明。本文全面地考察了《诗经》中的'文',论证了'文'在《诗经》中的内涵:周人的'文'是人的最高品德和伟大胸怀的概括。由文的内涵进一步联系到文与赋的关系,作者认为,赋是文的表现形式。
李蹊
关键词:诗经人文精神
《诗经》的四言形式及其节奏的文化内涵
《诗经》四言的语言形式及其节奏受制于远古以来的巫术仪式及巫术仪式演化而来的周代礼仪,而礼仪的节奏则受制于黄河、长江流域农业生产的生活节奏。农业生产的活动节奏本质上就是生活于江河流域这一族群的生命形式,春、夏、秋、冬四季的...
李蹊
关键词:《诗经》节奏生命形式农业生产
文献传递
论孔子的自由观被引量:4
2003年
上个世纪晚期 ,所谓第三代新儒家学者对孔子的自由思想谈论较多 ,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来把握孔子的自由观念却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作者认为 ,孔子的自由观念很明确 ,而且自成体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孔子的自由观完全可以和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接轨。孔子的自由观念重在行为 ,不在于思辨 ,个体的人经过长期修养把握了仁和礼 ,把仁和礼变为自身自然而然的行为———克服和控制情欲 ,处理好己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也就获得了自由。因此 ,孔子的自由是个体对仁和礼的修养的最高境界。其中贯穿着自由的超功利的可贵思想 ,也隐藏着孔子自由观念中重视对规律把握的意蕴。正是孔子的自由观念维系着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群体。研究孔子的自由观可以进一步看清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尤其是对孔子美学思想会有较新认识。论文最后指出如何看待和评价孔子思想中的局限问题 :孔子的局限中隐藏着孔子思想的积极因素。
李蹊
关键词:孔子自由观历史发展超功利美学思想
《诗经》的文学性与“类”觉醒
2003年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对《诗经》的文学阐释,陷入了经学的框架。本文则认为《诗经》的文学性往往表现为对很难解释的人性复杂性的苦闷,而这种苦闷是人类永久的共性和普遍性;《诗经》作为人的“类”觉醒时期的文学所表现的只能是“类”的情感。
李蹊
关键词:《诗经》普遍人性
漳水河名的文化考略——帝尧遗迹札记被引量:1
2008年
文章独辟蹊径地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推考了上党地区"漳河"命名的缘由:其发源地是尧出生和初期活动过的地方,漳河的名称来源于"彰显"帝尧的伟大。
李蹊
关键词:文德
《诗经》的四言形式及其节奏的文化内涵
2004年
《诗经》四言的语言形式及其节奏受制于远古以来的巫术仪式及巫术仪式演化而来的周代礼仪,而礼仪的节奏则受制于黄河、长江流域农业生产的生活节奏。农业生产的活动节奏本质上就是生活于江河流域这一族群的生命形式,春、夏、秋、冬四季的时间流程和东、南、西、北四方的空间转移,周而复始,确定不移,决定着古代农业生产活动的节奏。因而四季和四方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是紧密契合的整体,就像生命本身,其存在的时间和空间不可分离。先秦古籍中有大量的资料足以证明制礼作乐'则天法地'的原则,证明人的生活节奏即人的生命形式'则天法地'的重要性;国外的资料同样证明了节奏对人的生命强烈的敏感和美感效应。汉语和汉字的特点又恰好能够用四字(四言)形式表现这种节奏,这是一种完美的天然的巧合。沉稳、流动、周而复始,生命的节奏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因而由《诗经》奠定的四言的语言形式,成为古代典雅散文和散文典雅的重要审美特征。
李蹊
关键词:《诗经》节奏生命形式农业生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